榆林文史
陜北曙光
耿永君
在解放戰爭3年多時間里,轉戰陜北的一年既是作戰最艱苦的一年,也是全國戰場形勢實現根本好轉,奠定中國革命勝利之基的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年。
從1947年3月18日撤離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東渡黃河,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轉戰陜北歷時一年零五天,行程2000余華里,途徑12縣,駐留38個村莊。其中有360天是在榆林的8個縣,36個村莊度過的,被譽為“第二次長征”。
翻閱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革命史詩,重走轉戰陜北之路,令人格外興奮與激動。那些撒落在陜北大地上感人至深的故事,至今鮮活在人們心中,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永放光芒……
人民領袖愛人民
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集中25萬兵力進攻陜北。
黑云壓城,山雨欲來。
毛澤東分析蔣介石派胡宗南進攻延安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央機關以及西北野戰軍主力趕過黃河去,他們就可以把整個西北連成一片,然后再追過黃河,把晉西北解決了,再解決華北。 毛澤東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彼f,敵人趕我走我也不走,要走我自己走,他堅決要和黨中央留在陜北。
毛澤東與周恩來同乘一輛吉普車從容撤離延安。
沿途有許多群眾也一起撤離,路窄人多,車子隨著人流緩慢而行。 突然,路邊老鄉們圍成一團,傳來婦女的哭泣聲。原來是一個孩子病重,發高燒,還抽風。毛澤東知道后,急忙叫警衛員把軍醫叫來,確診為重感冒,高燒40度 。軍醫立即讓孩子服了退燒藥,安慰說燒退了就不抽風了。毛澤東向去瓦窯堡南面的山區疏散隱蔽的老鄉們說:“蔣介石不讓我們過平安日子,要占領咱們延安,現在,延安已是一座空城 。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收復延安!比罕娐犃耍瑢θ〉脛倮判母懔。
大敵當前,軍情火急。毛澤東氣定神閑,從容安然。他依然牽掛著婦孺疾苦,百姓安危。從他那講話的神態里,你看到的是當地一個鄉長或縣長,而不是一位領袖。
4月12日,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轉移到靖邊縣王家灣村(今屬安塞縣)。
陜北的冬春季吃菜很困難,中央機關先是買老鄉的酸菜吃,后來就動員部隊去挖野菜吃。毛澤東說把他的馬飼料減少一半,以后盡量少騎馬,多步行。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支援前線去了,毛澤東指示部隊幫助支前家屬砍柴、擔水、春播。他對警衛人員說,你們不要都跟著我,多派幾個人去勞動。一旦發現壞人,老鄉們就會把他們抓起來。只要我們心里裝著群眾,老百姓就會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有一次,中央機關緊急轉移,毛澤東一再叮囑警衛人員,一定要把我們的行動方向告訴村干部, 讓他們帶領群眾一起轉移。有人擔心這樣會暴露中央機關行動目標,毛澤東卻說,這樣既可以減少老鄉們的損失,又能保證中央機關的安全。
毛澤東對貧苦農民懷有很深的感情,同樣,老百姓對黨和領袖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在靖邊縣小河村,毛澤東住曹九林家。從青楊岔撤離到小河村的路上,天下起了雨,衣服鞋子都沾滿了泥。到曹九林家后,毛澤東不愿弄臟房主炕上的毛氈,就讓警衛員把帆布鋪在地上,包上豌豆秧,然后就躺在豌豆秧上休息。
在小河會議上,黨中央吹響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號角。
幾十年來,曹九林一直精心管理著毛澤東等領導住過的窯洞。去世前特別囑咐后人: “ 毛主席是咱們的大救星,在咱家住是咱們的福份。一定要把這幾孔窯洞維護好!
1947年8月16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來到佳縣,先后在梁家岔等14個村莊戰斗生活了100個日夜。在佳縣,毛澤東指揮了著名的沙家店戰役,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h委書記張俊賢請毛澤東為縣委題詞,毛澤東欣然題詞:“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
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共產黨人以人民為父母,跟老百姓有一種骨肉相連的深厚感情。
毛澤東說,人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人民。
艾思奇說,從延安出去的人,第一個記得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張聞天說,共產黨的哲學就是人民哲學。
1945年,黃炎培訪問延安。他看到邊區的興旺,想到以后的中國,問毛澤東:一個政黨怎樣才能永;盍。毛澤東說,辦法就是講民主,就是讓人民來監督。
希臘神話里的英雄安泰,只要腳不離地,就力大無比,戰無不勝。一次博斗中.他的敵人想法讓他脫離地面,然后戰敗了他。這就好比黨與人民緊密聯系的關系。
是的,正如歌曲《江山》中唱的那樣:“……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
領袖與人民同甘苦
在轉戰陜北的日子里,毛澤東工作非常繁忙,窯洞的燈光常常徹夜通明。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部署和指揮全國解放戰爭。這些土窯洞,四壁黃土,一盤土炕,簡陋到不能再簡陋。但是,物質生活的簡陋,卻激勵共產黨的領袖們以最大的熱忱,最堅韌的意志,最樸素的作風,去干最切實際的偉業。
真理最樸素,偉人其實與我們最接近。
一支筆,一盞燈,左手批文件,右手寫文章,毛澤東是一個中國式的民族英雄。
1947年,佳縣遭了災,群眾生活極度困難。毛澤東和大家一樣吃錢錢飯、高粱米飯煮洋芋。當地干部群眾將節省下來的小米給毛澤東送去,烏鎮區群眾還送去紅棗和米酒,都被毛澤東婉言謝絕。縣委書記張俊賢代表全縣人民帶了兩只羊去看望毛澤東,毛澤東說:“ 不要這樣做,老鄉們生活很苦,你們吃什么,我們吃什么。”張俊賢堅持要把羊肉留下,毛澤東隨手寫了個條子,讓工作人員把羊肉送給傷員。
從呂家坪回神泉堡的路上,李訥的保育員帶著她在一棵大棗樹下,看到許多熟透的紅棗落在地下,就撿了幾個給李訥吃。這時,恰好毛澤東走過來,嚴肅地問:“怎么可以吃老鄉的紅棗?我們有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北S龁T解釋說,紅棗是地下撿的。毛澤東說:“你們在棗樹下吃棗子,老鄉看見了,怎么知道是摘的還是撿的,無論是誰,都要自覺遵守群眾紀律。”
在佳縣,一次張俊賢陪同毛澤東登上佳縣白云山看戲。毛澤東饒有興致地觀看晉劇《反徐州》。白云山道長看到后,請主席在前排中間就坐,毛澤東謝絕了,說: “我個子高,把后面老鄉擋住不好!甭犝f毛主席也來看戲,人們戲也不看了,都扭頭看毛主席,他就站在院子一個靠邊角落呢。
毛澤東為了適應戰爭和形勢需要,常常晚上工作到黎明甚至上午,然后再睡覺,用他的話說是“按月亮規律辦事”。他使用的是“月亮時間”。
在神泉堡,毛澤東住的窯洞外面,有一個石碾。早晨,幾個婦女扛著布袋來這里推碾子,哨兵攔住她們,說首長工作了一夜,剛休息,等一會兒再碾。毛澤東聽到說話聲走岀來,報歉地說:“對不起,以后你們啥時候來推碾子都行。”后來,毛澤東對衛士長說:“今后再不要為我一個人休息限制群眾了!
古往今來,官是人上人,福中福,民為人下人,苦中苦。毛澤東則只求不顯山露水,越默默無聞越好。在黨內,在軍隊,在公開場合,他是官,是至高無上的領袖。在生活中,在群眾中,他又是一個最低標準甚至不夠標準的平民。他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執政黨領䄂。
人民是革命的銅墻鐵璧
在七大預備會上,毛澤東說:“有人說,陜北這地方不好,地瘠民貧。但是我說,沒有陜北那就不得下地。陜北是……落腳點!
是的,毛澤東看中陜北這塊土地的神圣與厚重。邊塞風情,大漠風光,壯美的高原,奔騰的黃河水,多情的黃土地……
這是一個產生史詩的地方。
陜北山水有靈性,陜北人民重感情。
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萬象,陜北人有自己的衡量尺度和標準,有一種在困苦環境中尋求生存的智慧。
一根棍子,一雙腳,毛澤東踏遍陜北千山萬水,丈量了高原的寬度與厚度;一碗錢錢飯,一把野苦菜,毛澤東嘗遍了陜北的酸甜苦辣。
轉戰陜北的艱苦程度不亞于長征,并且極其危險。陜北千山萬壑的特殊地理環境,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胡宗南部隊的行進速度,大大增加了搜尋毛澤東的難度,但也給中央機關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他們需要翻越一座座山,趟過一道道溝,時常和敵人擦肩而過,有時會遭遇敵人前后夾擊,最近時和敵人僅隔一座小山頭。
在王家灣停留到第57天,危險來臨。得知毛澤東和中央機關還在陜北,胡宗南集中主力窮追不舍,步步逼近,下令部將劉戡:“就是損失兩個師,也要捉住中共首腦!
天上敵機盤旋偵查,地上敵軍重兵圍追堵截。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在陜北群山溝壑中和敵人玩起了“捉迷藏”,過的是一種游擊戰日子。
1947年6月10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來到天賜灣。剛要歇息,得知敵人正朝這里撲來,已經不到15華里。毛澤東分析敵人有可能是向保安方向去,因為他們誤以為黨中央朝保安西南投奔西北野戰軍主力去了。于是派一個排的戰士把敵人引向保安方向,中央機關就可以留在敵后休整。 敵人果然上當,調轉人馬朝西南方向追擊。那一夜,險象環生,中央縱隊與敵人相距最近時只隔一條溝,直線距離只有幾百米。這是毛澤東轉戰陜北最驚心動魄的一天一一天賜灣遇險。
轉戰陜北期間,為什么毛澤東和黨中央多次與敵軍近在咫尺,卻化險為夷,安然無恙? 除了陜北獨特的地域環境和軍事斗爭外,最重要的,是黨和領袖在陜北群眾中基礎牢不可破。毛澤東時時處處都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困難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從而獲得群眾鼎力支持。陜北地方黨組織健全而嚴密,各地都組織了民兵、游擊隊。老百姓人人都是紅色哨兵,他們主動打探敵情,傳遞情報,敵人的一舉一動我軍了如指掌,而我方情況群眾卻守口如瓶。
國民黨軍劉戡部追到王家灣后,就駐在毛澤東住過的窯洞里,群眾嚴守秘密,劉戡一點都不知道黨中央的行蹤。等到敵軍一走,老鄉們就把敵人丟在炕洞里的文件撿起來,送給中央機關工作人員。
毛澤東一行離開天賜灣不久,胡宗南軍隊抓住一個老漢和他的小孫女,逼問毛澤東去向。老漢一言不發,敵人就把老人綁在樹上,用馬鞭猛抽,小女孩嚇得大哭。但關于毛澤東的去向,老人和孩子最終都沒吐露一個字。
毛澤東說:“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彼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沙家店戰役之所以取得勝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陜北人民的全力支持,可謂人民戰爭的典范。
當時,米脂縣征了4次兵,7次糧,為西北野戰軍提供充足的兵源和糧食。米脂男兒上戰場殺敵,米脂婆姨既做軍鞋又送飯。為了支持人民解放軍,老百姓甚至連自家的牲口都殺掉了,為沙家店戰役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第二年春天,米脂縣基本家家戶戶都斷糧了,老百姓吃的是野菜和樹葉。
為了支撐戰局,佳縣人民一年交七次公糧,殺耕畜,獻籽種,作出了巨大犧牲。毛澤東非常感動,再三叮嚀部隊,不管怎么困難,也不能殺一頭驢和牛,牲畜可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工具。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支軍隊可以擁有那么強大的后勤支援!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和中央機關從吳堡縣川口乘船東渡黃河,離開他戰斗和生活了13年的陜北。面對滔滔大河,毛澤東感慨不已,深情地說:“陜北是個好地方!庇终f:“陜北人民真金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在陜北高原冉冉升起……
偉人之魂充盈天地,浸潤萬物。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不會熄滅。”“轉戰陜北精神”是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必將激勵陜北人民自強不息,逐夢前行。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