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造紙術 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手工技藝

-----趙越友訪談錄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5675次     時間:2022年06月28日

李貴龍

說起紙,從牙牙學語的童子到耄耋老人,無人不曉,無人不用。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大大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

談到紙的起源,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他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是紙張發明的一個前奏。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于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西漢勞動人民發明造紙術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至和帝時,尚方令蔡倫及其工匠們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雛形紙的基礎上總結提高,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從原料和工藝上把紙的生產提高到一個獨立行業的階段。蔡倫改進造紙術后不久,首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越南和日本等國,漸次,經多種渠道傳遍世界。

造紙,是變廢為寶的奇妙藝術。你看那極不起眼的堆在墻根的破麻繩、爛布鞋,經過石碾的碾壓、火的蒸浴、水的蕩滌,造紙人的智慧、技藝與辛勤勞作,和化學的聚合分解,物理的有序改變、移位、重組,一種形態變換成另一種形態,就變成了一摞輕格飄飄、白格生生的麻紙。

曾經,鄉間有不少造紙作坊,且有不少因造紙聞名而以紙坊形成村名的,如紙坊溝、紙坊界。

隨著造紙技術的革新,土紙市場的式微,紙坊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相繼關門停產,紙匠改行另謀生路,F在,別說紙坊就連幾件造紙工具也尋找不到,偶爾見到一個紙碾子轱轆,也傷痕累累地躺在荒草亂石間。傳承兩千年,傳播五大洲的造紙技術面臨失傳的危局。

當下,我力所能及的只有用文字將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珍存。

記錄,是對消失的手藝最好的祭典。

盛夏,我走進馬家坬村,尋找到造紙技術的最后一個守藝人趙越友,進行詳細訪談,做了認真的記錄。

趙越友口述

祖傳手藝,抄紙世家

我叫趙越友,今年58歲,是綏德縣張家砭鎮馬家坬村人,祖籍山西省臨縣。

我父親叫趙世作,會抄紙手藝。但因家庭貧困,開不起紙坊,從小就給別人的紙坊攬工,掙點辛苦錢艱難度日。

日寇占領了山西,燒殺擄掠,慘無人道。為了躲避戰亂,1943年,19歲的父親跟隨逃難的人群,西渡黃河來到了綏德。其時,綏德已經解放,建立起人民政權,百姓安居樂業。渡過黃河后,逃難的人,有的耍手藝有的打短工,也有尋吃討飯的。我父親會抄紙手藝,行至義合落下了腳,在一家紙坊內打工。

三年工滿,父親來到馬家坬村,給王金魁的紙坊打工。王金魁也是山西人,老鄉之間更容易相處。加之父親為人厚道,手藝也好,就一直在王金魁的紙坊內干到合作化紙坊收歸集體經營。

馬家坬村依山臨水,是開紙坊的好地方;臨近縣城,出賣紙張十分便利。從山西逃難過來的十五六戶人家在這里落腳。經濟條件好的,在村內租賃窯洞開紙坊,條件不好的,在紙坊內打工。馬家坬村成為逃難人的避難所,逃難人為馬家坬人帶來了發家致富的好手藝。一時間,馬家坬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造紙村。

1947年,土地改革在解放區轟轟烈烈展開,在分田分地的感召下,來馬家坬村避難的山西人大部分返回了老家。只有趙、王、胡三家,因抄紙技術高超,被村民真誠地再三挽留,安家落戶住了下來,成為該村造紙業的技術指導,并培養出一大批抄紙能手。

農業合作化后,十多家個體紙坊收歸生產隊集體經營,父親擔任技術指導。當時,集體紙坊辦的很上勁,效益好,收入高,是全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拿現在的說法造紙業成為馬家坬村的支柱產業。其時,馬家坬村的麻紙占領了榆林、延安市場的很大份額。

落實生產責任制分田到戶后,父親承包了生產隊的紙坊。父親是最合適的承包人,一是他的技術好,是遠近聞名的抄紙好把式。二是我們弟兄五人,在父親的傳授下,包括抄紙造紙的各道工序爛熟于心,且都成了把式級的。古話說得好,“上陣父子兵”,一點也不假。在父親的統領下,我們弟兄五人齊心協力,把紙坊辦的紅紅火火?上е怀邪巳辏蛑T多原因集體紙坊倒閉。

集體紙坊倒閉,正遇改革開放的好機會,我們辦起了家庭造紙作坊。邊種地邊造紙,家中有余糧,銀行有存款,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許多紙匠隨之而動,紛紛重操舊業,開辦紙坊。到1986年前后,馬家坬村有20多家造紙作坊,又出現了七八十年代造紙的紅火場面。

進入九十年代,因麻紙用量的急速下降,漸趨沒有消費需求,造紙作坊被迫關門停產,紙匠改行另謀生路?梢哉f,我們家是抄紙世家,我算是綏德乃至周邊地域內造紙業的最后一個守藝人。最后,也因這門古老手藝的生存土壤完全消失,與傳承了幾千年的手工技藝依依不舍地徹底告別。

你今天的采訪令我十分激動,雖然不可能讓這門手藝重生,但用文字將其珍藏,也是我們紙匠最大的心愿。

原始的工具 廢棄的材料

一張白圪生生的麻紙,是用古老的手藝,將廢物經過化學和物理的手段處置,重新組合而再生的?梢宰院赖卣f,造紙技術是華夏先祖廢物利用最偉大的發明創造。

咱這里造紙的原材料是很普通又常見的廢物,即家家戶戶都有,男女老少都用過的廢麻繩頭和爛布鞋。

造紙工具很原始,絕大部分由紙匠自己制作。工具看似簡陋,且各有用途,一件也不能少,主要有:

麻刀 砍碎麻繩頭和爛布鞋。

石紙碾子 與碾米的碾子不同,碾轱轆為圓餅形,碾盤為U形槽,牲口拉動碾轱轆沿U形槽轉動,碾碎麻繩頭和爛布鞋。

函倉 由五塊青石板套裝成長五尺、寬四尺、高二尺四寸,用于盛紙漿的池子。

竹簾子  抄紙用。

簾架  固定竹簾子。

木爬子  爬動清洗紙漿。

爐灶與蒸鍋  爐灶上置一囗大鍋,鍋囗上用磚砌一方形的料倉,用與蒸粗纖維。

洗包  寬六尺,長八尺的土布,洗紙筋用。

抄棍  三尺長的細柳棍,用于攪拌紙漿。

籠板  三尺九寸高,二尺四寸寬,中開許多細縫的木板,用于攔擋和溢出紙漿。

計數盤  小長方木板上開兩橫槽,每槽分十格,上下各置一個小木珠,下珠移一格為一,上珠移一格為十,用于計數紙張。

墊板和靠尺 墊板置放剛抄起的濕紙,靠尺作為標桿將紙放齊整。

木板、墊棍、壓桿、押石  用于壓水。

晾紙架  晾紙時置放紙。

豬棕刷  貼紙用。

白灰墻  貼紙用。每次貼紙前,要用淡面湯均勻灑一次墻面,否則易掉紙。

看看這些工具,大部分是紙匠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而制作的。簡陋而不簡單,件件都是智慧、經驗的產物,是代代紙匠在生產實踐中創造的。

普通的麻紙  復雜的工藝

看似不起眼的一張麻紙,制作工藝的復雜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除卻原料收購、運輸的麻煩,僅從備料開始,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將臟兮兮、亂糟糟的麻繩頭和爛布鞋,變成一張白生生、亮光光的麻紙。其工藝主要有:

剔除雜質 將混入原料中的草屑、土塊等雜質剔除干凈。

濕水 麻繩頭和爛布鞋放入水槽中浸濕,使其軟化。

砍碎  用麻刀將浸濕的麻繩頭和爛布鞋砍成碎段碎塊。

碾壓  砍碎的原料放入石碾子碾壓成粗纖維,以利脫膠、脫色、脫泥、脫雜質。此項工序費時費力,一個驢工只能碾100斤原料。

漂洗  洗包放入河水中,兩人拉成小水池,將碾壓過的粗纖維料倒入池中,用爬子攪爬,洗盡。

拌生石灰  300斤料約拌30斤生石灰,目的是發熱,使其充分發酵。

蒸鍋蒸  每鍋蒸300斤料,需旺火蒸四五個鐘頭。目的是脫膠,脫色,并將粗纖維進一步分解。

碾壓  再次上碾碾壓,碾成很細纖維的紙筋即可。

漂洗  用洗包放入河水中再洗,脫膠,脫色,紙筋至潔白即可。

仗槽  把紙筋倒入函倉,加水后,兩人各持抄棍,速度快、用力猛地對攪,各攪360次,形成均勻的紙漿。

上表  紙漿在函倉內沉淀一夜方可抄紙。

安籠板  紙前,將籠板插入函倉,推動籠板使紙漿堆至函倉三尺以外處,內余二尺為抄紙處。

抄紙  用竹簾子抄。這是做紙最關鍵的一道工序。挖一水,竹簾子上布滿紙漿,并要左右捻基,爾后出邊,這樣利于揭紙。接著挖二水,再復一層紙漿,使紙薄厚均勻。每挖一水,輕重掌握得要恰到好處,輕,紙張太薄,重,紙張太厚。這是手上功夫,是靠長期抄紙品出來的。一簾子可抄兩張標準紙,即每張長1.85尺、寬1.5尺,俗稱尺八五紙。若造二連紙,即兩張尺八五紙成一張,把簾子正中的沿布拆除,即可。

取紙  把抄好的紙從簾上取下,置于有靠尺的墊板上,疊成一沓。一沓400張紙,是一個紙匠一天辛苦的成果。400張紙怎樣數?是智慧的先輩們發明了計數盤,抄一張紙下珠移動一格,滿格,為10張;抄完10張,下珠復位,移動上珠一格,滿格,即為100張。如此反復四次,就計算出來了。

壓杠  木板、墊棍、壓桿、押石組合擠壓,去除紙中的水份,便于揭裱,晾曬。

起紙  除水后的紙從墊板上取下,置于窗臺等通風處。

晾紙  先將紙置于晾紙架上,揭一張,用豬棕刷往白灰墻上貼一張。要求刷實刷展,貼得平整無皺褶。

揭紙  晾曬干的紙一張一張從白灰墻上揭下,齊齊整整一百張疊成一沓,即為一刀。

打包  40刀紙打包成一捆,即每捆4000張紙。捆好,用浮石將紙的外楞打磨光潔。打包好紙,要完稅,加蓋稅務完稅藍印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以上僅僅是造紙工藝的主要節點,若細化,有六、七十道工序。紙匠成年累月在潮濕的紙坊內,在函倉前一站一整天,小心翼翼地抄紙,讓每張紙抄得完美無缺,不僅僅是一種體力勞動,更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嫻熟地掌握抄紙技術,并成為好紙匠,不下功夫學習三五年是不行的。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2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