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馬文瑞回陜北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343次     時間:2021年05月10日

周世久

1986年,國務院做出了加快開發神府東勝煤田的決定,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馬文瑞同志對此深感激動與振奮,他想:神府煤田的開發,將不僅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還將能大大帶動陜北老區的經濟發展,加速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幾十年來,那些貧困而樸實勇敢的鄉親們,為中國革命曾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常常讓他魂牽夢縈,難以忘懷?梢哉f他革命一輩子都是在為他們的富裕幸福而奮斗。當神府煤田開發的新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他興奮得思緒萬千,徹夜難眠。他再也坐不住了,毅然決定去陜北作一次實地考察,看看故鄉的新變化。

1988年5月16日,馬文瑞帶著他的夫人孫銘,還有國務院能源辦副主任李智勝等同志坐火車到包頭,然后乘汽車南下。18日跨過內蒙與陜西交界的烏蘭木倫河,到達陜西神木縣境內。這里煤層埋藏淺,烏蘭木倫河河底就是煤。河兩都在采煤,河南面是是榆林地區的活雞兔露天礦,挖掉淺淺的黃土,就是厚厚的黑油油的煤層。工人們已在這里挖出一個面積上萬平方米,深十幾米的大坑,他們用鋼釬撬,用鎬刨,把城磚大小的煤塊裝上汽車。馬文瑞站在坑邊上,邊看邊聽陜西省煤田開發經營公司副總經理戴紹誠介紹說:這里的煤不僅埋藏淺,煤層厚,易開采,而且煤的質量好,灰分少,中高發熱量,有害元素含量低,是優質的工業用煤。用不了幾年,國家將這里建成一座年產300萬噸,全部機械化的大型露天礦。馬文瑞聽了很高興,他彎下腰撿起一塊煤,拿在手里仔細端詳,煤塊如鏡面一樣光滑亮澤,在太陽光下閃閃發亮,他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馬文瑞來到工地上,工人們漸漸圍攏過來,他與工人們親切交談起來,問他們是什么候來礦上的?當礦工以前干什么?現在一個月能收入多少?他們紛紛回答,來礦才干一二年,以前是農民,是放羊娃,過去“有飯吃、沒錢花”,如今老婆在家種地、放羊,家里活兒沒耽誤,而自己每月能拿回去二三百元現金。馬文瑞滿意地說:“好哇,你們也開始致富了!”

馬文瑞在去神木縣城的路上,又察看了檸條塔煤礦。雖然現在大多數是手工操作,但按規劃,不久就要建成年產數百萬噸的現代化煤礦。當他問到要當前的困難時,戴紹誠匯報說:一是管理體制不順,二是資金不足,三是技術力量薄弱,而當前最大的困難是體制不順的問題。

為了詳細了解情況,21日,馬文瑞在神木縣賓館主持召開一個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省煤炭經營公司及榆林地委的有關負責人。通過調查,他感到有些問題確實需要向中央反映,以便時解決,加快煤田的開發速度。經過反復討論,在他的主持下,向趙紫陽、李鵬同志寫了一個《關于改進神府——東勝煤田管理體制的建議》。建議共有六條,主要是提出建立一個較高層次的領導小組,由國家計委牽頭,能源部等及陜西、內蒙、河北等省區參加,以及負責礦、路、港建設和省區之間的協調工作,改變精煤公司一家獨攬礦、路、港建設的局面,從而發揮國務院各有關部委及省區的積極性。此外,還大膽提出了辦礦實行開放政策,把競爭機制引入煤田開發,強化陜西和內蒙兩個煤田開發經營公司的職責等等。后來到西安后,他把這個《建議》當面交給了來陜西視察的趙紫陽總理,引起了趙紫陽的高度重視。

27日下午,馬文瑞回到了家鄉子洲。自1933年最后一次離開,他已有55年再未回過家鄉。在這期間,他不是沒有機會回家鄉看看,但都因為工作繁忙,或任務緊急,失去了機會。最近的一次是1981年,他在任陜西省第一書記時,到榆林檢查工作,本想順便回家鄉看看,不巧漢中和關中發生水災,一連幾通電報,他只好匆匆趕回西安指揮救災了。這次家鄉人民聽說馬文瑞回來了,自發地表示歡迎。許多鄉親聚集到他下榻的縣賓館門口,等著能見上一面。晚飯后,馬文瑞利用散步同大家見了面,同一些人進行了交談。當晚,縣劇團安排了幾個小戲,演出地離賓館不遠,馬文瑞堅持步行去。沿途擠滿了圍觀的鄉親,馬文瑞不時向鄉親們問好,頻頻招手致意,鄉親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第二天一早,他坐一輛面包車,匆匆去幾十外的馬家陽灣村,省地縣的有關同志要陪同前往,他不同意:“不要去這么多人,又不是舊社會的官僚衣錦還鄉。再說縣里的負責同志還抓工作,不能影響工作。”

馬文瑞回到村里時,親屬和鄉親們下坡來迎接。他86歲的大哥馬文采迎出窯洞,兄弟倆相見,互致問候,馬文瑞的眼圈紅了。他扶著大哥進了窯洞,又忙著接見鄉親們。他的記性很好,過了50多年了,他居然還叫出不少人的名字。有的晚輩只說起父親和爺爺的名字,他立刻想起來了,還能說出他們的小名和外號。馬文瑞仔細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都說吃飯問題基本解決了,不少人還住上了新窯洞,可真正富裕的也不多。他問吃飯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大家的回答不外乎兩條:一是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制,二是普遍使用化肥。馬文瑞總結說:“這就說,一靠政策,二靠科學進步了。”這一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他與來看望的親屬和鄉親們握手、照相、啦家常,一直忙到深夜。他的心情十分激動,也處在高度興奮和歡樂之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幾乎一夜難眠。

第二天,馬文瑞又視察了離村不遠的馬家坪小學,他殷切地勉勵學生們好好學習,長大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做貢獻。在去學校的路上,他發現,由他向上級爭取回20萬元修建的家鄉公路,按設計標準應是油渣公路,可現在還是石子公路,當時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事后嚴肅批評了有關人員。下午他又去鄉政府聽取鄉干部的匯報,要求他們好好為農民服務,多辦實事,想辦法讓農民生活富裕起來,田要種好,但光種田還富不了,還要搞副業,發展鄉辦企業。他在回縣城的路上,又參觀了子洲縣第一乳品廠和陶瓷廠。

乳品廠是在馬文瑞的支持下,于1983年開始籌建的。子洲縣是陜北最貧困縣之一,是革命老區,當地又有養羊的習慣,為幫助老區群眾脫貧致富,他建議在當地修建奶粉廠。為了解決原料來源,要求當地政府鼓勵群眾養奶牛、奶山羊,沒錢買牛羊,可以貸款。廠子1985年投產,設計年產奶制品700噸,而到1987年僅產180噸。主要問題是缺少鮮奶,缺乏生產資金,管理混亂。當時花了70萬元買的奶牛,奶小羊分到農民家里,卻沒有建帳,誰家分了幾只都搞不清楚。全廠有職工84人,干部就占16人,人浮干事,只有一個技術員,技術力量薄弱。當時雖然勉強贏利,但要還清貸款及利息,卻遙遙無期。馬文瑞問廠長經營生產中的一些問題,廠長推說到廠時間不長,說不清楚,讓會計代答。馬文瑞很生氣說:“這樣的廠長怎么能搞好經營管理呢?應該換明白人!”他認為,像這樣的廠子,雖說缺少資金,但更重要的是缺少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

30日下午,馬文瑞與子洲部分干部會面并作了講話。他回顧了子洲的革命歷史,肯定了建設成績后,結合他的所見所感,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強調了兩點:一是要搞文教工作。他語重心長地說:“搞建設需要知識、人才,搞現代化建設,要懂得現代化知識,這就必須辦好學校,提高人的素質,培養人才。”但“現在還有少教師不合格,辦學條件差,學校還有危房,”要引起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想方設法加以解決。二是要抓好黨的建設!包h委應抓好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群眾工作!薄疤貏e要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用干部“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不能任用私人”,“要克服以權謀私的現象,要以權謀公,為老百姓服務”。他的這一度講話,贏得陣陣掌聲。他還強調指出:“領導核心還是黨,各項事業還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碑敃r有人強調“黨政分家”時,出現某些“談化”黨的領導,輕視乃至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因此,馬文瑞旗幟顯明地提出堅持黨的領導的論斷,為當地干部指明了方向。

馬文瑞考察回京后,對改善家鄉教育十分重視。他想方設法爭取到38萬元資金,30臺電腦,在距馬坪小學不遠的地方蓋起了兩層樓的高坪鄉中學。學校于1990年開工,1992年竣工投入使用,他親筆提寫了校名。在他的帶動下,全家人都行動起來:夫人孫銘經多方努力,籌得二千多冊圖書,全部捐獻給了學校;子女們也為學校捐款。1995年,他和孫銘又為學校聯系到兩萬株優良蘋果樹苗,希望通過勤工儉學,解決學校的經濟困難問題,受到家鄉人民的好評。 1996年秋,馬文瑞的母!又蘅h周家鹼鎮中心小學籌建教學大樓時,他親筆回信,并通過團中央“希望工程”,給母校爭取18萬元資金,他還為《周家鹼小學校志》題詞“總結教學歷史經驗,學習優良榜樣,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少年”,同時為母校寄回《馬文瑞同志文選》、《馬文瑞回憶錄》等書籍,勉勵學校師生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為祖國培養大批“四有”人才做出貢獻。

馬文瑞在京一直牽掛著陜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問題。1992年夏天,他向朱镕基副總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得到朱總理的高度重視。所有這些,以后在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決策和規劃下,都已經或正變成現實。

如今,陜北老區的經濟正在迅猛展。特別榆林地區能源化工基地的建立,天然氣進北京等大型工程,整個陜北面貌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這里面都凝聚著馬文瑞同志的大量心血。

據《馬文瑞傳》《馬文瑞回憶錄》整理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58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