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口述:陜北泥塑技藝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4842次     時間:2020年02月21日

王維生

引言:

提起泥塑,許多人不知道這是一門民間藝術,只知道是塑神像的。因為,在這方土地上,所謂泥塑藝術,曾經只有為寺廟道觀敬塑神像才派上用場。按民間禁忌,捏成的泥人放進寺廟就成神了,會佑護一方百姓;放在其他任何地方則變成了孤魂野鬼,會使村社不安,給人們帶來災禍。因此,絕不允許隨便捏泥人的。這樣,泥塑藝術成了特殊而唯一用途的手藝,活兒少,會這門手藝的人更少。

在這塊土地上,泥塑藝術源于何時?恐怕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但肯定的是,自從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風行偶像崇拜,就產生了泥塑藝術。

王維生是綏德縣吉鎮鎮王家坪村人。他是這方土地上名副其實的泥塑大師。我和他相識幾十年了。早就想采訪他,可是,因為我們都忙,沒有太多的機會和寬余的時間。

機會終于來了,那是2014年6月,我以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專家及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綏德轉九曲代表性傳承人,他以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綏德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榆林市慶祝中國文化遺產日大會。會議期間,我們同住一間客房。幾乎一夜無眠,就泥塑和壁畫藝術的話題他欣喜地接受了采訪,給我講述了被敬畏叩拜成神的藝術品——泥塑的全過程。

學藝是為了生計

我的家鄉是個窮苦的地方,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勞累一年還填不飽肚子。我上初中的階段,正遇連年旱災,雖然成天餓的心慌意亂,還是在完成了各科作業的閑暇時間,跟著美術老師學畫畫。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畫紙,就用廢作業本的背面畫;自已的廢作業本不夠用就撿拾同學丟棄的。后來參加過縣上舉辦的農民畫培訓班,也跟著到吉鎮采風的劉文西和綏德師范的美術教師學過寫生與素描。不間斷的學習奠定了繪制壁畫的美術基礎。其實,當時學畫除了個人的愛好,主要是為了走村串戶給人家畫炕圍子、油漆家具,手藝高了活兒多,能多掙點錢過光景。從沒有當畫家的夢想,更談不上為寺廟道觀畫壁畫,那時,廟會活動是被禁止的。

小時候根本解不開什么叫泥塑,僅僅是娃娃們和泥捏羊羊馬馬玩。捏下的羊羊馬馬擺滿了土神窯窯。我算是手巧的,捏的羊羊馬馬很形像,常得到叔叔大爺們的表揚,也“當之無愧”地成了其他娃娃們的“老師”,指導他們捏泥馬馬。泥人人是絕對不能捏的,忌俗認為泥人人能變成孤魂野鬼,會使村社不安、家宅不寧,給人們帶來災禍。真正接觸泥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廟會活動又悄不言聲地在民間舉辦,有些村社對文革中被毀壞的廟宇進行修葺,打掉的神像進行重塑。我在吉鎮鎮柳灣村給人家畫炕圍子,正好柳灣村請來了佳縣的郭師給廟里塑神像,我看這是一門能掙錢的好手藝,就跟上學起了泥塑。俗話說“秀才學陰陽---成熟材料!蔽矣忻佬g功底,又從小捏羊像羊捏馬像馬,跟上郭師塑完了柳灣村和延家坪村兩座廟里的神像,也了解了塑神像、繪壁畫的民俗規矩,從此,就步入了泥塑生涯。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學習泥塑決不是為了藝術或成為泥塑大師,僅僅是為了生計而已。

泥塑的用武之地在寺廟道觀

可以說,在陜北,泥塑藝術唯一的生存土壤,就是寺廟道觀,就是為寺廟道觀塑神像,畫壁畫。

咱陜北,是塊窮地皮,干旱少雨、黃風斗陣、土地瘠薄、物產不豐,加之千百年來戰火不斷,祖祖輩輩過著苦焦的窮日子。但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從沒息滅過。心中常念想著,有的寄希望于自己的辛勤勞作,有的寄希望于子弟們的飛黃騰達,更多的人則同時寄希望于神靈的佑護與賜福。對神靈的敬畏達到了極度的虔誠。人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所敬奉的是哪路神靈,更不分釋、道、儒及民間俗神的區別所在,只要是神就敬奉,遇廟燒香,見神叩頭。據我了解,綏德縣600多個村子,曾有近1500座廟宇。幾十口人的小村子最少有一座廟,大村子則三五座七八座不等。供奉著有名有姓的,釋、道、儒及民間俗神200多位。新蓋廟宇要為神靈塑金身;修葺廟宇也要為神靈重塑金身。這就為塑神像的藝人拓展了展示才藝的空間。

我上面說的好像與泥塑藝術有點離題,其實,這是一個泥塑藝人最起碼要懂得的常識。你不清楚這些你怎么去塑?是哪位神靈?他的臉譜形態,衣著服飾,以及所持法器都要爛熟于心,更要了解每位神靈的歷史和相關的神話故事,這樣,才能塑出特定神靈的金身,達到形神兼備。

還要懂得塑神像、繪壁畫的民俗規矩。因為,塑神像從找膠泥到點睛開光的全過程,都要嚴格遵循一套傳承延續了千百年的儀規,不得有半點馬虎。當然,這不是你想了解的核心內容,我就不細說了。

神像是這樣塑成的

根據我幾十年的泥塑藝術經歷,談談泥塑造像的工藝流程。這里面有前人傳下來的經驗,也有我藝術實踐的體驗。

首先,說說泥塑的材料和工具。

泥塑,顧名思義是用泥土來塑造的。咱陜北是黃土高原的腹地,腳下踩的都是厚厚的黃土層。這是大自然的恩賜,給予了人們居住的土窯洞,耕種的黃土地,也為泥塑藝術準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泥塑用土,有粘性即可,當然,紅膠土、黃膠土最好。也可用洪水過后沉淀下來的、最上面的細泥層作材料。

泥塑的輔助材料有木料、草(谷草、麥秸、稻草)、鐵釘、鐵絲、棉花、紙漿、軟黃米粉、麻、繩子和石綠、石青、藤黃、胭脂、朱砂等各種顏料。輔助材料的用途,在制作過程中自然給你說清楚了。

泥塑的工具,主要是“壓子”,壓子是上泥即塑的主要工具。壓子一般用柏木制成,其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皆因上泥的部位不同、造型不同而設計而制作。

模具的用途是制作人物的頭飾、服飾花等。模具與壓子一樣,都是泥塑藝人自己制作而成。制作模具的材質,有泥的,有磚的,有木的。

另外,必備的工具有:鋸子、鉗子、斧頭、鐵锨等。

下來,給你說說泥塑的主要工藝流程。這可能是你要了解的核心部分。

和泥。泥分兩種,即粗泥和細泥。粗泥和起來容易,將取回的紅膠土放入器具中,注水泡醒,醒好的泥內摻入鍘成一二寸長的麥秸,調和均勻即可使用。細泥和起來比較麻煩,將醒好的膠泥調成糊狀,經80號鐵網過濾,濾去雜質,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地窖中沉淀。沉淀好的膠泥內,摻放適量的棉花、紙漿、軟黃米粉,反復錘打而成。

砌神臺。泥和好后,就要開始砌神臺,神臺說白了就是神像的基座。神臺一般用磚或塊石砌制而成。神臺的尺寸按所置神像的高低而定,神像的高低依廟宇的大小而定。一般站立像的臺長為兩個頭左右,盤坐像的臺長為四個頭左右,臺的樣式沒有統一規范。

立骨。就是為塑像的形體制作骨架。骨架是塑像的基本形,制作時要心中有數,腦中有形,胸有成竹。有了骨架,才好綁草上泥。骨架用材最好是柏木棍,當然,其它木質也可。立骨時,木棍不能倒插,要按樹木生長的方向而立。我認為,這不是迷信,而是遵循萬物生長的自然法則,對萬物有靈的一種敬畏。根據塑像的形體動態制作好骨架,然后,在其上釘些釘子,綁些鐵絲圈,以便綁草上泥,不致滑落。

綁草。就是將谷草、麥秸用繩子綁在骨架上。草,是塑像的肌肉,哪綁多哪綁少,要按塑像的形體部位、肌膚豐滿而定。草綁好了,塑像的大體形狀就成型了。

上粗泥。上泥,不分粗細泥,用的工具是壓子,根據部位的不同,使用形狀、大小不同的壓子。粗泥要上兩次。第一次泥要稍稀點,這樣,泥與草易融匯為一體。上好泥后,用麻纏繞,既可修正形體,也可使泥、草與骨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待泥干后上第二次泥。第一次上泥,塑出了大致的形體,第二次上泥,就要完成服飾衣紋等的造型。上過兩次泥后,塑像就基本成型了。

上細泥。這是泥塑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細致的一道工序。用細泥塑造面部五官,鮮活地表現人物(神靈)的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塑造衣冠服飾,生動地表現其或華美或高雅或尊卑的外表形象。同時,在所屬部位粘貼上,用模具拓壓好的頭飾、服飾花等。

上彩。也叫彩繪,這道工藝程序一定要等到塑像完全干透后方可進行。上彩,首先要對泥像全身進行細致的查看,對干裂縫要填實補平,爾后,刷膠礬水并用薄宣紙糊在裂縫上。裂縫補好后,用膠礬水對泥像全身刷一遍,干后,刷兩遍立得粉或大白粉打底色。底色干后,用120﹟沙布細細打磨,打磨光潔后,再刷一遍膠礬水。這些工序的作用是好上色,色彩更艷麗;色層不起皮,可保色彩經久不變,鮮艷如新。

下來就要對面部五官、服飾衣紋上色。顏色多采用石綠、石青、藤黃、胭脂、朱砂等各種礦物質顏料,礦物質顏料不變色,卻保鮮時間長,一般不用化學顏料。服飾衣紋上色簡單,只要均勻地平涂就行。面部和手部上色就復雜多了。面部和手部上色完成,待干透進行一道工藝程序叫上氣色。就是用棉球蘸上氣色粉,細心地往面部和手部上擦,直至有了皮膚的質感為止。

貼金。這是一項傳統的、獨具特色的裝飾藝術,即在塑像的衣邊、花紋圖案處,似線描一樣飾上土金線條,更顯華美。也有在手部、面部貼金的,使之威儀凜然。貼金是上彩的最后一道工藝,貼畢,一通塑像就算大功告成。這時,還不能稱其為神靈,拿當下的說法僅僅是一件泥塑藝術品。只有經過莊嚴肅穆的開光點睛儀式,在眾多信民的虔誠叩拜和香煙繚繞的熏陶下,才成為神靈,才成為信民精神寄托的偶像。

民間壁畫彩繪與泥塑是在同一塊藝術土壤中生存

下來我給你說說民間壁畫,雖然,與泥塑是兩種不同的民間藝術門類,可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分割、且相生相伴的姐妹藝術,因為,它們是在同一塊藝術土壤中生存,即寺廟道觀。所以,泥塑藝人同時又是壁畫彩繪藝人,民間叫畫畫匠,歸入五色匠人之列。在咱這方土地上,有畫炕圍子的習俗,用以裝飾窯洞?粐赢嬕矊儆诒诋嫷囊粋門類。我只給你說說寺廟道觀的壁畫彩繪。

寺廟道觀是各種神靈的行宮,是信民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寺廟道觀修建好了,除了要為所供奉的諸位神靈塑造金身,還要像人們裝潢居室一樣,同時對寺廟道觀進行裝潢,即完成壁畫彩繪這一工藝流程。

寺廟道觀在哪些部位畫壁畫?哪些部位需要彩繪?寺廟道觀畫壁畫的部位為天花板(藻井)、正殿墻壁;彩繪的部位為廊檐、斗拱、明柱等。

壁畫的題材,因所供奉的佛教、道教和民間俗神的不同而不同,都是約定俗成的圖符和相關聯的神話故事。

壁畫彩繪的工具有:刷子、毛筆、排筆、調色盒、方尺、直尺、大三角板等。

壁畫彩繪的材料有:黃土、麥秸、軟黃米面、紙漿、棉花、白泥、白礬水、膠、雞蛋清、宣紙、水泥、細沙、防水膩子等。

壁畫彩繪的顏料有:石綠、石青、藤黃、胭脂、朱砂等各種礦物質顏料和油漆。

下來,我簡略的說一下壁畫繪制的工藝流程。

墻面處理。傳承了千百年的古老辦法是,用黃土與麥秸調成粗泥,在墻面上抹一兩遍,使墻面平整無凹凸。在粗泥未干透前,用較細泥抹一遍,干透,用細黃土、軟黃米面、紙漿、棉花調和的細泥抹墻,使墻面達到平整光潔。細泥干透,用白礬水、膠、雞蛋清調成稀糊狀刷三至五遍,干透,用細砂紙打磨。打磨光潔后裱上宣紙,墻面就處理好了。現在多用新材料處理墻面,即用水泥漿抹兩三遍墻面,使之達到平整無凹凸,待干透,用防水膩子刮兩三遍,打磨光,裱上宣紙,墻面就處理好了。

打底稿。就是在處理好的墻面上畫鉛筆稿子。線描是畫好壁畫的基礎,打底稿時,每條線的來龍去脈都要交待的清清楚楚,要認真細致地、一絲不茍地畫,不得有半點馬虎。底稿畫好了,等于這幅壁畫成功了一半。

著色。平涂、罩染、寬染、掏染、疊染和勾填法等傳統繪畫技法兼施,完成畫面的著色工序,達到色彩逼真,色澤艷麗的效果。爾后,進行勾勒、描金、貼金等工序,使線條更加清晰流暢,畫面更加富麗堂皇。經過如上工序,一幅壁畫就完成了。

畫好壁畫確實不是容易的事,人物造型要準確,達到形神皆備;構圖要完整,既有故事情趣,又有藝術美感;繪制要精美,筆筆要見功力。因此,我幾十年來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繪畫水平,不斷地超越自己,懷著對藝術的敬畏之心,一幅一幅地認真繪制,從不馬虎。

( 李貴龍整理)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27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