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文史
魏野疇巡視陜北側記
劉水波
1927年7月,馮玉祥步蔣汪之后塵,在陜西清黨反共,革命形勢驟然逆轉。7月底,中共陜西省委派省委軍委書記魏野疇來陜北(北路)巡視工作,魏野疇與軍委成員唐澍、白樂亭(白明善)一道北上,先后在延安、清澗了解布置工作,并留唐澍、白樂亭在清澗石謙旅活動,魏于8月中旬前后,到達綏德。
魏野疇到達綏德后,與家住綏德城的原四師學生共產黨員李明軒取得聯系,并向李明軒出示了省委組織部長李子洲帶給李明軒的親筆信。信中有“明軒弟,魏掌柜來綏德買貨,到好請多加關照,如綏德貨缺,介紹到山西購買……”云云。李子洲在信中托付李明軒,要他承擔魏野疇在綏巡視工作期間的食宿及安全工作。遵照李子洲的指示,李明軒將魏野疇領到城內倉圪垯山上自已家院中西廂窯里安頓下來。
魏野疇潛伏李明軒家,白天休息不出門,晚上約見黨內同志。為了不露破綻,李明軒一般不留在家里,還是和之前一樣,白天呆在他父親的商號里,以便于與分散在各處的黨團員取得聯系。魏野疇在家中的安全問題,則交與他的妻子黨淑萍照料。按照丈夫的交待,黨淑萍每日除了送水送飯外,白天將魏掌柜住的廂窯上了鎖,以防家人及鄰居發現家中住有陌生人而發生意外。在魏野疇潛伏的三天時間里,黨淑萍每天一干完家務活,即坐在大門外觀察周圍動靜。大門平時進出人,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為了避免在夜深人靜來人推門發出聲響,她將蓖麻油倒入又厚又重的大門和家門的門鉆內。深夜來人還沒有吃過飯的,她得給客人做飯,但又不能拉風箱,更不能讓瓢盆鍋碗發出聲音,一切都得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夜晚屋內點燈怕照亮窗戶,她事先把棉被釘在門窗上,晚上在外看不出一點亮光。接待、做飯、放哨,從不含糊,也未出過任何差錯。
李明軒家住綏德城北門內,與倉圪垯山上井岳秀駐綏姜梅生團部為近鄰,也就是說他的家剛好在敵人眼皮底下,這個看似十分危險的地方,卻往往是比較安全的。鑒于當時已十分嚴峻的形勢,召開黨團聯席會議目標太大,已不太現實,魏野疇只能通過李明軒的聯系,晚上約見原“四師”黨團組織部分負責人和黨員,先后與馬瑞生、趙仰普(趙通儒)、柳長青、劉毓深、陳廷俊等10多名家住或潛伏綏德城內原“四師”共產黨員及原中共綏德縣委部分負責人長談,從中了解當地情況并指示下一步工作。與他們單獨談話后,分別要求他們通過適當途徑,轉告所有的黨團員六條指令:一是為保存實力,原有的各級黨團活動全部轉入地下;二是妥當保存原有黨團文件及名冊,無法保證安全的,就地焚燒;三是黨內同志設法利用各種關系,以合法身份打入敵人內部,化害為利,為我所用;四是堅定革命意志,反對投降妥協;五是萬一身份暴露,決不能茍且偷生,出賣同志;六是今后工作要隱蔽,注意農村工作,向農民大力宣傳。魏野疇的指示,為身處逆境而不知所措的黨內同志指明了方向。
綏德的工作安排的差不多了,三日后,魏野疇要離開綏德了。魏野疇原計劃北上榆林,一路巡視陜北工作,但接二連三的壞消息,每況愈下的境況不允許他繼續北上,不得已,東渡黃河經山西到河南,去找昔日好友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軍長楊虎城將軍。交談中,李明軒發現魏野疇身上的盤纏已所剩無幾,剛走入社會的學生,也靠父母養家活口,口袋并無多少銀子,支助魏野疇,他實在不好向父母開口。妻子黨淑萍是一個賢淑且通情達理的人,聽著丈夫苦衷,毫不猶豫地拿出她的嫁妝一副“什樣錦”銀手鐲、銀肚兜繩及一個精美的“美人”鏡,讓丈夫看哪一個容易變賣,如賣不掉的話暫典在當鋪里,如論如何也要為魏掌柜湊足盤纏。李明軒托人很快賣掉了兩件銀器,湊齊了50塊銀元,作為魏野疇的盤纏路費。魏掌柜實在有些過意不去,他對李明軒和黨淑萍夫婦二人說:“等革命勝利了,我加倍償還你!”
魏掌柜到達綏德后的第4日凌晨,魏野疇收拾好行裝,與李明軒一起借著朦朧晨霧,悄悄下了倉圪垯山,經北門至校場灘,先渡過大理河棒棒橋,北進至五里店又跨過無定河木板橋,順利到達無定河東岸。一路上,魏野疇囑咐李明軒:“可憑借你住在城內和你父親的身份(綏德商會負責人)的有利條件,打入國民黨綏德縣政府內,必要時可加入國民黨內部的一些組織,以合法身份作掩護,秘密開展黨的工作,與敵人展開必要的斗爭,但必須謹慎從事。”
讓李明軒夫婦沒有想到的是,與魏野疇在綏德一別,竟成永決。魏野疇到達河南楊虎城部后,擔任軍部政治部主任,并整頓該部的中共黨組織,在楊部建立了共產黨的軍事委員會,任軍委書記。后隨部輾轉至皖北,在組織領導著名的阜陽暴動中失敗被捕,于1928年4月9日慘遭敵人殺害,年僅31歲。但臨別時向李明軒夫婦的承諾,則成了魏野疇烈士永遠無法償還的一筆革命債務。不過,深受魏野疇革命風范熏陶的“四師”早期共產黨員李明軒,在后來的漫長革命征途中,雖脫離黨組織,幾經坎坷,幾經曲折,但始終未叛黨,未出賣同志。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并重新加入黨組織,在耄耋之年繼續發揮余熱,并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史資料。
魏野疇在前往河南途中,向省委撰寫了他在陜北巡視工作的情況報告,并將綏德黨組織解體后的地區形勢、狀況及下一步工作向省委提出建議。此后不久,遵照省委李子洲的指示,在馮文江、趙仰普及李明軒等一批共產黨員的努力下,綏德地區的黨團組織得到恢復,大革命時期播下的革命火種,又繼續在陜北大地上燃燒蔓延起來。
(作者系綏德“紅會”成員,市作協會員。)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