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高崗與高雙成、鄧寶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5350次     時間:2016年08月16日

張思銓

    大革命失敗后,陜北中共組織根據黨中央·會議精神,把革命斗爭的中心由學運轉向兵運和農運方面,使槍頭鋤頭結合起來,建立武裝進行革命斗爭。高崗在西安參加聲討蔣介石·一二叛變革命罪行而被列為逮捕對象后,他脫險輾轉回到橫山,和馬明方一起領導橫山黨組織。1928年陜北遭特大旱災,餓殍塞道,尸橫遍野,倒賣人口成市。高崗在橫山組織幾千農民暴動,抗糧抗捐抗稅,清算貪官侵吞救災糧款賬,動員饑民吃大戶糧。從而激怒了縣衙和地方富豪。官豪串通一起,給高崗羅織罪名,圖謀報復。高崗離開橫山,到神木發動兵變失敗。為避國民黨捉拿,陜北特委決定派高崗以特別黨員到膚施(今延安)搞兵運。高崗到膚旋利用關系打進國民黨駐膚施高雙成旅部,任旅部司書(副官銜)。他和焦維熾等中共地下黨員,將國民黨膚施縣臨時黨部改組為正式縣黨部,高任黨部委員兼錄事?h黨部掛的“中國國民黨膚施縣黨部”牌子,實際是共產黨的聯絡點,因為縣黨部由共產黨人統攬,黨部書記焦維熾,委員除高崗外,陳俞廷、易厚庵等均為中共黨員,他們又都是中共延安區黨委組成人員。對高雙成來說,他們實質成了“打國民黨的旗,吃高雙成的糧,背高雙成的槍,挖高雙成的墻,拉高雙成的武裝”的一股“危險”力量。

    縣黨部設會議室、游藝室、閱覽室,他們利用這個合法機構和公開身份,每逢節日、紀念日機會,宣傳革命道理,將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貪官土豪,動員災民吃大戶糧、度災荒的內容寓于其中。時有掛狗頭,賣羊肉之說。高崗、馮世光當幕后指揮,安塞高善祥、閏樹華等帶領幾千農民暴動抗苛捐,將縣衙圍的水泄不通,縣長被迫辦起舍糧、舍飯站,給饑民放糧發飯幾個月。

    好搞五湖四海的高崗,對三教九流也插手,能言善講,敢作敢為,辦事干練。他為投高雙成所好,表面上對高雙成很尊敬,對軍務文秘和黨務工作,兢兢業業,有條不紊,出謀劃策很有見地,高出別人一籌,博得高雙成賞識、信任、器重,放手讓他工作。從而成了高雙成的大人,說話有分量,不少人巴結他,自然成了替一些人在高雙成面前的說客。與此同時,他以副官身份,廣交友,拉關系,結識了一些高旅和駐榆的井岳秀部來往的中下級軍官。對該旅部隊地下黨的活動和統戰工作亦有很大加強,進而秘密組織策動兵變準備。

    此時,安塞西河口、鐮刀灣等地哥老會很活躍,以此為同盟的地下游擊隊開始活動,打富濟貧,被高雙成視為“土匪”,是他管轄范圍的心腹之“患”。高崗借機向高雙成建議并且得到同意,派部隊(內有些人本來就是準備嘩變的)前去剿“滅”,他們以剿“滅”所謂“土匪”為名,里應外合,以失敗、被俘為實,故意扔掉武器、彈藥,輕裝逃跑,給地下游擊隊胡立亭、薛應昌(后叛變)輸送了一些武器和兵員。剿“匪”失敗后,氣的高雙成拍桌跺足。高崗又假意勸慰高雙成說,勝負乃兵家常事,哪有常勝不失利的。

    1929年春夏,劉志丹到延安視察,傳達了榆林紅石峽會議精神,在區黨委會上決定集中精力抓兵變,并決定成立了高雙成部軍事組,由高崗、李含芳(時任高旅營長)負責,成員有王志環、王子顯(即李妙齋)等,組織嘩變,拉出武裝和安塞游擊隊一并開展游擊戰爭。至秋冬,兵變工作業已成熟,并和西河口、高橋、化子坪、鐮刀灣的哥老會和小股游擊隊取得聯系,配合接應兵變,拉出隊伍,奪取武器,建立自己的武裝。在兵變的關鍵時刻,軍事組出了叛徒,并供出了高崗是共產黨延安區委委員,準備發動部隊嘩變等機密。

    高雙成一聽,如夢初醒,大驚失色,氣憤的連話也說不出來,遂嚴令依叛徒提供的名單,迅速逮捕高崗等共產黨員。頓時延安城鄉烏云翻滾,白色恐怖甚囂塵上。城內如}海大敵,三道城門緊閉,戒備森嚴,辨認出城行人,搜查兵變的組織者高麻子。至此,延安兵變計劃徹底告敗,延安黨組織也相繼遭到破壞。

    高崗藏在城北角劉勝華(中共黨員)家里,閉門不出,大小便由劉勝華父母倒出。高崗托劉找到延安四中地下黨員姚安吉(是高崗單線聯絡員),設法將高崗從污水洞送出去,脫離虎口。據當時擔任高雙成旅連長張采芹回憶說,高崗和中下層軍官以及高雙成相處的關系好,實際沒有認真嚴查,否則他根本跑不了。

    從此,高崗和高雙成由上呼下應、下呈上聽的上下級關系,卒然變為勢不兩立、兵戈相見、不共戴天的仇敵,在腥風血雨中經歷了七個春秋,多次在血與鐵中交戰。兩高如火如荼交戰中各有勝負,高崗勝多敗少,高雙成敗多勝少。高崗的敗北有三四次。最狼狽的是在安條嶺一戰,被高雙成一個營后邊追擊,保安民團前面設伏,打散了高崗的游擊隊,他成了光桿司令,并受重傷,拉著一拐一瘸的腿拄樹桿挪到一個哥老會大爺家養傷,然后到華池發動兵變,東山再起。還有一次洛川組織游擊隊,被高雙成派出“圍剿”游擊隊的部隊困在一家小店的糧囤里藏了幾天幾夜,沒吃沒喝,避免了厄運。這是1934年的事。

    1935年,高崗的翅膀硬了起來,在陜北反圍剿戰爭中,高雙成步步走向敗北。劉志丹、高崗率紅軍連克六座縣城,打通陜甘與陜北根據地聯系,其中有的是高雙成部駐守的縣城和據點,損兵失地,實在咽不下這口氣。西安事變后,國共二次合作,把高崗和高雙成又拉到一起,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為了合作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由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轉變為朋友,握手言和,共同抗日。1937年,日軍氣勢洶洶向綏、蒙、晉西北推進,陳兵黃河東岸,覬覦伊盟和榆林,作為侵占西北的橋頭堡,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企圖渡河西犯,打開陜甘寧邊區的北大門,進而攻下西安,占領大西北。19381月,高崗受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委派,以陜甘寧邊區保安司令身份從延安出發到榆林,和他的原來老上級又是對頭八十六師高雙成師長(井岳秀死后接任)及晉陜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協商共同抗日、河防御敵和邊區在榆林設立辦事處等有關問題。毛澤東對高崗去榆林寄于厚望,遂電告彭德懷、賀龍等高級將領,“榆林方面的問題,由高崗同志前去負責……”

    高崗到榆林后,受到高雙成不冷不熱的接待,但在禮節上的需要,還是到高崗下榻的住所看望、接待,雙方見面一笑泯恩仇,摒棄前嫌。他倆以抗日救國大局為重,認真討論研究了黃河沿岸防務和設辦事處有關事項,氣氛熱烈,意氣相投并達成一致協議,高雙成滿口同意邊區在榆林設立辦事處,便于溝通雙方關系。高雙成先前還設宴招待高崗一行,并一起歡度春節。高崗借春節機會,走訪親友和支持抗日的人士,廣泛交談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大意義,宣傳中共抗日主張和邊區有關共同抗日的政策,使所接觸的人士很受鼓舞和教育,對共產黨的主張有了一定了解。高崗返延安時,帶榆師教師張明遠(后為東北局副書記)等到延安工作。高崗榆林之行,和高雙成、鄧寶珊晤談,收獲很大,互相溝通思想認識,了解了情況,為共同河防御敵和榆林與邊區合作友好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崗回延安匯報后,黨中央根據高崗意見,決定定邊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原中央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高崗任書記,高調到邊區保安司令部,民族工委下放歸屬三邊特委)改為駐榆林辦事處,遷往榆林。白堅、高增培奉命帶領民委機關20多名工作人員,從定邊出發經靖邊、橫山到達榆林。高雙成反悔變卦,說上峰不同意共產黨的機關在榆林駐扎。經反復磋商無效,白堅留下繼續爭取,民委機關人員由高增培帶領返回靖邊張家畔,曹動之、高增培兩人到延安匯報。

5月,國民黨軍八十六師奉命擴編為二十二軍,高雙成任軍長。其間,千里河防吃緊,危在旦夕,高崗二次到榆林,同高雙成、鄧寶珊進一步協商河防御敵等問題。高崗二次到榆林受到鄧寶珊、高雙成熱烈歡迎和接待,比上次熱情得多。一到下榻地方,高、鄧及時看望并設宴為高崗洗塵。第二天共同分析了日軍進攻態勢,認真具體地討論了共同防御日軍入侵陜北的措施,雙方開誠布公,統一認識,并達成一致協議,分段負責,死守河防。高雙成邀請高崗向駐榆官兵講一次話,高崗欣然答應。二十二軍駐榆林城及郊外臨近的幾千官兵,整裝集合在小操場,高雙成握著高崗的手并肩緩步走進會場,會場官兵全體鼓掌歡迎。高雙成用他那一口關中腔宣布說:“這就是同我們打過幾年仗,現在和我們是朋友的高崗先生,我們團結合作,一致抗日御侮,現在請高崗先生講話。”高雙成帶頭鼓掌歡迎。

    高崗首先分析了全國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和日軍侵占東北、華北后大步西犯危險態勢。他強調說中國人民要緊密團結起來抗擊日軍,槍口對外,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致御敵,把狗日的帝國主義倭寇趕出中國去。他講了抗戰的有利條件,中國人不可侮,人心齊,泰山移,全國人民奮起反抗,最后勝利屬于我們,帝國主義者亡我之心最終要失敗的。他指出,當前我們要借黃河屏障御敵西犯,我們要團結一致,堅決抵抗,不讓日倭踐踏陜北一寸土地。高崗的講話鼓動性很大,使駐榆林官兵受到一次深刻的抗戰救國政治思想教育,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官兵對日軍侵略者的仇恨,堅定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高崗二到榆林和高雙成、鄧寶珊協商談判,取得重大成果,為抗戰時期邊區與榆林和睦相處、共同御侮拆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陜甘寧邊區和二十二軍領導來往頻繁,文電信使不斷聯系,在國民黨發動的三次反共高潮中,沒有發生大的摩擦,未發生軍事沖突。還出兵到晉西打擊日軍,組織人畜力東渡黃河支援我軍作戰。更重要的是千數里河防圓若金湯。

    1945年元月,高雙成將軍病逝榆林,陜甘寧邊區領導高崗、林伯渠等發唁電,送挽聯挽幛悼念。邊區政府還派曹力如、劉文蔚到榆林吊唁。高雙成靈樞運往蒲城故里安葬時,邊區派高雙成的老戰友楊虎城之子楊拯民專程到米脂迎靈,陪高雙成的兒子高凌云扶樞送到富縣的茶坊出邊區境。靈柩沿途晚間到達縣城停靈,均搭靈棚,設公祭,地縣黨政軍領導親臨致祭。靈樞到延安停靈三天,各界舉行大會公祭,高崗親自到靈前致祭緬懷。

    鄧寶珊將軍與高崗的友誼關系也非同一般。鄧寶珊的女兒鄧友梅在陜北公學上學期間,高崗曾親自召見,并托友梅向她父傳遞信息和文件。高崗兩次到榆林和鄧寶珊司令接談外,鄧曾三次到延安,高崗都親自到住房看望、接待,交談國內外形勢和防止日軍西進等問題。他倆沒有互相打仗的芥蒂,談起來暢所欲言,各陳己見,開誠布公。1938年夏,鄧寶珊去武漢參加蔣介石主持召開的軍事會議,會后返榆時,他選擇了途經延安的路線。為不打擾邊區領導,他到延安住在南關一家騾馬店里,準備翌日就動身回榆。恰好當晚公安人員查店時得知,立即向上匯報。延安交際處領導前去請鄧到交際處下榻,被副官擋駕,以鄧總已休息為由謝絕。高崗即用電話請示毛主席,回答:“你已和他打過交道,一定要設法留他多住幾天。”高崗第二天一打早前去看望鄧寶珊并請到交際處住,和毛澤東、肖勁光等一塊吃午飯。在高崗的挽留下,鄧寶珊在延安住了七八天。期間,高崗等陪同參觀了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見到公學上學的女兒鄧友梅,出席邊區文藝晚會和群眾會。

    1943年夏,蔣介石趁共產國際解散之機,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妄圖分九路閃擊邊區。國民黨中央電召鄧寶珊去重慶研究要事。電報特別指定要鄧繞道寧夏、蘭州到重慶。鄧看電報后生氣地說:不定路線倒罷了,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這條路。

高崗根據毛主席要大張旗鼓地熱情歡迎接待的指示,直接給綏德地委書記習仲勛布置:派楊拯民(因鄧和楊虎城是老戰友)前往邊區過境米脂迎接鄧寶珊入境,到綏德召開歡迎大會,地委和警備區領導主持講話,并要注意安全保衛工作。

  鄧寶珊到綏德時,習仲勛等領導前去看望,設宴招待。習仲勛主持召開歡迎大會,警備司令徐向前致歡迎辭。617日,鄧寶珊一行到達延安,邊區組織數千名戰士列隊郊外夾道歡迎。在八年抗戰中,延安這樣隆重禮迎國民黨將領尚屬第一次。

    當天,毛澤東在楊家嶺中共中央禮堂設宴為鄧洗塵,高崗到鄧下榻地方迎接,陪同前去參加宴請,朱德、賀龍、林伯渠、李鼎銘、續范亭等作陪。

    鄧寶珊在延安逗留幾天中,毛澤東、高崗和鄧交談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前途和國內形勢的看法,取得共識。高崗、林伯渠以西北局、邊區政府的名義設宴招待鄧寶珊一行。高崗即席講話,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國共合作以來,延安和榆林和睦相處,實施防務,共同抗敵,保衛了陜北,保衛了西北,打敗日軍的時間不會很長了。他介紹了邊區民主政治、經濟建設形勢和做好反攻的準備。他希望蔣介石應該放棄獨裁,實行民主政治,這是中華民族的前途所在,強盛的保證。假如孫中山先生在世的話,他會看到他的三民主義在邊區落實的事實。鄧寶珊表示他自己一定按照孫中山總理遺囑,為民主建國盡最大努力。

    11月,鄧寶珊從西安返回榆林途經延安。此時,陜甘寧邊區正在召開勞動英雄模范大會和工農業展覽會。高崗邀請鄧寶珊出席大會并發表講話。高崗還陪同參觀了工農業展覽和工廠、農村、軍墾地區,鄧熱情贊揚邊區大生產運動的偉大成就。他說在短短幾年,你們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地區建設的欣欣向榮,真是了不起!

    其聞,鄧寶珊患重感冒病,高崗前去看望,并派醫生及時診治,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也前去診斷開藥治療。高崗電話請示毛主席同意,叫交際處金城給鄧贈送10張數九天的狐皮做大衣御寒。這件狐皮大衣他穿了好多年,成了與毛澤東、高崗友好的見證紀念品。

    (作者系橫山縣政協原副主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8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