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折家將與府州古城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973次     時間:2016年03月10日

(解永剛)從唐五代到北宋,在陜北邊陲重地之府州,黨項折氏家族崛起于府州,世代忠勇,名將輩出,為北宋保疆衛土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史稱折氏“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唐末五代十國硝煙四起,紛爭連連,府州為邊界要塞,也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折家在其先祖折華的帶領下,選中府州孤山作為風水寶地,在亂世中強勢崛起,經折宗本、折嗣倫奠定了世居府州的基業,連出八代名將:“從、德、御、惟、繼、克、可、彥”,如星光閃爍,為北宋抗擊異族入侵歷史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折從阮、折德扆、折(佘)賽花、折御卿、折惟昌、折繼閔、折可適、折可存、折彥質等英雄名將群體,書寫宋代戰爭史上的奇跡,實為罕見。

折家鎮守府州數百年,歷經五代、北宋等幾個朝代,踞邊陲重鎮府州,抗擊契丹、抵御西夏、打擊北漢,為捍衛邊防、穩定中原和當地人民生息繁榮作出卓越貢獻,使府州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北閑地,到設鎮、建縣、升州,最終成為西北軍事門戶。

如今的府州古城,在諸多的遺跡和傳說中依稀可見當年折家將金戈鐵馬、旌旗獵獵的印痕。

起于唐末,盛于府州

府州折氏屬于黨項族,原居于黃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唐初受吐蕃侵擾,被迫東遷到甘肅慶陽,中唐以后,一部分黨項族又東遷至今陜、蒙、晉交界區。其中勢力最強的兩支便是拓跋氏(即李氏)與折氏,拓跋氏后來建立西夏國,與折氏成為死敵。

折氏的領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戰亂中崛起,被任命為振武軍緣河五鎮都知兵馬使。振武軍,唐乾元初建,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領綏(綏德)、銀(米脂)、麟(神木)、勝(內蒙古托克托)等州。折宗本死后,子嗣倫就任麟州刺史,在任職期內,為政寬厚,獎勵耕牧,團結民族部,受到當地百姓擁護,地盤也在不斷擴大,牢牢掌握麟、府州的統治權,為子孫后代創立基業打下了牢固基礎。折嗣倫子折從阮,20歲英勇善戰為河東牙將,后唐同光時任府州刺史。后晉石敬瑭將幽云十六州奉送給契丹,府州也落入契丹手中。契丹為了直接控制府州,要將折氏強行遷往遼東,從阮堅決拒絕。正逢晉、遼關系惡化,從阮奉命北征,于開運二年(945年)占領勝州,升任本州團練使兼振武軍節度使。從此,折氏與契丹完全處于對立地位。后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四月,府州升為永安軍,從阮為節度使兼領“振武之勝州并沿河五鎮”。

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從阮歸順后周,是一支站在后周立場反契丹、北漢的武裝力量。經過折宗本、嗣倫、從阮三代奠定了世襲府州的基礎。以后,不論五代政權如何變動,折氏總能與時俱進依靠中央政權,抓住府州這塊地盤不放,世代相襲,使府州由鎮升縣州節鎮,地位越來越重要,折氏成為地方豪門大族,占有府州(今陜西府谷縣)一角之地,在宋、遼、夏角逐的舞臺上活躍了200多年。

力助北宋,平定北漢

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折從遠之子折德扆歸附于宋。世宗采用籠絡政策,置府州為永安鎮,折德扆為節度使,當時府州北有契丹騷擾,東有北漢侵襲,南有黨項族李彝興與折氏不和,下令不許折氏使者通過,這等于逼折氏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折氏希望宋廷早日平定北漢,這樣可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這與北宋中央政府不謀而合。

早在952年,北漢軍3000兵馬來攻打府州,折德扆指揮英勇應戰,殺死北漢軍2000人,收奪衣甲鞍馬無數,二月,折德扆渡河反攻,一舉占領北漢軍事重鎮岢嵐軍,殺岢嵐軍使張德仁、十寨都指揮使蘇審等人,威震北漢。建隆元年(960年)五月,折德扆主動向北漢進攻,占領沙谷砦,斬首500級。第二年入朝拜見宋太祖趙匡胤,太祖對來自遙遠西北邊境的折德扆非常器重,給予優厚賞賜,并允諾“爾后子孫遂世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并特許了折氏子孫世襲為知州,奠定了府州折氏在北宋的世襲地位。963年閏十二月,北漢發兵數千攻打府州,德扆奮勇作戰,生擒漢將楊霖。

折御卿為折德扆次子,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武將,出任知府州時年僅19歲。979年,宋太宗征太原,三月,命御卿與監軍尹憲攻嵐州。四月一日,御卿打敗嵐州千余名北漢兵,七日,攻破岢嵐軍,生擒軍使折令圖。十八日,攻占嵐州,殺死憲州刺史霍翊,擒夔州節度使馬延忠等。五月五日,北漢主劉繼元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向宋投降,折氏在平北漢一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北抗契丹,西御西夏

北漢滅亡后宋太宗立即向遼進攻,企圖收復幽云十六州,然而高梁河一戰,宋軍大敗,留下千古遺憾。此后宋遼戰事不斷發生,北宋往往處于劣勢,而折家將對遼的戰爭中幾乎每戰必勝,遼軍從不敢輕視。

981年5月,遼軍3萬鐵騎分三路伐宋,東路攻高陽關,中路襲雁門關,西路直逼府州,折御卿在新澤寨打敗西路軍,“斬首七百級,擒酋長百余人,獲兵器羊馬萬計”。995年,正月,契丹大將韓德威領兵萬人,企圖偷襲府州,折御卿得知消息,派兵埋伏斷其后路,隨即領兵應敵,身先士卒,斬殺五百,殺其將太尉、司徒、舍利20余人,生俘吐混首領一人,契丹大將韓德威一人狼狽逃回,折御卿治軍嚴明,有功朝家,威震西邊。

999年10月,遼攻宋遂城、瀛州等地。十一月,府州知州折惟昌與宋思恭等發兵渡黃河,入五合川,攻破遼言泥族拔黃太尉寨,焚器甲、車帳數萬,斬千余級,奪回被遼擄走的300余人。

1004年9月,遼軍大舉伐宋。十月四日,折惟昌率部自火山軍攻遼朔州界,攻破大狼水寨,生擒數百人,獲馬牛羊鎧甲數以萬計。圍攻岢嵐軍的遼兵害怕歸路被切斷,連忙撤軍。12月,遼宋議和。折氏對于北宋保衛邊疆發揮著積極作用。

1038年,李元昊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此后,宋、夏間經常發生戰爭,折氏也卷入到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先后涌現出折繼閔、折克行、折可適等一批抗擊西夏的名將。

1041年正月,朝廷命麟府諸軍會討西夏王元昊,折繼閔率兵至汴黃,與西夏兵遭遇,激戰橫陽,斬殺西夏兵二百,擒夏軍帥領20余人。1042年7月,李元昊決定向北宋邊境進兵,率十萬精銳西夏軍,順黃河一路東進來攻襲府州城。當時,府州的團練使折繼閔勇敢組織軍民反擊西夏軍,他率領6000軍進行抵抗,雖然雙方的兵力相差十分懸殊,折繼閔臨危不懼,大義凜然帶領全城軍民,利用山城的險峻,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一箭射殺一名西夏指揮官,西夏兵圍困府州古城,苦苦進攻了七日,卻因為久攻不下,傷亡慘重,李元昊最后只好拔營撤軍。同年9月,李元昊兵入蕭關,折繼閔趁西夏后方空虛,斬殺西夏軍首領賤遇,大獲全勝。慶歷三年西夏數萬軍攻清寨、金城等堡,折繼閔領兵追至杜胡川(今禿尾河)打敗敵軍,斬首四百,奪其兵馬軍械無數。府州軍民英勇抗擊外族入侵的輝煌戰績,受到了大宋王朝的嘉獎。

折克行是繼閔之子,繼其兄折克柔出任府州知州,他英勇善戰,1071年,夏軍與宋軍在羅兀城激戰,折克行奉命護糧道,在佳蘆川與夏軍遭遇,克行英勇奮戰,斬夏軍400,招降1000多戶,俘獲馬畜萬余。元豐四年,西夏內亂,宋乘機出兵五路伐夏,夏將咩保吳良率萬騎襲擊克行部,克行乘敵半渡險隘時出擊,殺死咩保吳良,攻克宥州。次年四月、九月,連敗夏軍于青岡嶺、廝羅川。折克行守邊30多年,參加對夏戰斗百余次,多次受到朝廷嘉獎。

折氏最能打的是折可適,它是折從遠的五世孫,此人曾大破羌夏聯軍十萬之眾,是折家將中戰役規模最大的,可是當時只有8000人。折氏將領在陜北邊陲重地抵抗侵略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世代忠勇,名垂青史

北宋滅亡,府州被西夏攻占以后,折氏已不再是一支獨立的軍事勢力。它分為南北兩支,折氏一部分離開了陜北南下,一部分散落在陜北多地,折氏離開了世襲的府州,意味著丟失了根據地,失去了地處三國要沖的特殊條件,也就失去了政府給予的特殊政策,因而,一個幾百年赫赫有名的家族,也畫上了句號。

折氏在亂世中強勢崛起,經折宗本、折嗣倫奠定了世居府州的基業,以后連出8代名將,他們的輩分排行如下:“從,德,御,惟,繼,克,可,彥!睔v經270多年,到折彥質遠走南方為止。一個家族,十代名將,如星光閃爍,璀璨耀眼,涌現出折從阮、折德扆、折(佘)賽花、折御勛、折御卿、折惟正、折惟昌、折惟忠、折繼閔、折繼宣、折克柔、折克行、折可適、折可存、折彥質等英雄名將群體,折氏世世將門,子弟多為武藝嫻熟、躍馬彎弓之健兒。他們的子孫后代歷任府州節度使、刺史、團練使等職,世世代代掌管軍權,折家將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精忠衛國,為大宋王朝作出了英勇犧牲,書寫了悲壯濃烈的愛國主義篇章。

北宋滅亡后,府州古城多遭磨難,紹興九年,西夏攻下府州進行屠城,對折家將恨之入骨,挖墳掘墓,毀跡砸碑,進行了復仇性的殺戮與破壞。但折氏一門浴血奮戰、前赴后繼、精忠衛國所書寫的愛國主義篇章,悲壯濃烈、光耀中華。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76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