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榆林文史

榆林文史您當前位置:首頁 >>榆林文史

簡述神府紅三團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570次     時間:2005年12月29日
     神府紅三團,全稱“中國工農紅軍陜北獨立師第三團”,是神府革命群眾在申共陜北特委領導下于1934年9月18日組建成立的,是當年神府蘇區的紅軍部隊,是陜北革命根據地一支強勁的人民武裝:紅三團建團初期的主要領導,是紅二十六軍培訓的,是陜北革命領袖劉志丹親自帶出來的。
    萬事開頭難,紅三團的誕生也歷經了艱難曲折。當年,共產黨領導神府人民開始“鬧紅”時,群眾手無寸鐵,國民黨反動軍警、地主惡霸與地方民團毫無俱心。鬧紅的群眾,迫于反革命勢力的強大,迫于武裝鎮壓,紛紛要求黨領導大家進行武裝抵抗,所以,1933年2月,陜北特委就派張達志到神木南鄉整頓黨的組織。到年底,神木南鄉便以賈家溝為中心,開辟出一塊有20多個支部,幾十個村莊在內的紅色區域。要保護這塊紅色區域,沒有武裝力量是不行的,因此,7月間,溫治恭從紅二十六軍返回,與馬萬里在神木南鄉組織了個臨時特務隊,以刀矛起家,經過奪槍、買槍的多次失敗,終于得到兩三支槍,為組織紅軍準備了條件。中共陜北特委高起家抓會議后,馬文瑞來到神木,傳達了會議精神,決定在神木正式建立紅軍武裝。10月18日,在神木南鄉區委書記賈懷光主持下,成立了7個人的紅軍特務隊,并正式貼出了“紅軍游擊隊”的布告,公開了神府紅軍的誕生。一個月之后,按陜北特委的指示,于11月7日在松樹峰把特務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北游擊隊第三支隊”。三支隊成立后,紅軍捷報頻傳,極大地鼓舞了革命群眾的斗爭信心,紅軍的戰旗公開飄揚在神府南鄉山區和秦晉峽谷的黃河畔上。1934年8月8日,三支隊在菜園溝梁上,與赤衛隊一起,共上千人,圍住了國民黨盤塘駐軍魯仰尼連派來燒殺菜園溝群眾的兩個排。在戰斗中,任敵軍二排排長的中共黨員劉鴻飛率部起義,另一個排被迫投誠,這就大大加強了三支隊的武裝力量,于是經陜北特委批準,9月18日神府紅三團在王家莊正式建團,團長王兆相,政委楊文漠,參謀長劉鴻飛,轄3個步兵連,200余人。紅三團成立后,神府區負責同志楊和亭、張秀山、毛鳳翔等先后參與過對這支部隊的直接指揮。
    國民黨陜北地方軍閥井岳秀,把這女紅軍看成他的死對頭,他以八十六師為主力,連續進行了多次“圍剿”。紅三團在成立不到3年的時間里,就進行了5次反“圍剿”的戰斗。
    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神府紅三團在敵人圍困中得到新生。特別是劉志丹將軍率紅二十八軍東渡抗日來到神府,對神府軍民鼓舞極大,紅三團迅速發展,壯大為千人之師。抗日戰爺開始后,黨中央、毛主席命令神府紅軍渡河參戰,從此神府紅三團離開了陜北,走向了民族抗敵的戰場。
    神府紅軍奉命挺進河東,到了抗日前線,在山西的五寨縣,經改編被編入八路軍一二0師為警備六團,歸賀龍指揮。改編后,警備六團隨即開赴偏關,繼而東進出擊,取右玉,襲左云,北進綏南,參與了開辟綏南和雁北的抗日根據地,參與了著名的“百團大戰”。警備六團進出長城內外,三上大青山,五返晉中呂梁,抑制了日軍西進的通道平綏鐵路線,多次重創了日軍同蒲鐵路線上的要道口和駐軍據點。警備六團一營營長賀偉同志是第一個犧牲在抗日前線的神府紅軍干部;警備六團還把老紅軍干部王恩惠、李登贏、張志遠等同志派到地方,加強了抗日根據地的地方軍政領導;更有紅軍戰士、戰斗英雄黃進山,在日本鬼子面前表現得頂天立地,他與敵人進行了多次短兵相接的搏斗,九死一生,名留團史。
    百團大戰以后,警備六團改編為晉綏獨立第三旅第九團,在1940年~1944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中,跟日軍進行了殊死的決斗,取得了反掃蕩、反蠶食的絕對勝利,為保衛晉綏抗日根據地建立了功績。后來,一二0師東調,九團留晉歸三五八旅張宗遜指揮。
    日本投降以后,蔣介石重新挑起內戰,九團就地參加了解放戰爭,先由晉西北北上綏蒙去打歸綏,后又南下直插晉西南,奔赴中條山阻援,參與了在徐向前司令員指揮下的打運城、打臨汾、0太原諸戰役。在打太原的戰役中,九團經大小吳村插入太原東山,投入打太原最艱難的戰斗石柱溝攻堅戰和三打牛駝寨的爭奪戰中。為時近7個月的太原戰役勝利結束后,九團在清徐的吳村經過短期休整,被調回陜西歸建,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
    二兵團三軍八師,為第二十四團。時二兵團兵團司令員為許光達,三軍軍長為黃新廷,八師師長為楊嘉瑞。在一野總司令員彭德懷指揮下,二兵團參與了解放西安古城的戰斗,進行了眉扶戰役、隴東平涼戰役。二兵團突破青、寧二馬(馬步芳、馬鴻奎)構筑的六盤山、華甲嶺防線,直抵蘭州石板溝,兵臨蘭州城下的西南山區高地。在蘭州戰役中,二十四團的任務是踞守西柳溝陣地,隔河封鎖黃河北岸的公路,警戒援蘭之敵。戰役發起總攻后,全團急奪城北黃河大鐵橋,強占北塔山,封鎖橋頭,阻攔逃敵。在這次戰役中,神府紅軍時代的一位年輕戰士、時任團長的王學禮英勇犧牲。參與指揮戰役的四軍軍長張達志對他的這位老部下陣亡,好長時間心情十分沉痛。
    蘭州解放后,一野首長彭德懷司令員命令一兵團入青海,二兵團進河西走廊,要求兩兵團完成解放西寧和甘肅全境之后會師張掖,準備解放新疆。兩路大軍如風卷殘云,很快就完成了預定戰略任務。二十四團進至玉門地區,新疆己和平解放。三軍八師遂撤銷進疆任務,二十四團在臨澤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八師回軍武威,二十四團參與了祁連山剿匪和為地方興修水利的建設。
抗美援朝開始以后,二十四團奉命東調,換裝,排以上的干部先去接受坦克學校培訓。
    1952年4月,按西北軍區命令,二十四團改編為第一重裝軍第二重裝師坦克自行火炮團。同年6月,改稱坦克自行火炮第二0七團,在北京的昌平接受了裝備。至此,這個團由步兵換裝為裝甲部隊。
    1955年3月31日,坦克二0七團奉志愿軍總部命令,全裝入朝,參加抗美援朝的戰斗。部隊在重裝一軍二師編制內,于朝鮮谷山郡支下里隴蝎洞,擔負了海防戰備任務。1958年9月返回祖國,駐防河南。
   1968年9月,二0七團改番號為坦克第四十二團,參加入編坦克第十一師的組建,編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二十集團軍,駐防確山縣。
   1998年7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坦克第四十二團隨師編入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第五十四集團軍。8月長江發生特大洪水,四十二團的炮兵營和汽車連,奉命登上大堤抗洪搶險,并負責險段地方群眾的轉移。完成任務后。10月間,團的番號改稱“裝甲第四十二團”,同年,部隊由河南移駐湖北。
    這個團,由神府紅軍的7個人起家,成為今天披著鐵甲的戰車部隊,中間因不同時期戰斗序列也隨之變化,從紅三團、警備六團、九團、二十四團、坦克二0七團、坦克四十二團,到裝甲四十二團,部隊陸續改編番號7次。現在這支部隊已經是掌握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運作的現代化國防武裝力量。軍委張萬年給坦克四十二團的題詞是“揚紅軍傳統,振鐵甲雄風!比珖䥇f副主席馬文瑞的題詞是:“發揚紅軍傳統,再創新的業績。繼承先輩遺志,誓做后人楷模!
    今年9月18日,是神府紅三團建團70周年紀念日。在革命老前輩和部隊首長的關懷與教導下,部隊技術裝備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老紅軍作風沒有變,尤其在抗洪搶險的戰斗申表現相當突出,不論是干部還是戰士,仍然保持著吃苦耐勞、勇敢戰斗的革命精神和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因此,裝甲四十二團參加搶險的部隊被軍區表彰為“抗洪搶險先進單位”。(楊文巖)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207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