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關于推進我市雨水基礎設施與防洪排澇綜合體系建設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517次     時間:2017年03月02日

市政協委員、民革榆林市委會副秘書長  王曉青


近幾年來許多城市出現雨天發生的洪災,暴露了城市排澇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市也不另外,雖然處在少雨干旱地區,可近幾年來突發天氣時有發生,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榆林高新區榆溪大道、老城區三街等地勢低的地勢,雨水湍急街道、馬路一片汪洋,車輛等財物和行人受到很大的威脅。2016年8月一次暴雨榆林紅山五中旁馬路突然沖出一股洪流沖走的行走的車輛等。再次警示我市應更加重視城市的防洪和排澇工程體系建設。在我市城鎮化進程加速的同時,水資源匱乏、干旱與洪澇災害頻發、局部地下水漏斗擴大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在降水集中期間多發的內澇暴露了排澇體系的問題,符合實際需求的雨水基礎設施建設在民生安全與生態環境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1、對于我市干旱區的環境特點,雨水作為重要的水源補給與生態調節因子,長期以來未得到合理利用。雨水基礎設施的應從傳統的疏通逐步向循環利用轉變,同時可緩解水源短缺、水系污染、防洪減災、地下水補充等問題。對于雨水的源頭控制,使城市水文體系接近開發前的自然循環生態,將有助于優化城市環境,減少人為工程干預養護的成本。

以雨水入滲模式為主,契合城市綠地系統的規模體系構建由小到大的雨水花園、暴雨公園及濕地公園的層級式雨水系統,從源頭開始蓄滯、滲透等微循環利用,逐層消納重現期較高的降雨。將規劃、市政、景觀進行同步統一考慮的雨水生態系統規劃。

2、糾正“重地上、輕地下,重表象、輕蔽隱,重當前、輕長遠”的認識偏差。把防洪排澇設施建設積極納入城市建設統一規劃,以整體和長遠的視角加大投入,加強蓄水排澇系統建設。

二、蓄排結合、綜合利用。

綜合集流、徑流、滲流、儲流、蓄流和凈流系統梳理雨水資源。集流系統將屋面、鋪裝、植被和水體集雨面上的雨水匯集,由屋頂花園代替防水屋面、由滲透鋪裝代替不透水硬質鋪裝、由凹式綠地代替傳統花池型綠地并使水體增加調蓄容積。

徑流系統將匯集的雨水通過植被淺溝等進行滲透輸送;通過雨水花園、滲透管溝、滲濾井等入滲以補充地下水和蓄滯雨洪。通過雨水樽、儲存池等儲流系統供灌溉、景觀等回用。

增加濕地、人工湖等容量較大的蓄流系統將暴雨徑流量蓄存,以達到削峰、錯峰目的;通過濕地、小型水質處理系統等凈流系統凈化雨水。對水土流失重點區域,提高水利設施承載力建設,優化水土涵養與立體農業發展互動 。

三、因地制宜,合力推進。

1、完善雨水基礎設施與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建設規劃,從源頭上將預防雨洪納入城市建設的立項審批和監管等法定程序。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設施與綜合改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2、確保排水系統定期檢查,根據國家標準和“雨污分流”原則,有針對性制定升級改造方案。對有問題部分及時補救養護,同時做好新建城區水網建設監督,從源頭上減少隱患。

3、明確職責、增強部門間協調合作,完善預警與風險管理體系。同時鼓勵政企合作關系在環境公共服務領域的實踐,進一步提高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效率。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30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