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我市農產品現狀和可持續發展方向
市政協委員、靖邊縣萬科農業合作社理事長 佘成錄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行各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由過去無人問津的窮地方一越發展成為全國新型能源大市,全省經濟強市。榆林隸屬于黃土高原和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年降水量少,過去大多地方靠天吃飯,近年來隨著市委、市政府對農業的重視和大力投入,使我市農業走在全省前列,榆林也正在打造陜西“第二大糧倉”。
近年來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市的馬鈴薯、玉米、紅蘿卜、辣椒、小雜糧等農作物連續創造了多項全國糧食單產記錄。獲得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有近20種,如馬鈴薯、玉米、羊肉、紅棗、小米、蕎面、苦蕎、粉條、黃米、紅蘿卜、綠豆等。我們的小雜糧在全國也小有名氣,只是還沒有打造出有影響力的品牌。
盡管榆林有著這么多的資源優勢和好的發展前景,可是也暴露出來我們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我們還有些加工企業不注重產品質量,有些種植戶、銷售商一昧的追求利益而不擇手段的讓我們糧食增產、讓家畜早日出欄、讓蔬菜能夠顏色好看并能早日上市銷售從而大量使用高毒農藥、化肥、激素增長劑、催熟劑等。讓這些有毒產品流向了市場,而我們消費者卻渾然不知的享受著這些有毒食品,因為他們沒有辨別真假的意識和方法。主要表現在:
一是我們每天吃的新鮮蔬菜,它顏色光澤好看,也沒有蚊蟲的痕跡、讓人看著很有食欲,它很有可能就是用大量的農藥和增長激素種出來的。但是對種植戶來說,為了能早日上市賣個好價錢、就想辦法讓它高產或早熟,就會用到一些農藥、過量的化肥、激素等。正常蔬菜從種植到上市大約需要三個月時間,但如果過量使用化肥、激素一個月多點就可以上市銷售了,從時間上來說已經縮短了一半。特別是冬天冬暖棚里的蔬菜、應該說農藥殘留更大一些,因為打藥后它不能隨著空氣流走,反復在棚內流動,蔬菜葉子上自然會有農藥殘留,所以當我們清洗時如果你用開水燙一下就會聞到刺鼻的農藥味,如菠菜、油菜、生菜、西芹等特別明顯。
再如西紅柿,咱們榆林大多人應該種過西紅柿,我們正常種的西紅柿熟了后,柿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是摘下來軟軟的、攤開后有沙眼、吃起來口感也很好,吃下的籽和沙子拌在一起第二年還能種。而我們在市場上買的柿子,特別是冬天買的柿子,有些外表看著非常好看,吃起來硬硬的,沒有沙眼,更不可能用它的籽育出苗來。這些大多是用激素和催熟劑催紅的,不但好看產量高而且生長時間短,很多消費者不懂專門挑硬的、樣子好看的,價格還貴。
二是我們養的豬、羊、雞,正常豬羊要一年,雞需要半年時間,我們知道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吃“跨年豬”,農村人說的年豬,喂的基本是糧食和飼料,開始時喂一些飼料,等個頭長大一些就開始喂糧食,這樣的肉不但肉質口感好,而且下鍋時油也多。我們平時買的飼料豬根本就煉不下油。而有些養殖場的豬基本4個月就出欄了,每頭大多都二三百斤重,這么短的時間豬能出欄說明什么,基本上都是喂尿素和激素長大的,這樣的豬不容易生病、因為提前給吃抗生素了,F在好多動物有病,給吃人用藥說效果很好。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老老實實的按傳統喂養方式不但賺不了錢,連生活都很困難,因為成本太高,所以就鋌而走險。難道他們不吃嗎?種菜的種兩種菜,一種是給自己吃的,一種是賣的、養殖的不吃自己養的豬、羊,加工的不吃自己加工的食品、銷售的又給食品上注水、添加藥物、最后導致全民健康出了大問題,各種疾病、性早熟的發生。這些問題已經無人不知了,怪不得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前幾天報道中國2016年大病有多少人、糖尿病近1億人,呼吁國人重視健康,全民參與鍛煉,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這些問題不止榆林有,全國各地也有,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視,我個人認為要使榆林的農業和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要從以下4方面做起。
一是政府要加大對農業行業的投資和重視,從源頭上抓起,在種植領域要鼓勵和支持使用有機肥和農家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逐步讓化肥和農藥退出市場,這樣就會減少土地重金屬和農藥物殘留,只有土地干凈了才能種出健康綠色的食品。
二是政府加大對誠信涉農龍頭企業和示范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扶持力度,讓這些企業來推動和引導全市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向可追蹤體系方向發展。
三是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食品行業的打擊力度,加大對那些黑心企業和黑心商的處罰和媒體曝光力度,加大對農產品和食品行業上下游的監管和跟蹤,讓每個產品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家,這樣出了問題就能及時找到是哪家,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就是追蹤體系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
四是通過新聞媒體的宣傳讓消費者能夠認識或辨別食品真假,目前大多消費者都識別不了真假,導致花了真貨的錢買了危害自己的食品。
盡管我們面臨多種危機和挑戰,但是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甩開膀子好好干,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我市的農業一定能夠健康快速發展,我們的榆林將會變得更加美麗,我們榆林人將會變的更加健康,更加有戰斗力。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