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加大轉型發展力度 打造能源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820次     時間:2017年03月02日



市政協委員、榆林礦業集團紀委書記、全國強


榆林能源經濟體量已大,有一定穩定向好因素,當前關注的應是如何減少經濟低谷期的波動,實現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榆林能源經濟現狀

2016年榆林工業增加值1616億,全省第一,其中煤炭產量3.6億噸,占全國10%,基本面較好;近年來,榆林形成了一批基地級的產業集群,建成了一批世界級的能化裝置,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但2013年起,GDP的增速下降到個位數,增長受挫,其健康性和可持續性不足,面臨轉型升級壓力。

二、能源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

1.第二產業結構不完善

煤炭和天然氣的開采等初端產業占比過大;煤電、新能源、電解鋁、蘭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煤的初級轉化產業,有布局,但規模不大,且多數已過剩或接近飽和;新材料、新裝備、面向居民消費端的制造業,除了陜汽新能源汽車專用廠及羊毛羊絨服裝業外,幾乎空白,造成第二產業結構不完善,抵御風險因素單一,增長潛力受限。

2.第三產業對第二產業支撐不足

榆林的第三產業中的交通、金融、教育、科技創新、旅游、醫療等尚缺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產值占比超過能源業,成為經濟支柱的條件和基礎,其定位應是如何更好的服務第二產業,但目前看其支撐和配套功能尚存短板,特別是交通、金融和科技創新。

三、相關建議

一是圍繞資源,延長產業鏈,發展末端制造業

要因地制宜、依托市場,利用好現有資源,組織好層次,盡量在南六縣建設,平衡區域發展。首先是延長煤化工、煤鹽化產業鏈,發展纖維、樹脂、橡膠等合成材料業和三氯乙烯、聚碳酸酯等精細化工業,并圍繞金屬鎂、稀土等資源發展鎂合金、陶瓷、碳基硅基等新材料業;其次進一步圍繞以上原料和材料發展面向居民消費的末端制造業,如各種家居和日用涂料、制劑的生產,鎂合金輪轂制造,陶瓷絕緣絕熱品、安防品的生產,塑料、橡膠、化纖制日用品的制造等;同時針對煤電、煤化工企業聚集,汽車運輸業繁榮,發展煤電、煤化工裝備制造,運輸載具裝具的生產,如閥門、管道、儀表、電氣設備、機械設備、成套設備,或專用汽車、輪胎、挖掘機、集裝箱等。政府應創造好的財稅及土地等政策,限期清理擠占土地、水、交通、能源等配套資源的的爛尾項目,釋放資源,做好招商引資;引導、扶持私營及市屬國有企業優先發展,高效精準的聚焦當地經濟,避免中、省企業由于盤子大,對榆林注意力不集中,決策層次多,效率低下等問題。榆林礦業集團作為全國唯一的甲醇重卡試點單位,正與天津大學就車載甲醇節能環保動力套件的高端制造展開合作洽談。

二是發展網絡化、集裝化運輸,增加中轉效率

榆林能源經濟重要特點是產品生產地距離消費地過遠,嚴重依賴外運,2016年鐵路運力為1.9億噸,公路運力為1.6億噸,但各種煤化產品產量為3.7億,運力不能滿足。如蒙華、靖神、榆神、神瓦、朔準等鐵路開通及吳定、綏延高速、省內一二級公路建成,能化產品外運不暢的問題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今后應著重發展鐵路與公路的網絡及中轉能力,建設規模、節點化的物流園區,發展鐵路快速集裝裝車,及汽運封閉式集裝貨車,降低運輸中的粉塵污染。2016年榆林礦業集團與陜西紅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布局物流節點,開展煤炭中轉、非煤產品的集裝箱中轉、公鐵聯運等經營服務,目前正建設牛家梁、中雞、曹家伙場三個快速集裝站。

三是大力發展基金,改變投資模式

傳統的以債權為主,通過銀行或地方融資平臺的投資模式,政府干擾多,市場化不足,缺乏對現有民間儲蓄資金的有效利用,容易造成債務違約嚴重及通貨膨脹。

當前應堅持市場原則,拓寬多利率、多風險偏好、多工具的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產業引導基金,充分利用榆林民間2700億元的儲蓄,政府投入部分資金,以1:6的杠桿撬動和引導民間資本,通過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以股權投資的手段,混合所有制的方式發展榆林的能源經濟。2016年榆林礦業集團與深圳華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榆林能源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擬發行產業引導基金為榆林煤炭精細化工及金屬鎂業的發展助力護航。

四是以資本和產業帶動科技創新

目前來看,榆林暫時缺乏自主創新和引入外部高端人才的軟硬件環境,境內一所二本院?蒲心芰Σ粡,且全市科研經費投入過低,因而必須走合作路線,優勢互補,共同創新,一是利用已積累的資本優勢,市場化運作,通過對創新的風險投資,成為新技術擁有者,榆林礦業集團與天津大學的合作采取了該種模式;二是利用龐大的產業應用優勢,聯合國內能源化工知名院所、專家在當地共建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平臺,通過提供研發的應用和實驗基地,獲得新技術的共享與轉化,按照該模式榆林礦業集團聯合西安交通大學2016年共建了“榆林市高能醇基燃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67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