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337次     時間:2017年03月02日



市政協委員、榆林學院經濟學教授    高海清


長期以來困擾榆林經濟發展的“三大不平衡”都涉及“三農”問題,產業結構轉型需要農業轉型來支持,然而目前土地細碎化經營已經不能適應農業轉型需求。加之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的影響,農民雖然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相關權益,但未進行確權頒證時僅僅是“虛權”,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易、融資等活動,難以轉化為發展的資本,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如何將農村的“死”資源變成“活”資本,讓農民獲得資產處分權,分享城市化過程的收益,成為當前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2016年1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要求,2017年1號文件提出“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16年我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率達92%,也涌現出了榆陽區趙家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范村。這是我市農村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開啟了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又一制度創新。通過對農村土地等集體資產權屬進行確權登記頒證,明確其權、責、利,讓農民手中的資產有了法律意義上的“合法身份”,實現土地、房屋等產權的資本化,促進農村產權真正向物權、財產權利轉變。這必將盤活沉寂多年的農村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收益、激發農村活力。

趙家峁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有:一是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集體經濟實體 “趙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二是股權設定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共設置5種股權,即土地股、人口股、勞動貢獻股(即勞齡股)、資金股、舊房產股。這些股權將作為固定股,永久不變。三是明確集體資產所有權。將集體凈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到人,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六項權能,所有權仍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所有。四是明確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關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應接受政府監管和村黨支部的統一領導,村委會應尊重和支持股份經濟合作社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

產權制度改革后,趙家峁村調整了產業結構,規劃建設了設施農業及時令水果采摘區、現代養殖區、新農村住宅區、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水上游玩垂釣休閑區、杏樹文化觀光區。初步形成了集“種、養、加工、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現代農業產業模式,增加了農民財產性收入,為我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建議:

1、清產核資,確權頒證確保農民的財產權益得到保障。2017年我市全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確權頒證后讓農民像“重視存款證一樣重視自己的土地權利證書”。對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進行分類指導、慎重推進。對于資源性資產,重點是抓緊抓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充分尊重承包農戶意愿的前提下,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對于經營性資產,要在清產核資的基礎上,明晰集體產權歸屬,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將資產折股量化到人落實到戶,發展農民股份合作;對于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是探索集體統一運行管護的有效機制,更好地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及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務。這三類資產分類后不僅可用于指導經營性資產匱乏的一般村,也可用于指導經營性資產豐厚的城中村、城郊村的改革。要強化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健全完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各項管理制度,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推動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2、還權賦能,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確權頒證是基礎,市場化流轉才是核心。如果只是界定土地等產權的轉讓權利,沒有后續的流轉交易流量,就不可能實現產權潛在的經濟價值,確權頒證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為此,各區縣應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成并投入運行,引導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為實現土地財產權創造條件。搭建起社會資本進入農村、農村資源向資本轉變的制度性平臺,取消對集體資產股權流轉交易的限制,為打通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渠道和途徑奠定了基礎。

目前趙家峁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僅可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不能全面對外流轉,不利于引入有條件的第三方從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也是制約趙家峁農民收入大幅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3、集中力量,打造榆陽區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融合試點。利用陜西省提出打造榆陽區國家級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的契機,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對與趙家峁相鄰的改革條件成熟的趙莊、黃家圪嶗、黃崖窯等村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利用現有的趙莊古村落建筑、古塔杏花節、黃家圪嶗新農村、黃崖窯油菜花資源,連片發展黃土高原特色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推進產業融合,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4、加強合作,深入對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我市285萬農民的切身利益,是改革的“深水區”,許多新業態、新現象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撐,相關部門應加強與農業經濟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的合作交流,深入調查研究,保證改革始終不偏離大多數農民利益的正確方向。

加大宣傳,向農民講清楚“為什么改、改什么、改了有什么好處、自己手中的權證有什么用、如何用”等政策含義,確保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政策的宣傳家喻戶曉,以增強群眾產權意識,調動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等思想問題。加大對農村能人的培訓,支持農民工、大學生、農業科技人員、退役士兵返鄉創新創業,讓農村能人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愿2017年我市不斷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涌現出更多的改革示范村,在榆林大地上譜寫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新篇章。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895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