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破解農業不強農民不富的難題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834次     時間:2017年03月02日



市政協委員、市畜牧獸醫局總畜牧師  閆 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關鍵一環,也是農業自身發展問題倒逼下的客觀要求,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針對我市“三農”工作當前面臨的農業不強、農民不富等難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突出特色,著力調優全市農業產業結構。

榆林土地資源富集,農業人均占有耕地5.6畝,居陜西第一;氣候獨特,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于糧食作物增產增收;動植物物種資源豐富多樣,有利于農畜產品的多樣化開發。同時,我市巳成為全國優質馬鈴薯生產五大地市之一,全國山羊絨產量第一大市,小雜糧、蔬菜、山地萍果、紅棗等生產基地初步建立,全國《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把榆林確定為綠豆、蕎麥、谷子、糜子等12類小雜糧作物及馬鈴薯和絨山羊優勢產區。為此,建議把馬鈴薯、白絨山羊、小雜糧、山地萍果、紅棗和時令蔬菜作為榆林特色農業發展的重點,進一步加快發展。

二、主攻質量,著力提振消費者對農畜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的信任。

當前,社會上有一種時尚,大家都追求消費“土特、優質”的“原生態”農畜產品,對一些“飼料肉蛋奶”、“大棚菜”不放心,反應出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廣大消費者對現階段農畜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安全缺乏信任。因此,要把提高農畜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積極預防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嚴格管控農藥、獸藥、化肥、飼料等農牧業生產投入品;二是加大馬鈴薯、山地蘋果、白絨山羊等特色優勢品種的培育力度,加快農畜產品品種升級換代,培育發展一批有競爭力的名特新優農畜產品;三是組織開展種植、養殖生產標準化示范創建,努力實現主要農畜產品生產、供給全過程標準化覆蓋;四是全力打造以“榆林”冠名的馬鈴薯、紅棗、小雜糧、山地蘋果、大漠蔬菜、羊肉六大區域公共品牌,鼓勵各類經營主體創建企業知名品牌,構建以地方整體品牌為龍頭、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知名品牌為主體的農產品品牌體系;同時加大品牌農產品的營銷和宣傳力度,擴大榆林品牌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五是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和屬地管理責任,強化安全環境、清潔生產、生態儲運等關鍵環節的質量監管,推進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主要農畜產品追溯管理全覆蓋。

三、降低成本,著力提高農民增收能力和農畜產品市場競爭力。

調查分析,2016年,我市農牧業生產用工,每個勞動力年費用約4萬元左右(含工資和吃住等費用);馬鈴薯每千克生產成本為0.63元,玉米每千克生產成本為1.26元,豬肉每千克生產成本為11.6元。因生產成本偏高,缺乏市場價格競爭力,經營者要么微利、要么虧本。因此要把降低農畜產品生產成本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環節來抓。一是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推廣節本增效技術,降低農業投入成本,促進各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二是全面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加快設施農業、畜禽養殖業、果業等的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發展,降低農業生產用工成本;三是切實加強農畜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農畜產品電子商務,推進“農超、農企、農社”等多渠道產銷對接,探索發展“直銷農業”,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農產品從產地通過配送中心直接到達客戶,降低農產品營銷成本。

四、補齊短板,著力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進一步加強以高標準農田、農業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二是加大農業關鍵技術創新力度,按照全產業鏈設計、一體化推進,統籌各環節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協同創新,組織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大協作、大聯合;三是整合涉農部門的信息資源,打造包括農業生產導向、產業發展分析、市場供求預警、質量追溯體系等農業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平臺,推動種養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全過程的信息化;四是整合集中涉農資金,以項目為抓手,創新支農方式,優化支出結構,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更多地投向農業農村;同時,積極建立農業政策性貸款擔保機制,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健全農業農村發展投入機制。

五、促進融合,培育新業態,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

一是扶持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支持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鼓勵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產品分級、清洗、精選、打蠟、包裝、烘干等初加工服務,讓農民從初加工中分享更多收益;積極迎合市場各層次消費需求,優先支持畜禽產品、紅棗、山地萍果、蔬菜等的精深加工,重點加強馬鈴薯主食化加工,著力開發中高端系列化精深加工農畜產品;二是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開發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休閑服務項目的建設;結合農村環境整治,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鼓勵開展休閑農業特色村、星級戶、旅游精品線路等創建,推出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特色化、生態化、本地化的休閑旅游產品;三是引導服務領域向農業產前和產后延伸,向農業信息、金融保險和市場營銷等領域拓展,加快建全完善基層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體系、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信息支撐體系、農產品加工服務體系和物流保障體系為主體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81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