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突出特色 融合發展 不斷壯大榆林文化旅游產業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934次     時間:2016年03月28日

政協靖邊縣委員會

一個城市的發展既取決于經濟實力,也取決于文化實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旅游產業,因其關聯度高、涉及面廣、輻射性和帶動性強的特點,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

一、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成效

一是旅游產業收入大幅提高!笆濉睍r期全市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加快,旅游項目總投入達到13.46億元,接待游客7075萬人次,年均遞增31.8%,旅游綜合收入367.75億元,年均遞增38.92%。二是景區不斷提檔升級。目前,全市已建成白云山、紅堿淖、二郎山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113A級景區。三是旅游產業規模日益壯大。全市有星級飯店29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家,四星級飯店3家;旅行社及分支機構102個;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4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3個;普通話導游人員480多名,其中中級導游20名;全市旅游直接從業人數1萬多人,間接從業人員近5萬人。全市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依托本土特有的人文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內涵品質,以旅游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文化和旅游二者的融合度越來越高。

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文化旅游資源利用仍處于淺層次開發。目前,我市文化旅游項目以文物古跡和靜態展示為主,缺乏體驗性和深度參與性,缺乏核心吸引物,不能滿足多層次旅游消費需求。文化旅游市場需要的是更多地域特色、有精神內涵和深度體驗的旅游活動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消費者,也才能使文化旅游產業升級提檔。

(二)文化旅游資源融合度不深,沒有形成多種新的文化旅游業態。在我市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中,彼此相互轉換、影響和驅動的主動性和融合性差,文化旅游主題不明確,植入旅游業的相關餐飲、景區打造、旅游產品等的文化元素較少,旅游業促進文化產品開發面窄、量少,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更少,多樣性文化旅游業態不能形成。

(三)市場化運作滯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活力不足。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大量的生產要素被吸引到擁有更高邊際投資收益率的資源型、房地產等產業當中,對其他產業特別是文化旅游產業的投資產生了“擠出效益”,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資本涉足少的格局,社會資本對投資文化旅游產業的熱情不高,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缺乏應有活力。

(四)缺乏文化精神的提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我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我們缺乏對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資源進行精準提煉和概括,沒有形成地域性文化精神,地域特色文化缺乏表現力。同時,榆林小曲、陜北秧歌、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性不強,知識產權登記注冊和文化品牌打造滯后,影響到我市文化產業的集中度和特色文化資源的展示度。

(五)宣傳力度不夠,文化影響力有限,缺乏旅游的文化專注。我市文化旅游資源稟賦好,擁有在全國都能叫響的白云山、大夏國都統萬城、石峁遺址等文化旅游資源,但由于創意、包裝、策劃、設計展演等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的薄弱,文化傳播及旅游產品影響力的擴展受到限制。

    三、推進我市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當前,煤炭、石油市場持續疲軟,能源性產業遭遇發展瓶頸,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勢在必行。而我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文化旅游這一朝陽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因此,“十三五”期間,我市文化旅游產業應站在培育榆林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就業、優化發展軟環境、發展低碳經濟的高度,全面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一)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要圍繞文化與旅游的互動和深度融合,既要看到資源,又要看到市場,以資源和市場謀劃未來發展。政府應加大對文化旅游產業的投入,加強歷史遺存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挖掘文化內涵,淬煉文化精神,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明確文化開發的導向、文化主題的定位,注重旅游資源開發的“物化”與“活化”。同時,要整合文化旅游資源,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搭建平臺,資源共享,高標準、高層次地包裝和策劃,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產品,進一步提升榆林的文化品質和城市競爭力。

(二)整合資源,集中打造精品和特色品牌。緊緊圍繞“一主四副,四帶四區”的空間構架,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集中精力打造以統萬城匈奴文化為重點的歷史文化旅游名片;以白云山等為重點的道教文化名勝;以龍洲丹霞地貌、紅堿淖等為重點的特色自然景觀;以楊家溝、小河會議舊址等為重點的紅色旅游景點。以此為龍頭帶動全市整體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逐步成規模、顯效益、促發展。

(三)實施互聯網+品牌推廣工程,拓寬文化旅游市場空間。一是開展榆林旅游主題形象宣傳。充分利用“5.19”、“9.27”旅游日開展主陣地宣傳活動,借助多平臺,讓傳統手法與“互聯網+”融合,多層面廣泛宣傳榆林各種文化旅游資源。二是發揮自媒體宣傳優勢,不斷提升和豐富旅游官方網站、微信等信息量,為游客提供便利高效服務。同時,根據旅游大數據分析,應針對客源地開展旅游宣傳促銷,建立和完善市、縣、景區“三位一體”的旅游推廣體系。

(四)加強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注重挖掘文化旅游創意開發,大力推進演藝融入旅游業,將《大漠紅柳》、《統萬風》、《陜北歌謠》等大型精品劇目等與旅游市場對接,創新形式,廣泛吸納榆林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文化氣息,打造適應旅游發展的精品節目。二是借助《舌尖上的中國》、《味道》等品牌欄目,推出榆林豆腐、陜北羊肉、手工掛面等美食,讓游客吃出文化、吃出記憶。三是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推出更多觀光、度假、專項、生態特色旅游產品。

(五)加強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人才資源是文化旅游資源中最活躍的核心因素,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質量。加強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力度,建設一支業務精湛的文化旅游人才隊伍;不拘一格選人才、聘人才,引進一批既懂文化旅游又熟悉市場運行規律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強群眾性文化建設,為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保障。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掘、整理和開發力度,繼承先進文化,弘揚先進文化;加強社區文化、鄉村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充分發揮“信天游”分會、書協、攝影家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使之成為研究創新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建立榆林文庫,留住歷史,尊重現在,發展未來;重視發展書法、攝影、文學、剪紙等藝術,增強文化氛圍,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11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