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適應新常態 補我市南部經濟發展短板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924次     時間:2016年03月28日

民建榆林市委員會

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的新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性措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基礎和動力源泉。我市縣域發展多年來呈現北強南弱態勢,近幾年“木桶效應”被南部短板放大,制約著我市整體經濟上水平,上臺階。下面我就我市縣域經濟整體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作簡要分析,并就如何在中央統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三去一降一補”的總要求下,促進我市南部經濟發展談幾點建議。

一、 “新常態”下榆林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2015年,全市經濟總量的79.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7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0.1%,地方財政收入的42.4%均來自于縣域?h域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貢獻率達到76.7%,拉動全市經濟增長3.3個百分點。

目前,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極不均衡。從2008年開始,神木、府谷和靖邊三縣包攬了全省的前三強。到2012年,全省后十位里我市占據五席;2014年,南部六縣已全部落在后十位里,引起市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我市縣域經濟北強南弱態勢愈加明顯。

二、“新常態”下榆林縣域發展的突出問題

(一)兩極分化嚴重,發展極不均衡

2015年,僅神木一個縣的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就占全市縣域的39.3%、44.9%、24.3%17%46.7%,是南六縣總和的3.5倍、10.7倍、1.2倍、1.1倍和12.4倍。從第三次經濟普查資料看,南北縣域的差距在進一步加大。

(二)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項目雷同

2008年前后我市縣域主要的經濟增長點是煤炭等能源產品及能源化工項目,近幾年各縣新上的項目中依然以風電、光伏發電及天然氣液化等能源項目居多,有的縣類似項目引進有十來個。雷同的項目容易在各縣之間、縣域內部形成惡性競爭,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縣域抗風險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南部縣由于資源稟賦相對缺少,大的能化項目在競爭優勢不如北部縣區,但南部縣由于地貌和農副產品種類大致相同,所以在農副產品加工上的優勢也不明顯,各縣區農副產品加工業規模偏小,產品雷同。

(三)科技投入不足,專利技術匱乏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5年全國科技投入強度達到2.2%。2014年,我市的投入強度只有0.09%2014年全市申請專利1177件,分別占全省的2.0%、2.1%2.1%。這一指標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離國家的要求差距巨大。2015年,南部六縣技術合同交易總金額0.54億元,申請專利171件,專利授權96件,僅占全市的24.0%、12.4%10.1%。投入的不足和技術的匱乏是制約南部科技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新常態”下促進南部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首先要加大第三產業發展。一是要做好農產品深加工和品牌化經營模式,打造一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綠色有機、無污染的優質小雜糧、果蔬都是我們補短板努力的方向。二是要打造幾條貫穿各縣主要景點的知名精品旅游線路,將我市縣域獨有的現代工業、特色農業園區旅游融入到傳統的自然風光、人文景區旅游中,增強旅游經濟的競爭力。旅游業無論是對促進就業,帶動餐飲住宿、商貿業繁榮,還是加速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南部縣區的歷史資源文化更為豐富,米脂、綏德、佳縣、吳堡都是文化旅游、紅色旅游、特色旅游的好去處,我們要充分利用影視作品對我們的宣傳,出好文化旅游這張牌。

其次是全市縣域要形成一盤棋的格局,相互補充,共同促進。一是轉變方式,科學發展?h域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勞動力素質提高、管理能力提升來實現經濟發展。二是完善鏈條,培育集群。選擇1-2個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挺起縣域經濟的脊梁。三是城鄉統籌,普惠民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領域投資,加快城鎮化進程。完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四是區域協調,優勢互補。各縣在產業分布上不能自成一體、面面俱到,加強區域間經濟聯系,提升全市縣域整體的競爭優勢和經濟效率,避免重復建設、相互封鎖和產業結構趨同化。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轉化

要依靠科技支撐引領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全市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首先,要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構建企業創新機制。建立有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體制和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二是要加快科技型企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服務和項目支持使之做強做大,成為帶動全市縣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三是要加快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省級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并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中給予支持。四是要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有效提升民營科技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其次,要構建科技創新平臺,打造產學研結合載體。一是要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溝通協調,強化爭資立項,使科研資源更合理地對接市場。二是要有序推進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建議政府組建權威科研機構,成為知識創新研發,工程技術研究成果科技轉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知識產權和創業服務科技中介的服務平臺。

(三)加大振南力度,補足縣域短板。

2006年,榆林開始實施扶持南部發展戰略。2011年,在扶南基礎上,榆林市又作出振興南部縣域經濟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十二五期間,我市共投入振南資金16.74億元,累計實施各類項目242個。在“十三五”期間,我市更應該加大對南部縣的扶持力度,繼續強化“四位一體”振南機制,加大市級支持力度,落實好北部縣區對口幫扶南部縣政策。在資金扶持、資源配置、生產力布局、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南部縣傾斜的同時,還應當在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加強扶持力度,著力解決南部縣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民生突出困難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實現精準扶貧、科學扶貧,補足南部經濟發展的短板,提升榆林整體經濟上水平,上臺階。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94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