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全力推進榆林市生態文明建設
市政協委員、市環保局副局長 侯小萍
十八大以來,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不能越雷池一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劃定生態紅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因此,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永久保護,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強化生態保護的政策導向。
2014年國家四部委將榆林確定為“多規合一”的試點,借此機會,我們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并且制定了相應的管控措施。下面就我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情況及存在的問題我給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并就我市如何堅守生態紅線、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幾點意見建議。
一、我市主要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紅線劃定基本情況
榆林市地處北方農牧交錯帶,主要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有水資源緊缺、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水土流失問題嚴峻、土地沙化問題突出、濕地萎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堪憂等。針對我市的生態環境現狀,這次我們主要劃定了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水土流失敏感、土地沙化敏感、江河湖庫、關鍵生態系統、關鍵物種及遺傳資源等8條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紅線總面積為2.06萬 km2。
二、生態紅線與各類開發邊界線之間的矛盾
生態紅線劃定后主要存在有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生態紅線與城市邊界線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一些城市開發邊界與水源保護區的交叉,如榆陽區的東沙新區,部分規劃在了榆陽泉的二級水源保護區內。二是與產業開發邊界線之間的矛盾,如:橫山特色農業開發區與無定河自然保護區的重疊。三是與資源開發邊界線之間的矛盾,如榆橫、榆神礦區內的一些煤礦與榆溪河、禿尾河水源涵養區之間的矛盾。
三、充分利用生態紅線劃定成果,全力推進榆林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點意見建議
一是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協同發展的理念。在 “頂層設計”中確立生態優先的原則。在當前的工作中,建議把生態紅線作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綱性指標,以生態紅線為基礎,開展各類規劃,合理調整各種邊界線;同時從技術層面開展煤炭資源開發對水資源影響的深層次研究,改變貪大求全的發展模式,科學開發、適度開發;馍鷳B紅線與城鎮邊界、產業開發邊界、資源開發邊界之間的矛盾,實現協同發展、綠色發展。
二是進一步提升生態紅線的權威性。建議將我市生態紅線劃定成果在市人大進行立法,旨在使生態紅線更具強制性和權威性。避免研究成果變為一張廢紙被“束之高閣”,同時預防隨意更改紅線邊界、生態為發展無條件讓步的歷史再度重演。
三是進一步增強生態紅線的約束性。建議在全市重大事項決策、重大項目審批、重大產業布局等方面全面落實生態紅線“一票否決”的制度,切實把生態優先方針貫穿于決策的各個環節。
四是進一步堅定保護環境就是提高生產力的信念,全面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我們必須明白:劃定生態紅線可以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妨礙經濟發展,這一結論在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得到了反復印證。其實生態紅線只是對城鄉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是對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負面行為的約束。堅守生態紅線可以倒逼城市發展轉型,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生產力,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總之,生態保護紅線是一道被提到國家安全層面的“生命線”,就榆林而言構建和強化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遏制生態環境退化趨勢,是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生態紅線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戰略意義,進一步牢固樹立紅線意識,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并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方凈土。謝謝大家。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