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關于榆林創建生態宜居城市的幾點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301次     時間:2016年03月28日

民革榆林市委會

“宜居”對于榆林人民而言,可謂是一種奢侈夢想。因為榆林曾經是全國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被外界一些人認為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但是,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十二五”以來的“創建”和“植綠大行動”,組織實施了榆溪河生態長廊、東沙生態公園、沙河公園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使榆林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被授予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稱號。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讓榆林人民看到了“宜居夢”實現的希望和可能,“宜居”迅速成為城鄉居民熱議的話題、關注的焦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回應人民關切,把未來城市建設的目標鎖定在“宜居”上來。去年,宜居城市中國研究中心決定將我市作為宜居城市實踐研究基地,協助榆林打造中國宜居城市。這一決定標志著我市創建中國宜居城市進入實施階段。為此,會前民革榆林市委會召集骨干黨員、市民代表和相關單位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座談,大家就榆林如何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展開分析和討論,形成了一些傾向性的意見和建議,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四條創建原則。現代社會,城市是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宜居城市的創建必須以帶動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為前提。為此,我們建議創建工作在宏觀上必須堅持四條原則:一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人是城市的主體,城市是人的載體。宜居的首要標準就是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生產、生活的舒適健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照這個標準,榆林目前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因此,今后在城市功能定位、產業布局等工作中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形成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兼顧”的良好局面。二是系統協調的原則。城市是一個有機整體,各系統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支持。創建生態宜居城市必須要有系統觀點,從城市所處的區域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考慮謀劃城市的綠地系統、供排水系統、公共服務系統等,使建設項目與城市環境有機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三是城鄉共贏的原則。打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城鄉之間的關系就好像紅花與綠葉之間的關系一樣,相互映襯,相互補充。所以,在生態宜居城市創建中,必須走城鄉共建的道路,各種要素的組合要做到以城帶鄉、以鄉補城,互為資源,互為市場,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之間的協調發展。四是工程帶動的原則。城市建設必須靠項目支撐、靠工程帶動,除此別無他途。創建生態宜居城市首先要儲備好一批建設項目,制定好一批工程計劃,通過一系列工程措施,保護、恢復和再造城市自然景觀,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第二,科學編制創建規劃。規劃是創建工作的“施工圖”,對創建工作起到提綱擎領的作用。規劃要體現科學性,彰顯人性化,凸顯舒適度,達到經濟與環境良性互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市軟硬環境都要讓居民感到舒適的要求。為此,我們建議要在現有城市各類規劃的基礎上,按照“多規合一”和“產城一體”的要求,在產業聚集區、各專業園區的建設中提供好規劃設計等配套服務工作;在全力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協調處理好各產業、各園區、各鄉鎮之間的用地矛盾,確保必要的城鎮發展空間;要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有關要求,切實加強對創建規劃實施的監管,把“批后管理”作為監管重點,嚴格落實紫、藍、綠、黃、紅“五線”控制制度,強化城鄉規劃執法管理,維護創建規劃的延續性和權威性。

第三,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十二五”期間,中心城區基礎設施雖有明顯改善,但由于欠賬較多,差距仍然較大。為此,我們建議要繼續加大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不斷滿足市民的休閑娛樂需求,不斷涵養提升市民文化素養;要新增和完善公交線路和站點,消除偏僻死角,擴大覆蓋面;要盡快啟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合理布局站點,鼓勵引導市民養成健康環保出行的良好習慣;要在廣場、車站、商業街區等人員密集場所規劃建設停車場,重點加大對新建商業設施建設停車場的建設力度,不斷滿足市民出行停車需求;要按照建設“海綿城市”的有關要求,規劃改造城區雨水和污水收集管網,改變目前雨污合流的現狀,努力提升排污泄洪能力,徹底解決好中心城區汛期排水不暢等問題。

第四,綠化美化城市環境。“十二五”期間,我市實施的“植綠大行動”,綠化美化成效明顯,市民積極點贊。去年,市委、市政府在此基礎上,決定啟動實施“生態建設綠化大行動”,預計到2020年,使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36%以上,實現“南部林果飄香、北部綠染沙漠、礦區綠化美化、城鄉翠綠環抱”的生態建設目標。這是創建生態宜居城市、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力抓手,一定要按照既定的實施方案,分期分步組織實施。在此基礎上,要改進和完善園林綠化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在做好日常管理養護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生態社區”、“園林單位”等創建活動,持續增添城市美感、靈性和魅力,努力為創建生態宜居城市創造條件。

第五,營造全民創建格局。“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生活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城市的主人,都有管理和守護這個城市的責任和義務。在創建宜居城市的工作中,要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改善城市環境、加強城市管理,對于提高居民幸福指數的現實意義,讓居民深切體會到創建宜居城市需要人人參與、個個出力,需要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無私奉獻、細心呵護。只有形成了這樣的創建氛圍,創建宜居城市才會在穩健高效中運行,創建成效才會長久保持。

第六,依法保護創建成果。建管并重是確保創建成果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加強和改進城市執法和城市管理工作,從嚴整治和查處各種違章違法行為,確保城市創建成果;二是要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采取舉辦主題普法活動、分析典型違法案例等形式,提高各級組織和市民尊重自然、愛護環境、遵章守紀的意識;三是要建立健全園林綠化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實地督查綠化工程和綠化項目管護承包等制度;四是要理順園林綠化管理體制和機制,健全管理機構和專業技術隊伍,特別要加強城市綠線管理,嚴禁隨意調整轉移綠地性質,避免規劃綠地被“合理化蠶食”;五是要加快城市管理法治化建設步伐。現在,我們榆林市人大可以制定城市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市政府要加大調研力度,搞好立法課題儲備,分期分批報請市人大進行立法,力爭早日使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走上依法治理的軌道。

總之,創建生態宜居城市,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516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