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關于切實加強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260次     時間:2016年03月28日

九三學社榆林市委會

一、榆林市非遺保護概括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傳統技藝、醫藥和歷法;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傳統體育和游藝;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榆林地處塞北,這里融合了邊塞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重文化類型,孕育出了豐富燦爛、獨具魅力的陜北民族民間藝術,具有極大的歷史和社會價值。幾千年來,榆林人民口口相傳的陜北民歌、大秧歌、信天游、清澗道情、府谷二人臺等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人類文明鮮活的載體,生動地記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人文內涵。

2005年以來,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榆林市各級文化單位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扎實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項目申報和保護工作,有效實施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開發和利用。先后組織申報了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4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工作。評審公布了3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截至目前,榆林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2人(已有2名去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45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40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69人。

2012413日,文化部正式批準在延安、榆林兩市設立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指在陜西北部的延安市、榆林市轄域內,由其原居民自主,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對其存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采取有效的、整體性的保護措施,以建立該地區社會、經濟、文化、自然和諧共處的優化生態環境。

二、榆林市非遺保護存在的問題

與其他地方非遺保護存在的問題一樣,榆林市的非遺保護主要存在著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資金短缺。非遺保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如對非遺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像資料的調查研究與搜集整理,非遺傳承人的生活補助及傳承經費,非遺場館的建設及非遺活動的舉辦。所有這一切,都需要資金的投入,沒有一定資金的保障,非遺的保護只能是一句空話。

二是缺乏必要的非遺傳承場館。大多非遺的傳承都需要一個或幾個相對固定的場所,比如榆林小曲,靖邊跑驢,陜北秧歌,陜北說書,清澗道情等。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傳習場所,非遺的傳承就沒有立足之地。而目前的情況是,榆林的許多非遺項目,要么沒有傳承的場所,要么場地太小,施展不開。這就嚴重束縛了非遺的傳承與保護。

三是非遺傳承后繼無人。就拿榆林市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來看,每一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都是把畢生的精力奉獻于這門藝術或技藝的,比如陜北民歌的傳承人王向榮、榆林小曲的傳承人王青、陜北跑驢的傳承人張有萬、陜北秧歌的傳承人六六旦等。而這些傳承人,有的已經去世(比如六六旦),有的已經年過六七十。隨著這些傳承人的逐漸老去乃至去世,這些非遺項目就會面臨著失傳的困境,F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從事這些古老的藝術或技藝,更不用說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這上面去了。因此,非遺傳承的后繼無人就必然會導致這項非遺的徹底失傳。

三、榆林市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幾點建議

(一)籌建一處非遺保護與傳承中心。榆林急需籌建一處非遺保護與傳承中心,并將榆林的所有國家級非遺項目集中在一起進行傳承與保護。該中心應包涵三大方面的內容:一是研究中心,二是傳習中心,三是展演中心。研究中心負責非遺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傳習中心則主要供非遺傳承人傳承非遺的藝術與技藝所用;展演中心則主要用于非遺的歷史文化展覽和現場演藝之用。非遺傳承中心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榆林市國家級非遺的傳承與保護,如果形成氣候和規模,它也將必然會成為榆林文化旅游的一大亮點。

(二)給每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分配二至三個公益崗位。非遺傳承的核心問題是要后繼有人,如果后繼無人,所有的傳承都是一句空話。作為某一項非遺的傳承人,必須要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用在這一方面,僅靠一時的熱情和興趣何談傳承?因此,建議給每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分配二至三個公益崗位,這樣才能讓有志于此道的人職業化和終身化,從而全心全意地去傳承某一項非遺。

(三)將每一項國家級非遺拍攝成一部紀錄片。用拍紀錄片的方法全面系統地介紹和展示該項非遺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這樣既可以用聲畫合一的方式有效地記錄和保留該項非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傳承非遺和保護非遺。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266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