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全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專題協商座談會議委員建言匯總
10月13日,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召開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專題協商座談會議,市政府副市長馬秀嵐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市政協副主席麻寶玉主持會議,市政協秘書長張萬英,市發改委、文廣局、建規局、體育局、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和部分政協委員、文化方面專家學者以及文史委特邀文史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市發改委、文廣局、建規局、體育局、高新區管委會結合自身工作,先后就榆林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有關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十三五”工作思路作了通報,參會政協委員和部分專家學者分別作了發言,積極為“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與會人員首先高度評價了我市“十二五”期間我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并圍繞我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文化產業整體實力不強、文化產業規模較小、文化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具體如下:
高濤委員建議:一是要加快建設榆林博物館建設進度,促進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和交流;二是在當前沒有綜合博物館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好現有的博物館、紀念館,做好為民眾的服務、為社會的服務,也是我們政府應該關注的問題。
康世進委員建議:盡快啟動榆林大劇院、榆林體育館、榆林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應注重其服務半徑和社會效益,將其建在城市中心,而不能建在城市郊區,以便更好的服務廣大人民群眾。
呂政軒委員建議:一是建設一個榆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榆林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這些都沒有一個穩定的傳接場所,要把這些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集中在一起,每一個項目要有三個辦公室,即一個日常辦公室、傳接所、一個是展演廳(包括一個是實地表演廳,一個是影視廳);二是市上給每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3個公益性崗位編制,以便做到有人傳接傳承。三是每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拍攝一個大型紀錄片,以便更好地宣傳榆林,推動榆林旅游產業的發展。
王德鵬建議:一是將文化產業發展與旅游經濟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實現良性循環、長久發展。二是因好多文物都在個人手中,博物館中文物的收藏,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使文物有一個很好的歸宿。
高光耀委員建議:一是統籌規劃頂層設計,解決好文體設施高端切入問題,要加快制定城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專項規劃,堅持好頂層設計,一步規劃到位,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地編制控制性和建設性詳細規劃,與城市的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規劃等相銜接,特別是要強化規劃編制的剛性和約束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滯留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的土地或改變其用途。要把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規劃建設許可的一個前置條件之一,與住宅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以解決城市發展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不同步、不配套的問題。二是長短結合,分步建設,解決文化體育設施全覆蓋的問題。要整合現有的城區文化體育設施資源,用較小的投入恢復、修繕實施好全民健全活動中心和社區的體育健身工程項目等,保證做到城市建設到哪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配套項目建設到哪里。三是整合項目,招商引資,解決文化設施資金投入問題。一方面,要按照國家現有的政策,發動有關單位和部門爭取國家上級部門的項目支持,打捆使用,整合建設;另一方面,要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力量搞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四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的考核機制,強化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在年底績效考核中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考核給予重視。
白永貴委員建議:政府要敢于擔當,應加快榆林紅色革命紀念館的建設,不能把紅色革命紀念館等同于樓堂館所的建設。榆林于1924年建立黨組織,是西北革命的策源地,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在我市一年零五天,走過很多村莊,建設榆林紅色革命紀念館十分必要、十分迫切,以便更好的服務榆林經濟建設。
(賀亞峰整理)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