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對加快我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幾點建議
市政協委員、市屬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 王為東
隨著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我市工業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93.9億元,同比增長7.5%;完成工業增加值2019.1億元,同比增長9.9%。但我市工業過度依賴能源資源開發和工業結構不優、資源轉化不深、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仍有待破解。針對“十三五”期間我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做強能源轉化主導產業。以能源為基礎,依靠科技創新,應用先進技術,按照“大規劃引領、大項目支撐、集聚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模式,推進產業園區化,園區循環化。完善產業鏈條,加快推進下游項目建設,促進資源深度轉化,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延伸產業鏈條,圍繞副產品利用,研發新興產品,提高產業鏈附加值。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布局為引領,以引進培育為手段,以龍頭企業為示范,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積極培育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生產服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升級能化裝備制造產業。面向西部市場,圍繞能化產業,招商引資引技,升級生產技術,提升服務水平,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中小企業集群發展,重點發展礦山機械及油氣風電設備制造和維修及能源轉化設備制造。改造輕紡建材傳統產業。依托資源優勢,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跟進,以特色化、規;⑵放苹、市場化為方向,實施技術改造工程,大力提升傳統特色輕紡建材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重振紡織、服裝、皮革、食品等傳統加工業。
二、要進一步壯大產業載體
培育投資主體,優化投資環境,探索“資源換商”模式,以園區招商、以項目引資、產業鏈招項目,著眼于提升產品層次和競爭優勢、彌補延伸產業鏈條,選擇世界和全國500強企業實施精準招商,大力引進科技型企業和重大項目,主動有序承接以輕工為重點的產業轉移,吸引一批轉化項目和資金雄厚投資主體落戶榆林。探索跨區域共建產業園,主動承接東部轉移產業。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探索內部員工持股新模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拓寬投資準入領域,探索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培育龍頭企業。建立重點企業數據庫,對企業進行分類指導,重點培育一批“潛力股”企業。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分批次推進企業進行公司化改造、管理方式改造,培育一批高質量龍頭企業。制定鼓勵和支持本地企業上市政策,培育一批上市企業。
培育首位產業。“北六縣”圍繞能源資源優勢、“南六縣”圍繞特色資源優勢,結合實際,發展個性化轉型升級首位產業,引領工業轉型升級。采取“一縣一業”的模式,集中力量支持各縣區首位產業,推進首位產業做強做大做優。
三、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組建能化研究院,高薪聘請品牌專家,集中本地“土專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攻破關鍵技術。加強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建設,建設一批高新技術中試基地,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
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創新人才激勵機制,設立優秀人才獎,集聚一批地方領軍人才。制定人才培訓計劃,開展榆林“企業家培養”、“企業信息化首席官培訓”、“企業工程師提升”等活動,著重為企業培育管理、技術、財務等人才。
擴大科技創新應用。整合信息化資源,建成大宗工業品電子交易平臺,探索建立電子商務園區,創新企業銷售模式,降低企業銷售成本。發展工業軟件服務業,推進信息化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導和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持發展粉煤制蘭炭、以煤干餾為主的煤分質利用等一批項目產業化。
四、要進一步推進節能降耗
要建立健全節能降耗倒逼工業轉型升級機制,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和節能評估審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企業的增長,差別化政策促進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推動產業大轉型取得新突破。對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推進園區和企業循環化改造,培育和創建一批低碳示范工業園區。探索第三方介入節能降耗評估。對能耗嚴重超標、不達標排放和違法偷排等企業公開曝光。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建立工業能耗監測平臺,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對同類可比范圍內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產品、企業給予獎勵,促進工業低碳化發展。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