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員論壇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委員論壇

關于推進家庭農場健康快速發展的建議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852次     時間:2015年03月05日

市政協常委、民建榆林市委副主委   曹雨生 

市政府提出要打造榆林成為陜西第二糧倉目標,而因地制宜,開辦家庭農場是促進我市現代農業大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市優勢的土地資源,加上各級政府的一系列惠農政策特別是中央一號文件‘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等有關精神,都為榆林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和動力。

一、我市家庭農場發展現狀

在榆林農村,已涌現出許多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利用家庭承包地或流轉土地,從事適度規模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據統計,目前全市有種植面積3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26574個,占全省家庭農場總數的55%,其中種植面積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就達9955個,家庭農場數量居全省第一。榆林市家庭農場經營耕地面積106.5萬畝,2014年實現純收入17億多元,全市年收入達到10萬元的農場主占到70%以上,成為引領榆林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榆林市家庭農場呈現出三種發展模式:一是種養結合型;二是果畜結合型;三是菜畜結合型。

    二、目前發展家庭農場存在的困難

(一)農村土地流轉難。一是部分農民對土地流轉存在思想障礙,擔心失了地,丟了根,寧可撂荒也不愿意流轉。二是土地零散和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土地難以流轉。三是土地流轉機制不健全,容易產生糾紛,協調難到位,仲裁難落實,土地流轉雙方都心存顧慮。

(二)資金、人才支撐難。一是家庭農場項目建設融資難,按照現行規定流轉來的土地和農作物預期收益都不能在銀行做抵押貸款,社會資本投入家庭農場領域較少,財政資金投入不足。二是家庭農場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層次較低,對新技術引進和抗風險能力都存在明顯不足,這都將嚴重影響家庭農場的規模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到位難。一是水利設施不配套,電力設施不完善,溝渠淤塞,機電設施老化,不能保證農業生產的基本需要。二是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鍵全,農業生產服務很難到位,農民用老辦法種田,收益率低。

(四)優惠政策落實難。國家對家庭農場的工商登記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主體定位不明確。國家現行的種糧直補是按人頭畝數分到農戶,不種糧食的拿著補貼,而承包流轉土地的大戶卻享受不到這一政策。

    三、推進家庭農場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土地流轉引導,壯大家庭農場規模。一是推廣神木縣爾林兔鎮土地流轉經驗,堅持農戶經營承包權、承包面積和承包期、國家對農戶補償利益“三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依規、就近、就親、有償、自愿”的原則,以村逐步推進、依組實施,調換結合、轉租承包、化零為整、適度規模的新機制、新模式開展土地流轉。在南部山區可借鑒榆陽區“土地細碎化整合”等土地流轉新模式。二是探索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為家庭農場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增強政策扶持引導,發展家庭農場。

    一是政策資金傾斜。對流入土地的農場主,應以土地為基數進行地租補貼;對糧食種植等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應以種植面積為基數給予政策性補貼。二是加強涉農保險服務。規模農業生產投入大,成本高,風險也很大,希望保險部門應進一步強化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涉農保險的范圍和品種。三是加強信貸支持。由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作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后,政府在發展中應盡快建立健全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和金融扶持政策。

(三)著力科技推廣引導,促進農業增效。

一是加強家庭農場人才培養。農業部門要大力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要結合專業大戶和合作社理事長的培訓,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場主。鼓勵引導大學生、外出務工農民、個體工商戶、農村經紀人等投資創辦家庭農場,增強家庭農場發展后勁。二是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與家庭農場的合作,建立家庭農場農技特派指導員制度,切實提高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指導家庭農場創建品牌,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發展標準化生產,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四)強化經營機制引導,推動產業化發展。

一是在有條件的地區允許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產業鏈、產品、品牌等組建聯合社,著力打造一批大社強社。積極培育機械化作業水平較高,標準化程度較高,品牌意識和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家庭農場。二是開通農業綜合服務熱線電話,及時解決農民群眾生產銷售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三是支持龍頭企業與家庭農場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經營。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1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