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在新形勢下重視和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建議
市政協常委、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局長胡統金
《新周刊》提出2014年60個預言,其中有這樣一條“中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比小孩多,跳廣場舞的比跳健身操的多,吃藥的比吃奶粉的多,唱紅歌的比唱流行歌的多”。據有關資料顯示,2013年底全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2億大關,占到總人口的14.8%。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的發展中大國。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我們有政策養老、制度養老的設計,但更需要社會養老和文化養老的提升。而老年教育則兼有社會養老和文化養老的雙重屬性。
一、老年教育的基本認知
老年教育也是教育。老年教育是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終身教育的后期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老年教育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共同構成現代教育體系。老年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營養與保健、音樂與舞蹈、書畫與攝影、手工與園藝、文化知識、職業訓練,以及退休生活的適應等。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種講座、學習班、老年學校、老年學院和老年大學,老年學院和老年大學是一種普遍而重要的形式。我國老年教育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伴隨著老干部制度的建立,1983年第一所老年大學于山東成立,比法國誕生的全球第一所老年大學晚了10年。目前,31個省市區及港澳臺都成立了老年大學,辦學由黨政主導、面向社會,全國老年大學中,公辦占到86.43%;全國縣級以4000多所老年大學,老干系統辦的有94.7%。
老年教育也是養老。養老有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兩個方面。老年教育以老年人物質生活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為前提,以滿足精神需求為基礎,以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性情、促進健康為基本內容,是一種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的養老方式。開展老年教育是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老年教育利老利黨利政府。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可以促進老年人繼續社會化,排解失落和孤獨,保持身心的健康運行;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彌補和完善因工作而不及不顧造成的生活缺憾;可以增長新的文化知識,掌握新的技術技能。老年教育有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彰顯生命價值。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可以保持老干部老黨員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培養起來的對黨的忠誠與感情,增強對黨的事業的關心與支持,進而發揮他們對黨執政的固本作用和對年輕一代的教化與示范作用。老年教育有利于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執政地位的鞏固與發展。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促進社會和諧;可以增強社會人才資源積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可以發揮老年人的智慧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教育子女、影響鄰里、帶動社區,傳導文明、梳理情緒,為社會治理發揮四兩拔千斤的獨特作用。老年教育有利于政府的社會治理和事業發展。用老干部系統的一句順口溜總結,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好處:“走進學校門,來到人群里;書畫和歌舞,增強免疫力;省了醫藥費,解脫子和女;發揮光和熱,利黨利社會”。
二、我市老年教育發展現狀
我市是老年教育發展較快的落后地區。榆林第一所老年大學誕生于2001年,由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幾位老同志發起并成立。與山東等先進地區相比,晚了三十年;與我省的西安漢中等地市相比,則晚了十多年。市老年大學成立初期屬于民辦公助性質,2007年收歸市委政府,從此步入快速發展時期。2008年獲“全省老年教育先進集體”、2009年獲“全國先進老年大學”、2012年獲“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工作單位”。目前學員總規模達5000多名。開設書法、繪畫、聲樂、舞蹈、器樂、戲曲、微機、攝影、電子琴、養生保健10個專業,各類教學班35個;組建了老年大學藝術團和書畫院。神木、靖邊分別于2004年、2005年成立了老年大學,目前辦學水平也處于全省領先地位。但其他10個縣區老年教育還呈空白之態,全省107個縣區中只有27個沒有成立老年大學,我市就占有10個,全市鄉鎮、村(社區)老年教育工作也沒有啟動,老年教育的整體格局還沒有形成。
我市老年教育屬于發展較快的落后地區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認識不夠,沒有形成濃郁氛圍。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老干部制度的建立,出現了老年教育。我們榆林注重了落實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而對老年教育利老利黨利政府的作用和意義認識有所忽略,特別是榆林整體脫貧步入小康建設軌道之后,沒有把老年教育作為愛老、為老、助老的養老措施來對待,宣傳和引導的力度不夠。廣大老年人習慣傳統養老的模式,也沒有接受老年教育的傳統和愿望,故而沒有形成老年教育的發展氛圍。二是體制機制不全,沒有形成工作合力。老年教育事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黨政主導、部門參與、社會支持、齊抓共管,需要科學的體制和機制,需要宏觀上的規劃和制度設計。但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工作我們還沒有完成。三是政府投入不足,沒有形成教育基礎。老年教育是公共服務民生工程,必要的辦學條件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硬件基礎。市委市政府將原市委上院辦公場地劃撥老年大學,就有了市老年大學的快速發展。目前,除神木、靖邊以外的10個縣區的老年教育之所以落后,關鍵是沒有校舍,沒有必要的辦學條件。
三、發展榆林老年教育事業的建議
當前,我市正在實施“創新引領、主動轉型”的發展戰略,各領域的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我們要學習借鑒山東等地發展老年教育的成功經驗,加快我市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
1、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研究出臺《關于發展老年教育事業的意見》。要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明確老年教育事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規劃、領導體制、人員編制、財政投資、辦學方針、主要任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使我市老年教育走上規范化、制度化道路。
2、將老年教育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圍繞榆林“一中心兩基地”的戰略目標,用轉型發展的思維,從創建學習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和應對老齡化社會著眼,從深化教育改革和發展、完善現代教育體系著手,統籌老干部、老齡委和教育、文化、體育、精神文明建設等涉老工作,把老年教育作為政治建設、民生建設、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舉措納入市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并能夠自覺地列入年度工作計劃。
3、加快縣(區)老年大學校舍等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是全省市縣都要建成老年大學的最后一年,各縣區要高度重視,抓緊落實。能新建的盡快啟動,不能新建的,利用規范辦公面積的機會盤活現有存量,調劑一些縣管國有房產盡快掛牌。條件特別困難的縣,可以學習陜南經驗,在縣級黨校加掛老年大學或老年黨校牌子,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發展。市上應在老年大學的機構人員編制等方面給予支持。
4、把市老年大學辦成老年教育示范學校。市老年大學2009年就已獲得“全國先進老年大學”的榮譽稱號,但由于校舍嚴重短缺且不適宜辦學,教學設備陳舊落后,與全國先進地位極不相稱。根據老年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長,新修老年大學,適時新修或調劑國有建筑,在榆陽城區的東西沙、南北郊、高新區,設置榆林市老年大學分;蚪虒W點,滿足目前榆陽城區快速增長的老年教育需求。
5、加強對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建議市、縣兩級成立老年教育委員會,落實老年教育工作議事協調機構,開展對本地老年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指導與督查考核,形成組織、老干、老齡、財政、發改、人事、教育、民政、文化、衛生、體育、物價等有關部門密切協作機制,推動老年教育事業科學健康發展。同時,成立市、縣老年教育協會,組織一些退休的老同志,加強老年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