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通知公告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543次     時間:2021年04月14日

“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五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全局,深刻洞察資源型城市發展普遍規律,深刻把握國內外宏觀形勢走向,深刻總結榆林轉型發展實踐,確立了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主線,就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等重大問題作出部署,構建起新時代榆林發展的“四梁八柱”,開創了榆林追趕超越、轉型發展的新局面!

1、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9%,先后邁上3000億元和4000億元兩個新臺階,經濟總量躍居呼包鄂榆城市群首位、西部第7位、全國第57位。規上工業增加值穩居全省第一,“五上企業”較“十二五”末凈增1021戶。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6%。

2、產業體系加快轉型

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能化產業加速向高端化終端化邁進,新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31%。新材料、智能無人、氫能、現代物流等一批非能產業蓬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從“十二五”末的3%提高到11%。

3、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高位推進,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6%,入黃泥沙量較新中國成立初減少58.7%。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全省第一。連續三年開展鐵腕治污專項行動,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守護了榆林的藍天、碧水、凈土。

4、城鄉面貌深刻變化

中心城市和縣城發展能級持續提升,神木撤縣設市,橫山撤縣設區,全市城鎮化率從“十二五”末的55%提高到59.5%。建成304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廣大農村群眾吃上放心水、用上穩定電、住進安全房。建成“三橫五縱”干線鐵路網,機場航線直達24個省會城市,實現縣縣通高速。

5、民生福祉更加殷實

民生支出年均增長10.3%,城鄉居民收入從“十二五”末的27765元和9802元分別增長到35682元和14319元。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領域短板加快補齊,法治榆林、平安榆林建設深入推進。

2020年是榆林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皯鹨摺薄皯鹭殹币惑w推進,“六穩”“六!蓖铰鋵崳洕鐣l展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406.2億元、增長0.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2%和8.3%,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在重重困難中穩住了經濟基本面

及時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頂格落實中省惠企紓困政策,出臺援企穩崗等一攬子幫扶舉措,累計減免各類稅費192.8億元,清欠民企賬款19.5億元,極盡政策之能幫助企業渡難關。著力推進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恢復,原煤產量、油氣當量分別達到5.17億噸和2729萬噸,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15億元。組織各類促消費活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6%。實施現代農業“4+X”工程,有力應對近25年來最嚴重的春夏連旱,糧食產量居全省第二。2020年,我們搶抓國家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等機遇,爭取各類轉移支付、政府債券363.7億元。

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速

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中的戰略核心地位,推開事關榆林前途命運的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創建,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院榆林分院落戶科創新城,國科大能源學院榆林分院首批學生入學。深耕“12363”煤化工高端化戰略,延長填平補齊、陜西精益化工等一批引領性項目建成投產,神府—河北南網擴建外送通道建成并網。加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啟動建設華秦氫能產業園;引入世界首條大型無人機貨運超視距航線,投運高新區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園,獲批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實施創新主體倍增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79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6%,增速居全省第二。

改革措施的發展活力增強

市本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完成兩批328個審批事項移交,市縣兩級政務大廳入駐率和網辦率均達90%以上。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地級市營商環境監測平臺,城市信用綜合指數排名躍升至全國第22位,穩居全省第一。組建電力投資公司,府谷高新區、榆橫工業區納入增量配電改革試點。煤炭資源轉化引導基金完成首個項目直投;組建榆林農商行,填補市級法人銀行空白;北元化工主板上市,實現上市企業“零突破”。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涌現出橫山北莊、吳堡前畔、清澗韓家鹼等一批新典型,全省農村改革現場會在榆陽趙家峁召開。“榆西歐”班列首發,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分別增長26.6%和7.3%。

新型城鎮化建設扎實推進

中心城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河道治理、管網改造等市政項目71個,完成投資36億元,榆溪河生態長廊全線貫通,一批城市運動公園、綠地公園建成開放?苿撔鲁沁M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體育中心、會展中心、運動員村和市政一期項目全面推開。東線引黃干線工程開工,西線引黃提升改建和“綏米子”三縣供水工程主體完工,區域協調發展硬支撐實現質的提升。

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再上臺階

強力推進鐵腕治污三十項攻堅行動,完成“散亂污”企業專項治理和小火電升級改造年度任務,建立全省首個空天地一體化大氣污染監測體系,榆林成為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大力開展水污染源頭治理,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提升7.6個百分點。妥善處置一批政府債務風險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降至2.46%,為近年最低;嚴守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持續開展重點領域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8.2%和45.3%。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提升2.4個百分點,增幅全省第一。

人民福祉持續增進

去年全市民生支出達569.8億元,把保就業擺在突出位置,發放穩崗資金2.4億元,全年新增城鎮就業3.2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兩保合一,城鄉低保標準由每年的7632元和4310元提高到8880元5000元,救助保障困難群眾14.8萬人次。消除大班額,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85所,新增學位1.9萬個。啟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與國內知名醫院合作建立12個?坡撁,建成3個緊密型醫共體。榆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完成,新增3個4A級景區,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年十大考古發現。

在充分肯定5年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榆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創新和人才支撐不足,產業整體處于中低端,產業鏈和供應鏈競爭力不強;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亟待提升,中心城市建設和農業農村發展任重道遠;優質民生供給不足,居民收入水平總體偏低;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我們將以堅如磐石的決心、改革創新的辦法、務實管用的舉措,切實解決這些問題。

“十四五”時期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市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期和歷史機遇期

榆林迎來了深度參與國際國內市場分工、全面提升供給體系質量的歷史機遇;碳達峰、碳中和給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明晰了目標方向,將有力促動我市綠色低碳轉型;國家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榆林補齊生態歷史欠賬,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帶來重大契機。榆林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我們胸懷“兩個大局”,堅定信心、只爭朝夕、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上實現更大突破。

“十四五”規劃核心:“一個統領、三大目標、四個提升、一個推動、兩個更好”

一個統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

三大目標——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

四個提升——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一個推動——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兩個更好——更好支撐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更好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

從八個方面尋求突破

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找準榆林服務和融入“雙循環”的功能定位,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戰略對接起來,打開大通道、做強大平臺、營造大環境;發揮成長期資源型城市資本和資源優勢,以資本引項目、以資源換產業、以上游補下游,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榆林在新發展格局中的產業嵌入度和競爭力。

錨定碳達峰碳中和推進轉型升級 以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為引領,聚焦清潔低碳發展導向,開展從基礎研究到中試再到產業示范全生命周期的技術創新,推動能化產業低碳化再造;按照世界一流的能耗和排放標準布局全產業鏈項目,堅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產能,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終端化邁進;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更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補齊創新和人才最大短板 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科創新城,用政策創新引才引智引項目;加強與大院大所合作,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施更加開放、更加靈活的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機制,著力構筑高質量發展人才高地。

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生態修復力度始終大于資源開發強度,著力構筑黃河中上游生態屏障。

建設區域最具影響力城市 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加快人口向重點鎮、縣城和中心城區集聚;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推動古城傳承文脈、老城提檔升級、新城彰顯現代風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共同價值追求凝聚社會共識、化育城市精神。

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創造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增加優質民生供給,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推進共同富裕。

統籌發展和安全 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統籌抓好安全生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面治安管控等工作,持續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確保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持續踐行“五個扎實”和“五項要求”,認真落實全國兩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1、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精準施策穩實體。保持原煤產量正增長,原油、天然氣、發電量分別達到1050萬噸、240億方和1360億度以上。推廣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完善盡職免責機制,解決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不愿擔保、不敢擔保問題。修訂金融機構考核辦法,引導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加強新生代企業家培育。

狠抓項目促投資。落實重點項目季度梯次開工任務,確保清水川電廠三期等103個續建項目6月底前全部復工,120萬噸甲醛及其下游產品等161個新建項目9月底前全部開工,蘭石化乙烷制乙烯等52個新增產能項目達產達效,力爭重點項目投資達到千億元以上。完善爭資爭項與轉移支付、補助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機制,在“兩新一重”、城市更新、農業農村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揚優勢、補短板項目。健全以項目落地為核心的全程服務機制,試行“標準地”改革,推動項目“拿地即開工”。梳理修訂雙招雙引政策,運用“投行思維”開展產業鏈招商、小分隊招商,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1200億元以上。

優化供給擴消費。出臺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意見,落實新一輪汽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推動中心城區重點商圈建設,支持高新區打造文化產業創意示范街區,推動消費業態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健全市縣鄉村四級物流網絡體系,完善冷鏈物流和倉儲設施,擴大電商進農村覆蓋面,推動榆林好產品、特色農產品“上云進城”。

2、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工建設創新港榆林學院新校區一期項目,引進布局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和校企研究中心,打造轉型升級的總引擎。建成投運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院榆林分院,推進國科大能源學院重大項目聯合攻關,實施現代煤化工與石油化工互補融合、可再生能源與儲能高效融合等六方面的創新示范。發揮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完善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后補助機制,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

推動能化產業高端低碳發展。出臺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煤化工+氫耦合等示范項目,啟動建設西北大學碳中和學院。示范推廣一步法制烯烴、第三代DMTO等技術,持續引進布局高端精細化工項目,加快榆能乙二醇、國能5萬噸聚乙醇酸、金泰氯堿等項目建設。統籌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通過競爭性配置撬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新增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啟動鎂鋁產業技術革新工程,推進蘭炭行業升級改造行動,全部關停7.5萬噸以下蘭炭單爐。

助力新興產業崛起成勢。依托華秦氫能產業園,布局全產業鏈項目,打造中國西部氫谷。制定羊毛絨產業發展規劃,發展壯大超細羊毛絨產業,做強榆林羊毛防寒服品牌。加快推進榆陽象道二期、靖邊現代綜合物流園、綏德綏北物流中心、神木西站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全面發展文旅產業。聚焦沿長城、沿黃河、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全域低空飛行“三線一面”,深度挖掘,精心包裝,謀劃實施一批支撐性的重大項目。推進高A級旅游景區創建,抓好綏德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米脂楊家溝革命舊址、北國風光等龍頭景區建設。打造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聯盟,支持榆陽、神木、佳縣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普惠性政策,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加強與揚州的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推動形成揚榆協調、協同、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和撂荒現象,新建高標準農田37.92萬畝,糧播面積達到1092萬畝。推進國家級玉米、馬鈴薯、小雜糧和省級瓜菜制種基地建設,以及大漠蔬菜、山地蘋果和沿黃紅棗產業提質增效。推進米脂小米融合產業示范園建設,新增湖羊基礎母羊25萬只,生豬存欄達到105萬頭。

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嚴格規范村莊撤并,鞏固示范村、標桿村創建成果,啟動1個示范縣、12個示范鎮、100個示范村建設。開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新建衛生廁所5.28萬座,農村生活污水管控率和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80%和90%以上。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和“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調整優化城鄉公交客運線路。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力推進“三變”改革,新推開600個行政村改革試點。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行動,有集體經營性收入的行政村達到90%以上。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做好神木國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展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因地制宜推廣“一戶一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完成土地托管面積30萬畝次。

4、城市品質和競爭力再上臺階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設立市域協調發展專項資金,建立跨區域生態補償、要素調配、差別化考核機制。加快榆橫一體化,穩步推進佳縣撤縣設區、靖邊和綏德撤縣設市。支持定邊、綏德開展省級縣域經濟發展試點,支持南部縣區發展“飛地經濟”。

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靖邊、神木通用機場,力爭府谷、定邊民用機場開工。加快佳米高速、大錦高速、清汾高速、G338府谷過境線、G20子洲縣城段南遷等項目前期工作,建成靖邊縣城東過境等國省干道;加快黃河東線引水、蔣家窯則水庫、王圪堵水庫靖邊供水工程建設,推進西線引黃充水管網提升改造,確!敖椕鬃印比h供水工程4月底通水到戶。

打造高品質中心城市。強化市轄區規劃“一支筆”管控,優化市區建設管理體制,賦予區一級更多中心城區建設管理職責。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市政設施、公園體系、河道治理等70個提品質工程,運用市場化方式啟動新一輪棚改,推進延榆鄂高鐵前期工作,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推進縣城和重點鎮建設。加快推進吳堡天然氣管道入境、清澗污水收集處理等項目,切實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實施重點鎮扶持計劃,建好大保當、東坑等省級示范鎮,推進名州、佳蘆、波羅、高家堡等省級旅游特色名鎮建設,力爭峪口、海則灘等納入中省特色小鎮名錄。

5、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深化鐵腕治污攻堅行動。完成紅堿淖保護區氣井整治、采煤沉陷區和火燒隱患區治理、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等問題整改。完成黃河流域入河直排口整治任務,支持神木、府谷、靖邊、榆橫工業區建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

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實施毛烏素沙地生態修復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濕地保護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啟動白于山區國家儲備林建設,全年完成營造林及種草面積100萬畝以上,完成中心城區外圍綠化面積30萬畝。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完成綠化村莊200個,支持符合條件的村莊申報國家森林鄉村。

構筑黃河中上游生態屏障。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山水林田壩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嚴厲打擊非法占用土地林地行為,嚴格控制生態脆弱區域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加大沿黃縣區生態修復力度,推進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一期等重點工程,積極創建黃河流域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市。

6、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出臺要素市場化配置意見,建立以單位用地稅收、能耗等指標為主的項目評價體系,建成投運榆神工業區等3個增量配電改革試點項目。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成全市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加快市屬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全面完成園區機構合并、人員轉隸,實質性推開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榆林國際航空口岸建設,啟動建設陜西自貿區榆林協同創新區,支持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等園區打造綜合保稅區、物流保稅中心,常態化開行“榆西歐”班列,設立東部地區商品榆林中轉倉,支持重點企業、行業協會設立海外倉和境外商品展銷中心。發展壯大蘭炭、金屬鎂、特色農產品、羊毛防寒服四大外貿出口基地,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對接,爭創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扎實推進六項小切口改革。啟動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以數字賦能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謀劃設立榆林產業孵化基地。推進市縣兩級融資平臺整合升級,投運榆林金融大廈,支持高新區打造金融資源集聚區。實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計劃,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7、讓人民擁有高品質生活

全力以赴穩就業增收入。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保障,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健全多層次社保體系。全面推進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加快建立“一院、一站、一中心”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建立城鄉低收入群體動態數據庫,加強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等困難群體監測預警,健全殘疾人、老年人、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推進省級標準化高中和示范高中創建,實現特殊教育機構縣域全覆蓋。新開工中心城區17個校建項目,支持縣市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校園周邊環境和校外培訓機構整治。

傾力打造健康榆林。實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健全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推進縣級疾控中心建設和標準化改造。強化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防治,鞏固大骨節病、氟骨癥、布病等地方病防治成果。深化醫療衛生綜合改革,推進?坡撁、縣鎮醫共體、鎮村一體化建設。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抓好紅石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定邊鹽場堡長城遺址公園、毛烏素沙地國家公園建設,積極申報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做好石峁遺址、統萬城遺址申遺工作。建成市圖書館、展覽館和東沙文體館,做好市博物館陳列布展。

加快體育事業發展。承辦好全國十四運會女子拳擊和男子排球比賽。精心做好省十七運會籌備工作,全面加快賽事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舉辦榆林國際馬拉松、沿黃公路自行車賽、黃河大峽谷國際漂流等品牌賽事,辦好市十五運會。

8、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產。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加快陜西應急救援保障中心榆林基地建設。建成啟用氣象雷達立體監測系統,提高洪澇、火災等災害應對水平。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人民調解網絡體系,扎實開展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行動。抓好食品藥品監管,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做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加快“雪亮工程”和“智慧交管”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決防范和打擊涉暴、涉恐、涉毒、新型網絡犯罪行為,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616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