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經驗交流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經驗交流

評價民生政策不需“繞道”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52次     時間:2016年03月10日

榆林市委辦公室 孟光智

看到一則報道,是某省采取第三方評估方式對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等5項農村改革“把脈”。此前,類似的報道也屢見于報刊網絡。2007年,陜西某市也曾請第三方對民生領域的幾個項目進行評估,筆者也參加過其中一次評估匯報會。作為一項機制創新而引入的政府績效管理新模式,在一段時期的市縣匯報材料、地方媒體報道中多有見聞,當時市縣還策劃了幾個后續評估項目,只是隨著領導調整,后續也就沒有了下文。

請第三方來評估政府工作的本意及第三方評估的推動作用,不容置疑,國務院既倡導又運用,新華網配以時評肯定了其示范意義,但結合眾多案例看,在哪一個領域引入第三方評估尚須謹慎。如針對重大招商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決策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依此制定預案,實踐證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民生領域、農業農村領域開展第三方評估,就很值得商榷。一方面,國內對于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專業性、獨立性及其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質疑之聲從未停止。另一方面,第三方評估是個技術活,一套指標體系及對應的量化評分標準建立后,其復雜程度讓人看懂也還真有些費事,最后只能是評估機構說什么,地方政府認什么;再一方面,作為服務對象的廣大農民或普通社會公眾,其本身對第三方評估的了解、接受有限,參與熱情、認知見解、評價能力缺乏廣泛的代表性、影響力,對于農民和公眾來說,簡單或復雜的調查問卷遠不如解決上學難、看病貴重要和實惠。民生工程、惠農政策面對的是大多數的社會普通人和廣大農民,實施得怎么樣、怎么樣實施,宜更多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直接聽取他們對政策的切身感受,而不應該“繞道”第三方評估。從算賬的角度假設,如果把第三方評估的全部成本(包括評估收費和行政運行等費用)轉移投入到民生工程、扶貧助農,投入到鄉鎮街道基層干部的訪貧問苦,讓群眾來評價黨委政府工作,這也應該是實實在在追求政策效益效果最大化的可取之道。再從評估結果應用的角度假設,如果第三方評估匯報結束,評估報告只是保存在少數人手里并被束之高閣,評估的結果既沒有作為決策參考依據,也沒有對政策調整產生影響,決策依然我行我素,政策依然執行如故,則第三方評估難避花拳繡腿的形式主義之嫌,難避河水洗船的投懷送抱之嫌,也難避主政者自導自演的官位貼金之嫌。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8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