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經驗交流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經驗交流

邁向“第六產業”新高度 ——大荔縣探索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紀實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日報網    點擊數:790次     時間:2015年03月04日


 當“第六產業”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時,大荔縣縣長王青峰早在兩年前就已敏銳地捕捉到了三產融合的發展趨勢,將“三產融合”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開始了大荔的實踐探索。兩年過去,大荔的“三區融合”“城鄉融合”“三產融合”“區域融合”進行得如火如荼,已初步踏上了“融合發展,轉型升級”的三產創新發展之路。

 在園區、城區、景區的融合中,大荔縣串點成線,使科技產業園區向產城融合、景城融合發展,先后投資4億多元,進行路網改造,實現了“六通一平”;28公里的園區骨干路網工程竣工,使得快速干道把城區和園區相接;創業路丁字形構架讓園區與路網有效銜接,方便了進城交通;建成連接城區景區的同洲湖西湖休閑景觀大道,讓三區在大約5分鐘的車程里實現了時空上的融合,“城市副中心”雛形顯現!白鳛榇蟪菂^的一部分,三區融合不能光是地理意義上的概念。把園區當城區管理,城區當景區建設,景區當園區經營,才能推動三區互促互帶,共同發展”,園區副主任蘇向陽這樣說。

 大荔跨河發展的戰略使城區與園區相連相融。科技產業園區啟動510畝綜合服務區建設,完善公租房、文化廣場、學校、醫院等系列基礎配套設施,以前“留不住建設人才,引不來落戶農民”的園區如今已成為擁有1.4萬人口的園中城;已成為大荔“會客廳”的同州湖景區正在建設集餐飲、休閑、文化、生態于一體的新中式風格綜合性街區,站在這塊我省縣城最大的水面旁,雄奇的華山倒影顯得分外旖旎;占地500畝的民俗文化產業及度假旅游基地綜合體“同州往事”,將大荔的故事伸展到了古時候;在福佑古寨,“黃河大荔”一覽無余,豐圖義倉將朝邑鎮裝點得古色古香,景城融合的前景更加誘人。

 在許莊鎮的省道旁,8.7萬塊太陽能板并網熠熠生輝,344座光伏大棚氣勢恢弘,棚頂節能發電,棚內現代設施農業茁壯成長,“科技展覽”亦成為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的好去處,“農業、光伏、旅游和科教”四位一體的立體發展空間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這就是他們引進的中節能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電站項目。大荔縣長王青峰介紹說,像這樣的農業立體融合發展項目已引進了3個,包括裕華光伏節能發電和投資百億的振發能源黃河濕地漁光互補太陽能產業,將“漁業、光伏、旅游”三產緊密地融合在黃河岸邊的風景中。

 農業本就孕育著工業,馮村鎮結合“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依托文嶺科技育苗公司組建了智能化育苗中心,年育苗可達1500萬株;建設了新品種技術示范區、高標準生產區、物流中心和檢測培訓區,滴灌設施使工業化直接服務于農業。中科院西安分院、中國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發人員長期守在一線,將科研成果和技術力量服務于生產和設施農業,實現了“農、工、科”的再度融合,使這里成了一個集苗木繁育、農民培訓、科技展示、標準化生產、信息化服務、商品化處理、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新型農業園區,將4.5萬農民囊括其中,使“第六產業”的隊伍愈加龐大。

 農村脫胎換骨的“美麗建設”使大荔的“城鄉融合”別具特色。2013年9月,大荔在全省率先啟動美麗鄉村建設,400個村莊齊步走,全縣75萬人投入其中,一年多的時間,全縣清理垃圾36萬立方米,拆除違建23.6萬平方米,修建道路360公里;借助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的機遇,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縣按照統一標準,新建鄉村廣場238個,配置健身器材167套,硬化農村巷道187條,為260個村子安裝了路燈,改造廁所9211座……如今的大荔,縣城像景區,農村似花園,鄉村游、休閑觀光游悄然興起。

 跳出大荔看大荔,主動融入大華山景區,用旅游把文化帶出去,把經濟推上去。以打造西安的“后花園”、黃河金三角的商旅新中心為目標,大荔邁出了“區域融合”的步伐,他們將新興景觀“同洲往事”“同洲水街”與國家3A級旅游景區“豐圖義倉”“皇家沙苑”“美麗鄉村”“古玩城”“福佑古寨”等分散資源有機融合,打造沿黃河生態旅游經濟帶,以華山為中軸,輻射周邊縣域的旅游圈,強化與山西、河南互通交流,拉動大荔經濟的超常持續發展。

 2014年大西高鐵開通以來,大荔融入西安半小時經濟圈。粗略統計,去年全縣接待游客19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3億元。

 “在大荔,農業就是最好的資源”,75萬人民在傾心傾力發展現代農業中,向著融合發展的“第六產業”邁進,而融合發展使大荔擺脫了長期以來三產的各自為戰和孤軍奮戰,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兩年間從7249元提升到9120元,“第六產業”這個農業發展新境界在這塊肥沃土地上散發出了動人魅力。

(據《陜西日報》)

 相關鏈接

 20世紀90年代,在日本農業面臨發展窘境之時,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第六產業”的概念,它通過鼓勵農戶不僅種植農產品(第一產業),而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加工產品等(第三產業),為日本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光明前景。這種融合互動,因“1+2+3”、“1×2×3”皆等于6而被世界學術界稱為“第六產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26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