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經驗交流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經驗交流

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的關系

編輯:admin     來源:各界導報    點擊數:765次     時間:2014年08月11日

                                    李邦華

關于協商民主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系,我認為至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去踐行。

  第一, 協商民主與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是一致的。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是讓人民群眾當家做主,參與和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管理社會文化事業。 協商民主作為一項制度,以此來規范公民和各個社會組織有序參與政治、 廣泛參與管理、公平進行協商,這與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是一致的。黨的群眾路線也是讓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決策有發言權、參與權,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民主集中制讓群眾意愿上升為決策、工作部署安排和規章制度。簡言之,協商民主和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都是人民性, 是讓人民群眾享有最基本的政治權利—— 話語權,從而延伸到參與權、 管理權、 監督權、選舉權。 也就是說,這二者在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 體現黨和國家的根本性質上是一致的。

  第二, 協商民主是群眾路線在政治上的升華。很明顯,將群眾路線上升到國家政治制度來認識, 層次性更高。我們常說的走群眾路線,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其實就是將群眾路線視為一種工作方法、工作作風,或者說當作一種領導方法和工作路線, 沒有把它當作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運作形態,更沒有從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建設的高度去看待群眾路線問題。 因而在實際工作中對執行群眾路線的自覺程度不夠, 往往是因領導者的思想作風、工作方式、性格情緒、自信程度而異。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定義為“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創新和突破,它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協商民主把群眾路線納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范疇, 轉化為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的制度體系, 從而使黨的群眾路線獲得了新的政治意義和制度保障。

  第三, 群眾路線使協商民主的思維空間和實踐資源更為廣闊。 從1949年人民政協成立,協商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起,我國的這種新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調整和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基本政治制度,成為一種獨特的政治形式和優勢,在國際社會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這種以人民政協為重要組織形式的民主制度,帶有明顯的統戰性質,它聚合的是社會精英階層的智慧和力量,雖然參加政協的各個界別、各個黨派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黨的群眾路線和我們黨與生俱來,貫穿于黨的全部工作,伴隨著黨奮斗的全部歷程,它要求黨員干部要與廣大人民群眾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形成魚水關系、血肉聯系,是我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血脈和根基,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優良作風、重要法寶和巨大政治優勢,具有深厚的思想和實踐基礎。群眾路線所體現的民主,與協商民主高度契合,與統一戰線性質的協商民主相比,在工作內容和層次結構上更加廣泛。協商民主作為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我們將群眾路線的優勢,轉化為協商民主的豐富資源,將群眾路線的優勢與協商民主的優勢緊密結合起來,把協商的主體由政協組織拓展到國家行政機關、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把協商的內容由民主協商拓展到立法協商、行政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等,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從而使協商民主根植于黨的群眾路線實踐的深厚沃土,獲得更為廣闊的生長空間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 政協的履職活動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實踐。 履職為民,是政協工作的根本屬性。為民代言,替民謀利,是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協開展的履職活動,大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方略、思路、目標的建言獻策, 小到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等民生問題的提案和呼吁,都是為了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政協履職的會議協商、調查研究、視察評議、提案協商、訴求表達等, 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按照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 堅持反映情況符合客觀實際, 意見建議源自基層群眾。為了搞好履職活動,我們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 在開展調研視察、民主評議、提案建言中,一定要增強群眾觀點, 深入廣大人民群眾之中,與他們打成一片,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反映, 從大量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中歸納提煉出帶有普遍性、規律性、趨向性的問題, 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的重大問題,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力促這些問題有序解決, 讓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更加滿意。

                      (作者系柞水縣政協主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13112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