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經驗交流您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欄目 >>經驗交流

改變千年閉塞落后面貌的偉大創舉

編輯:admin     來源:人民政協報    點擊數:684次     時間:2014年07月25日

全國政協機關赴貴州畢節調研組

建設中的畢節試驗區

畢節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景 資料圖片

12

畢節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景 資料圖片

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俞正聲主席關于畢節試驗區有關批示精神,6月26日至29日,全國政協機關黨組書記、常務副秘書長孫懷山和副秘書長王勝洪率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赴貴州畢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一行與中共貴州省委主要領導進行了會談,先后考察了畢節市經濟開發區、七星關區、赫章縣有關重點扶貧項目,深入企業和農村基層一線,與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座談交流,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和優秀黨員家屬,并聽取畢節市黨委、政府、政協負責同志和在畢節各級政協委員意見,了解畢節試驗區建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共同研究推進試驗區建設的思路和辦法。

26年改革發展:

舊貌換新顏

畢節市位于貴州西北部,轄區面積2.68萬平方公里,居住著36個民族,轄7縣1區262個鄉鎮(辦事處),戶籍人口870萬人。26年前,畢節為經濟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嚴重困擾,是當時全國極度貧困的地區之一,也是貴州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1988年,由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倡,經國務院批準,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簡稱“畢節試驗區”)成立,開啟了黔西北烏蒙山區改變千年閉塞落后面貌的偉大創舉,畢節從此邁上了脫貧奔小康和科學發展的“快車道”,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跨越。1988年至2013年,畢節地區生產總值從23.4億元增加到1041.9億元(增長44倍),財政總收入從3.02億元增加到336.9億元(增長111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4億元增加到1701.2億元(增長70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26元增加到5645元(增長2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97元增加到19851元(增長27倍),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68.8萬人,6個貧困縣先后實現減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56%下降到24%,城鎮化率從6%提高到31.7%。森林覆蓋率從14.94%提高到44.1%,累計治理石漠化面積225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8983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91‰下降到6.16‰,人均受教育年限從3.6年提高到7.4年。

如今,畢節市特色農業穩步發展,新型工業化邁出了較大步伐,服務業逐步成為重要經濟支柱,社會事業建設全面推進。三次產業產值比例從26年前的53:22:25調整到現在的18.8:43.2:38,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全市已建成12個工業園區,標準廠房面積位列貴州省首位。逐步成為“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旅游業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突破。鐵路通車里程達231公里,新開工建設298公里。飛雄機場落成并開通7條航線,威寧機場已啟動前期準備工作;緦崿F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教育“兩基”覆蓋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9.7%。鄉鄉有文化中心、敬老院,村村有衛生室和圖書室、通廣播電視。回望過去26年,畢節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變化可謂翻天覆地,畢節人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創造了驚人的“畢節速度”。

“畢節經驗”:

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的扶貧實踐

調研組認為,畢節試驗區26年來的迅速發展首先歸功于畢節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所到之處干部勁頭足,講奉獻,精神狀態飽滿。畢節的成功并非偶然,面對試驗區的落后狀況,各族干部群眾不怨天、不尤人,不等待、不觀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塑造了以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埋頭苦干、同心攻堅為內涵的“畢節精神”以及“凝心聚力、苦干實干、攻堅克難、勇于爭先”的“威寧精神”、“聚力發展、敢為人先、自信自強、奮力攻堅”的“迤那精神”,涌現了以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朝榮為代表的一批帶領群眾脫貧的先進典型。

畢節試驗區從構想之初就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緊密相聯。1988年3月9日,貴州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決定選擇畢節建立試驗區。4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代表貴州省委、省政府邀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同志在北京座談,介紹建立畢節試驗區的設想,爭取對畢節開展智力扶貧支邊工作。6月9日,國務院批示同意成立“畢節試驗區”。因此,統一戰線從一開始就參加到試驗區的建設中了。此后,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等方面對試驗區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傾情幫扶,全方位、全過程參與推進畢節改革和發展,建立了聯席會議、區域合作支持、定點幫扶、干部掛職等幫扶機制。26年來,統一戰線組織專家學者、企業家共492批5390人次赴畢節試驗區考察,協調項目850個,促成了鐵路、公路、電廠、機場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建設;組織培訓各類人才32.9萬次,幫助新建或改擴建各類學校190多所;組織實施了“助推發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態建設”、“示范帶動”五大“同心”工程。特別是2009年4月14日,中央統戰部牽頭召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座談會”和“支持畢節試驗區建設工作研討會”,時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并講話,開啟了畢節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新征程。至今,中央統戰部已牽頭召開6次“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聯席會議”,持續推動試驗區建設、改革和發展。2010年6月,中央統戰部進一步建立了東部十省市統一戰線對口幫扶機制。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長期共同支持畢節試驗區脫貧發展,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有效整合資源,合力推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實現了多重優勢疊加,貴州人民將其總結為“畢節經驗”!爱吂澖涷灐睘樵囼瀰^的脫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生動實踐,是統一戰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成功范例,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畢節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所代表的“畢節精神”,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助推發展等外部力量幫扶所代表的“畢節經驗”,塑造了特色鮮明的“畢節模式”,“畢節模式”創造了“畢節速度”。調研組認為,這種模式是可復制、可推廣的。

脫貧發展:

面臨新的困難和問題

過去26年,畢節試驗區取得了可喜成績,但總的來說,畢節試驗區下一步脫貧發展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從目前看,試驗區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特別是人均水平低;扶貧開發、生態建設和人口控量提質任務依然繁重;發展基礎依然比較薄弱,交通基礎設施欠賬大,水利設施薄弱,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電力、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結構依然比較單一,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民增收困難,煤、電、煙三大傳統工業支撐格局沒有改變,服務業發展滯后,旅游業帶動作用尚待挖掘;教育基礎薄弱,中小學師資缺乏,人才留不住,職業教育不發達;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偏遠鄉鎮衛生院連一臺救護車都沒有;政府性債務較高,持續加大建設投入壓力大;受自然地理條件制約,對外開放水平低,人們思想解放程度不高。

在與基層干部群眾座談中了解到,由于體制和政策原因,一些關系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應引起重視。一是某些產業政策如小煤礦整頓政策落實“一刀切”,群眾意見大。當地煤炭資源豐富,但政府對小煤礦不斷進行整頓關停,目前年產45萬噸以下的煤礦都不允許生產,導致偏遠山區農戶用不上煤,守著煤山挨凍。二是鄉村道路修建補助政策惠及貧困地區百姓不夠。鄉村道路硬化需要地方先配套,而貧困鄉村根本無力配套,因而得到國家補貼甚少,結果要么是修不起,要么修“斷頭路”。三是退耕還林后續政策不明確,影響群眾利益和生態維護。四是某些行業如醫藥、新能源汽車行業審批監管權力過于集中,靈活性不夠。對于醫藥企業來畢節投資,面臨生產資質申報的問題,政策要求要么原廠整體搬遷,要么兼并重組其他醫藥企業,要么有GMP認證,而現實情況是,整體搬遷到異地投資的情形很少,畢節作為貧困地區難以兼并其他醫藥企業,新廠沒有新藥也不允許GMP認證。相似情形也出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方向,但在畢節投資的企業要求必須有傳統汽車生產資質,異地企業來畢節建廠障礙重重。

政協力量:

進一步助推畢節試驗區發展

人民政協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一直關心支持畢節試驗區建設。兩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和俞正聲同志都曾親赴畢節進行調研,并就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做出重要指示;杜青林等22位現任和歷屆副主席曾33次深入畢節開展考察調研和幫扶工作;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等專門委員會多次到畢節進行專題調研,調研報告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和批示;有關畢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的情況通過《政協信息專報》形式給中央領導同志提供了決策參考;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各種形式大量參與幫扶畢節的活動,例如厲以寧委員擔任了兩屆畢節試驗區專家組組長并以個人名義捐建了兩所希望小學;江澤慧委員帶隊赴畢節考察后,就大規模治理石漠化所提出的建議被吸納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所總結的畢節生態扶貧模式為西部地區再造秀美山川提供了寶貴經驗。

全國政協建立支持和幫扶畢節試驗區建設的聯絡聯系制度,將畢節試驗區作為工作聯系點,成立相關工作機構,由全國政協領導掛帥,統籌研究開展全國政協系統支持試驗區建設發展的工作,實現支持幫扶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建議建立主席(副主席)對口聯系制度,由1位黨內的副主席負責聯系畢節市,幫助協調解決市縣(區)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加強與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溝通聯系,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形成“9+1+1”(即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辦公廳)的工作模式,使幫扶工作相輔相成、形成合力、井然有序。提供有利條件和環境,大力支持各民主黨派通過政協平臺進一步發揮優勢和作用幫扶畢節試驗區。在畢節推動建立多黨合作教育實踐基地,以生動實踐促進多黨合作制度與理念的廣泛傳播。

在政協機關層面,在做好辦公廳定點扶貧(安徽舒城、潁東兩縣區)的同時,將對畢節試驗區的幫扶納入扶貧工作機制,助推畢節貧困地區發展。

全國政協機關建立與畢節市政協的聯絡聯系制度,將畢節市政協作為辦公廳工作聯系點,推動雙向掛職,從多方面加強對畢節市政協工作的指導、支持和幫助。同時又使機關干部接受教育和鍛煉。

充分發揮全國政協有關專委會和有關界別等方面的作用,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助推畢節發展。一是系統整理涉及畢節試驗區的已有提案,對今后有關畢節試驗區的提案予以重點關注和優先立案,統籌列入重點督辦提案,并商請副主席親自督辦。二是經濟委員會已商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在京召開支持畢節試驗區脫貧發展研討會;三是舉辦旨在推進畢節生態補償政策落實和“十三五”期間完善石漠化地區生態建設規劃專題研討會,并組織委員進一步開展調研,為助推畢節生態建設獻計出力;四是組織相關力量赴畢節重點調研制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問題,并推動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瓶頸障礙;五是建議利用中國經社理事會每年舉辦論壇的平臺,安排一次推動烏蒙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專題;六是組織經濟界、農業界委員赴畢節市開展界別聯合考察;七是組織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醫衛界等界別委員赴畢節考察,幫助解決社會事業領域的實際問題。

調研組名單

調研組組長:孫懷山(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副組長:王勝洪(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調研組成員:

叢兵(全國政協辦公廳人事局局長)

白煜章(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劉冠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巡視員)

李燕西(全國政協辦公室廳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1346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