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朱明國:協商民主越來越成為解決難題的更好選擇
“廣東政協現象”如何創新?“敢講善言”的政協委員隊伍怎么打造?政協應當如何給力廣東“三個定位、兩個率先”?日前,本刊記者專訪廣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朱明國,一問究竟。
主動打撈沉默的聲音
“如果我們不主動‘打撈’,太多的聲音沉沒,就會導致積怨的加深和矛盾的激化,甚至出現極端行為!
《南方》:您提出政協應該“打撈沉默的聲音”,如何理解?
朱明國:所謂“打撈沉默的聲音”,就是要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聲音。因為在大部分“沉沒的聲音”背后,都可能有未被滿足的訴求,都有被壓抑、待紓解的情緒。事實證明,許多極端的維權事件,都始于這些被忽視的聲音。如果我們不主動“打撈”,太多的聲音沉沒,就會導致積怨的加深和矛盾的激化,甚至出現極端行為。
《南方》:如何“打撈”這些聲音?
朱明國:群眾的呼聲和訴求就是我們參政議政的動力。為了真正“打撈”到沉默的聲音,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界別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機制,拓展開展群眾工作的辦法和途徑。要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鼓勵委員深入社區和社會底層,與群眾面對面地交流,聽取群眾最真實的心聲,將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通過政協這個制度性平臺及時反映給黨委、政府,力求促進問題的解決,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長久穩定作出政協的貢獻。
《南方》:廣東政協委員一直“敢講善講”,怎樣進一步打造一支敢于履職、善于履職的委員隊伍?
朱明國:一是強化委員學習培訓。十屆省政協以來,我們連續舉辦了13期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培訓班。新一屆政協將繼續舉辦提高委員參政議政能力培訓班。在開展政治學習的同時,學習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不斷完善學習規劃,創新學習形式,豐富學習內容,努力提高政協委員的政治素質和履行職能的能力水平。
二是健全履職考評和激勵機制。九屆、十屆政協以來,省政協為充分調動委員履職的積極性,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對增強委員責任感和使命感,調動委員履職的積極性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有關規定,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政協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和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
三是加強政協機關建設,為委員履職創造良好條件。
給力“兩個率先”
“新一屆省政協,要切實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著力探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南方》:“廣東政協現象”(如,首創政協全會即席發言、黨政一把手督辦政協委員提案、從制度上保證委員“說了不白說”、打造一個“委員和官員面對面”的平臺、特聘臺僑委員,等等)全國有名。今后幾年,廣東政協還將在哪些方面推進制度創新?
朱明國:這幾年,省政協著眼新實踐新發展,把創新理念貫穿于履行職能的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和工作領域,創新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拓展工作廣度和深度,使人民政協工作與時俱進,充滿生機活力。我們探索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程序設計,探索完善履行職能的新形式新途徑,探索完善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激勵約束機制,探索發揮政協界別作用的新機制新舉措,探索新時期政協港澳臺僑工作的新載體新平臺……這些舉措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
今年,省政協要在繼承和延續前幾屆成功做法的基礎上,把繼承發揚與改革創新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中共十八大和全國政協會議對健全社會主義民主作出了重要部署,對人民政協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一屆省政協要切實增強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著力探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要深入貫徹實施省委《政治協商規程》,不斷完善政治協商的運行機制和工作程序,使協商民主更具程序性和實效性。要積極推動《規程》實施細則的出臺,使政治協商的成效更明顯,作用更為突出。同時,要積極探索履行職能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徑,使人民政協充滿生機和活力。
《南方》:政協在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過程中應該發揮什么作用?
朱明國:習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期間,對廣東提出了“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殷切期望。人民政協的各項工作必須體現這個總目標的要求,圍繞這個總目標去展開。
近期內,我們將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智力密集、聯系廣泛、渠道暢通的獨特優勢,圍繞我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問題,包括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自主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文化強省、建設幸福廣東和美麗廣東等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專題議政、專題協商、專題視察和專題研討,切實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委員的提案、反映的社情民意也要圍繞“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建真言、謀良策。
解決難題的更好選擇
“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形成決策,已越來越成為解決難題的更好選擇,成為世界民主發展的一種趨勢!
《南方》:近年來,協商民主不斷取得新突破、新發展,我們應當如何解讀這些新發展以及其對中國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
朱明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共產黨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所作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人民政協要豐富協商形式,完善協商制度,拓寬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和平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這一系列論述,顯示出中國執政黨推進協商民主之決心,表明中國協商民主開始向前邁出堅實的步伐。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協調關系、化解矛盾、處理社會問題等方面的任務比較繁重。各方的訴求就其角度看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靠“剛性”指令和表決難以有效解決,許多訴求的均衡、妥善解決,需要人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妥協、相互包容。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形成決策,已越來越成為解決難題的更好選擇,成為世界民主發展的一種趨勢。
《南方》:為什么這么說?
朱明國:協商民主強調社會各界和公民自主而理性地參與,通過協商達成共識、形成決策,使公民在政府決策、政府施政、社會治理等各個環節獲得更多的參與權。協商民主既關注決策的結果,又關注決策的過程,拓展了民主的深度;既關注多數人的意愿,又關注少數人的訴求,拓寬了民主的廣度。充分發揮協商民主,有助于決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形成全社會的理解與共識,有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梢哉f,推進協商民主在協調各方利益、解決社會發展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等方面大有可為,可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性質,共產黨領導是保證,參與協商各方各界具有廣泛性、代表性和社會認同性。協商民主在政協形成制度平臺、解決渠道和人文環境,具有重要的利益表達、維護穩定、社會整合等獨特功能。這種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我相信,隨著協商民主的發展,會大大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利用協商平臺,在現有制度框架和程序規范內,理性表達意志,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有序政治參與,實現當家作主。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