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言論
匯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市政協及其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組織參加政協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動榆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加強思想引領 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加強理論武裝。通過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等方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全年組織集中學習、研討22次,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5次,培訓市縣(市區)政協委員和機關工作人員1000多人次。
強化政治意識。市政協黨組把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原則,自覺履行政治責任,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重點協商和監督議題,及時向市委請示報告。
加強黨建引領。強化政協黨組織在政協工作中的政治引領、思想引導和組織凝聚作用。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落實“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
圍繞中心任務 推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常委會深入協商議政,廣泛建言獻策。組織委員就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造提升羊絨毛產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等開展調研協商,提出意見建議130多條。
針對我市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組織委員開展調研,提出縮短審批時限、強化失信聯合懲戒、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將優化營商環境列入縣(市區)政府“一把手”工程等建議,持續推進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赴內蒙古庫布奇、河北塞罕壩等地進行調研。委員們提出運用市場手段推進生態治理、落實中省企業生態治理責任、健全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等建議。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方面,圍繞羊絨毛產業發展進行調研,委員們提出省部共建國家絨山羊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等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支持羊絨毛全產業鏈發展,培育世界級山羊絨品牌“榆林白”。
緊扣工作難點 助力打贏“三大攻堅戰”
市政協常委會緊扣打贏“三大攻堅戰”,組織委員就產業脫貧、化工行業環境污染、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開展專題協商,提出意見建議40多條。
脫貧攻堅方面,組織委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產業脫貧調研,提出加快特色產業培育、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設立扶持返鄉青年脫貧創業基金等建議。組織成立榆林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捐資105萬元,資助100名貧困大學生和110名重大疾病貧困患者。持續開展“萬企幫萬村,委員在行動”活動,發動政協委員和民營企業家投入3.36億元扶持產業發展,受幫扶村1001個,受益人口5.28萬人。市政協機關為貧困村爭取資金640多萬元,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為破解“垃圾圍城”難題,委員們提出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地方立法、構建完整閉環的分類處理體系、建立穩定的分類處理投入機制等建議,有關部門出臺了《榆林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啟動榆林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圍繞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組織委員到榆陽、橫山部分項目現場進行實地調研,提出加快投融資市場化改革、健全債務償還機制、加大投融資監管等建議。
關注群眾期盼 努力促進民生改善
市政協常委會組織委員就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四館兩中心”建設、城市公園體系建設、公共交通運營等開展座談協商,提出意見建議90多條。
針對城市公共交通問題,組織委員赴杭州、長沙等城市學習考察,委員們提出優化公交線路和運營時間、加密商業圈線路等意見建議。市政府采取改善公交車況、新增運營專線、推行榆橫公交一體化等措施。圍繞榆林中心城市品質提升,組織委員赴龍巖、嘉興等先進地區學習考察,提出加快城市風貌與色彩專項規劃編制、構建城區生態骨架、整治改造古城內非文物建筑等意見。針對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組織委員對農村幸福院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委員們提出合理布局農村幸福院、將運營經費納入公共服務年度預算、在農村幸福院和村衛生室開展醫養融合等建議,有關部門在全市39個鄉鎮區域敬老院、衛生院、農村幸福院、村衛生室開展醫養融合試點。
聚焦社會治理 充分發揮民主監督職能
市政協常委會聚焦社會治理,組織委員就社區建設、校園安全、校外托管機構管理等開展視察監督,提出意見建議70多條。
組織委員對社區建設進行調研,委員們提出探索建立社區社會工作站、開展流動信訪大廳下基層、創新虛擬社會綜合治理機制等意見建議,有關部門在全市選取100個鎮村搞試點。針對校園安全問題,組織委員深入榆陽區、米脂縣、高新區等地視察。委員們從落實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責任、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完善校園醫療救助等方面提出建議,督促問題解決。
推動委員監督評議,組織40多名委員參加市政府常務會議20次,13名委員擔任執法監督員和法律專家庫成員,10名委員參加了市中院重大涉黑案件庭審旁聽,10名委員擔任市檢察院依法行政特邀監督員,40名委員參加了市級部門單位組織開展的監督活動。
發揮政協優勢 匯聚團結奮進正能量
市政協常委會做好協調關系,不斷強化統一戰線功能。
廣泛凝聚共識。注重對各界別委員的宣傳引領、溝通交流,讓他們領悟新思想、感受新成就。鼓勵和支持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和界別群眾,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等工作。
充分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密切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系與合作,在各項重點工作中充分征求和反映他們的意見。2019年,市級各民主黨派提交大會發言18篇,提案53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4件,參與聯合調研視察11次。
加強與市政府的交流溝通。召開市政府市政協聯席會議,通報交流年度工作情況,分析研判經濟運行態勢,圍繞我市民營醫院發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立“三農”長效工作機制等問題深入協商,達成共識。
積極與各級政協組織合作交流。協助全國政協開展文物保護和文博事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活動2次;會同省政協開展蘋果產業發展、創新發展素質教育、平安陜西建設等調研視察活動3次。
注重提質增效 扎實做好經常性工作
市政協常委會做好經常性工作,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加強調查研究。全年組織開展調研視察活動40多次,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9篇、視察報告16篇。其中,關于生態治理、電力體制改革和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等3篇調研報告受到省政協表彰獎勵。
扎實做好提案工作。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以來,共收到提案446件,經審查立案409件,確定重點提案22件,辦復率100%。一批事關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提案得到落實。
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全年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150多件,報送市委、市政府60多件,一些社情民意信息受到有關部門重視采納。馬鵬飛委員撰寫的《關于加強網絡市場監管的建議》被中共中央辦公廳采用,農工黨榆林市委員會撰寫的《關于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的建議》被全國政協辦公廳采用。市政協被省政協評為2019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進集體。
認真做好文史工作。編輯出版《歷代典籍中的榆林》《榆林古城四合院》等文史資料。
加強自身建設 提高履職能力水平
市政協常委會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工作效能。
加強委員隊伍管理。在全體委員中持續開展“五個一”活動,80%以上的委員參與了調研視察、提案督辦等履職活動,多數做到至少提一件有質量的提案、反映一條有價值的社情民意信息、參加一次有針對性的調研視察活動、承擔一項專門性的工作任務、參與一項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
強化政協宣傳工作。編輯出版《榆林政協》11期,在省市新聞媒體刊發宣傳稿件300多篇。
發揮市縣(市區)政協聯動效能。邀請縣(市區)政協參加市政協會議和活動,全年開展聯合調研14次、監督性視察7次,200多名縣(市區)政協委員積極參與。
加強機關自身建設。修訂完善《全體會議工作規則》《常委會工作規則》等制度。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政協整體工作一起推進,夯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員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市政協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大任務,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發揚民主與增進團結上相互貫通,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新時代榆林追趕超越凝心聚力。
深化理論學習,著力在思想政治建設上有新提升。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中央、省委政協工作和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精神,深入學習市委四屆八次全會和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教育引導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強化使命擔當,著力在建言資政上有新貢獻。要緊扣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確定的“一個堅持、三大任務、一個保障”,深入開展協商議政活動。組織好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圍繞科學編制我市“十四五”規劃和加快非能產業發展,召開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認真組織開展專題協商會議。圍繞能源化工基地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科創新城建設、工業園區改革創新等議題,努力形成高質量的建言成果。扎實開展對口協商。圍繞白于山區生態綜合治理、蘭炭產業發展、羊絨毛產業發展等議題深入調研,提出務實管用的對策建議。持續加大民主監督力度。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食品安全監管、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等開展視察;針對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問題開展民主監督。
加強團結合作,著力在匯聚合力上有新成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做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各項工作,為市委、市政府有效施政厚植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要堅持和發展新型政黨制度,建立健全聯動調研、聯合監督、聯誼聯絡等工作機制,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更好履職創造條件。要探索建立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制度,暢通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社會階層人士意見訴求表達渠道。要做好宣講理論、宣傳政策等工作,使市委的決策部署成為大家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突出目標導向,著力在提質增效上有新舉措。要樹立質量導向,推動政協工作從“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什么效果”轉變。從黨政關心、群眾期盼的問題入手,精準選題,所提對策建議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協商建言上,要靈活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在民主監督上,要健全完善溝通協調、督辦反饋、權益保障機制,發揮好民主監督作用。要加強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要加快智慧政協建設。
推進工作創新,著力在加強自身建設上有新作為。要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把黨的領導體現和貫穿到政協工作全過程。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以協商制度為骨干、覆蓋政協黨的建設、履職工作、組織管理等各方面制度。要加強委員走訪,全面了解委員的工作、學習及履職情況。委員所在單位要從各方面支持委員參加政協活動。積極開展“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活動。要建立專委會聯系界別制度,鼓勵以界別開展履職活動。要加強對縣(市區)政協的指導。要切實加強機關隊伍建設。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