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言論
在市政協四屆三次常委會議上的講話
劉春橋
(2016年12月15日)
各位常委、同志們:
這次常委會議圍繞實施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榆林城市建設,進行了專題協商、建言獻策。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勞動常務副市長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會,聽取了發言。
會議議題集中,討論熱烈,開得很好。常委們一致認為,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榆林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主三副多點”的城鎮發展體系,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管理初步走上了正規化、法治化的軌道,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拉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進一步提升。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時,常委們積極反映各界群眾的呼聲和意愿,針對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很多接地氣、有深度、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下面,我從四個方面把常委們的意見建議作一個歸納:
一、要更加注重城市的規劃管控。有的常委認為,過去,我市在制定城市規劃中,論證不夠充分,片面追求城市規模擴張,導致建成區面積分散,人口聚集度不高,制約城市的有序集約發展。有的常委指出,規劃作為城市的發展綱領,在執行中權威性、嚴肅性、強制性突顯不夠,不按規劃辦事的情況時有發生。還有的常委認為,榆林城市規劃的前瞻性、公開性不夠,公眾參與機制尚不健全。常委們建議:一是重新審視榆林中心城市發展的功能定位。要站在把榆林建成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陜甘寧蒙晉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高度,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產業發展等多種功能要素,推動中心城市科學發展。二是大力推進“多規合一”,提高規劃的協調性和有效性,防止各規劃目標沖突和空間沖突,嚴格劃定城市開發邊界、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邊界等控制界線,“一張藍圖”管到底,保障城市快速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規劃的監督實施,建立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違反城鄉規劃重點案件督辦制度和城市規劃責任追究制度,用健全的科學機制保障城市規劃的剛性執行。四是積極推進公眾參與城市規劃。從實際情況看,在技術層面,公眾對規劃的參與確實有局限,但在涉及公眾利益的層面,市民參與非常必要,特別對城市公園、廣場、市場以及公共文化設施的規劃設計,要充分尊重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在建筑物選址、適用功能等方面廣納民意,讓規劃更好地服務于城市、服務于市民。
二、要更加注重城市的品位和特色。有的常委認為,榆林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對城市建筑風貌、建筑色彩、建筑風格管控缺失,城市的基本色彩風格沒有形成。有的常委認為,榆林城市文化特色不明,文化品位不高,重點地段亮點打造不多,城市個性魅力彰顯不夠。常委們建議:一是盡快編制城市風貌與色彩規劃,應注重從地域特征、文化傳承、主題形象、建筑風貌、城市色彩等多方面引導城市整體形象和地方特色塑造,解決城市的風貌與色彩問題。二是科學制定符合榆林特色的城市文化發展戰略,把文化發展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之中,使城市功能、城市環境與城市文化形象有機地統一起來,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三是重視城市文脈的延續,要進一步挖掘榆林古城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吸收榆林古城“六樓騎街,南塔北臺”的獨特建筑風格和造城理念,注重將建筑物融入歷史人文情懷,彰顯地域風貌和個性特色,克服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形態、色彩怪異媚俗等現象的發生。四是重視在道路、廣場、公園的建設中融入具有榆林特色的歷史文化元素,增強城市文化內涵。五是突出城市重點地段,打造城市亮點。抓好重點地段的建設和管理,對城市的效果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深入融合旅游、文化、商業發展,推動城市特色飲食文化娛樂街、大型商業購物街等城市綜合體生成。
三、要更加注重城市的和諧宜居。常委們認為,榆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城市功能很不完整。比如,有的常委指出,城市微循環不好,特別是老城區與東沙、西沙、高新區進出通道不暢,形成瓶頸路段,車輛擁堵嚴重。有的常委指出,城市燃氣、供水、供熱、通訊、供電的地下管網反復開挖,影響居民生產生活。還有的常委指出,城市污染物排放形勢嚴峻,垃圾無害化處理滯后,等等。常委們建議:一是大力拓展和開辟榆林老城區、東沙、西沙、高新區、西南新區進出的通道,解決瓶頸制約問題,提高市內區塊間的互通能力。同時,要持續打通“斷頭路”,消除城市“腸梗阻”。二是對城市地下管網要進行統一管理,電力、通訊、天然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要集中埋設,設置專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檢測系統,避免多元主體,重復投資,確保城市良性運行。同時,要積極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布局地下各類設施、管線,從根本上解決反復開挖城市道路的現象。三是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這不僅能改善市民居住條件,而且能調整城市用地結構,建設短缺的公共服務設施,補齊城市短板。四是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精心打造好體育、會展、文博、演藝等大型場館,進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質量和水平。五是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要以建設“森林城市”新理念,加大城市生態林、綠色通道、小區綠地建設,對城市濕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實施保護,打造城市“生態氧吧”。六是切實做好城市水的文章。榆林作為北方城市,市內匯聚了幾條河流,確實難能可貴,我們不僅要做好保護水源,排洪防澇工作,更要充分利用河流美化城市。
四、要更加注重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有的常委認為,城市管理中,綜合效能不高,涉及城市管理的各有關單位之間協調配合不夠,執法聯動協作不暢。有的常委指出,城市常態式、長效式管理機制不健全,小商販隨地擺攤、車輛亂停亂放、出租車衛生差等臟亂差問題突出。還有的常委認為,榆林城管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不夠,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不高。常委們建議: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城市管理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建立“高位統籌、組織協調、監督指導、推動落實”的城市管理新體制;明確市、縣(區)、街道、社區城市管理的職責和權限,增強條塊管理的互補性;建立市縣(區)之間,部門、街道、社區之間有效的聯系協調機制,解決目前條塊分割、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協調不力的問題。二是切實解決停車難問題。建成區要對已批建停車場進行排查,對私自變更原有設計用途的,要采取強硬措施恢復停車場功能。新建區要合理布局,將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根據人流和車流情況,建設停車場,擴大停車場所供給,緩解停車難問題。三是切實解決各種臟亂差問題。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對亂占通道、衛生臟亂、設施破亂、綠地雜亂等現象,開展深入持久專項整治。特別要對居民小區門口附近占道經營的馬路市場、出租車衛生問題等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四是大力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要整合現有的各種便民服務熱線、公共信息設施、視頻監控設施,以及通訊網絡和手機微信功能,組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網絡,提升城市的智能化管理。
除上述四個方面外,常委們還提了許多意見和建議,會后我們將一并整理,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參閱。
各位常委、同志們,城市的發展承載著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繼續關注榆林城市發展,深入調查研究,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榆林打造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區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