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言論
高中印在市政協“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成果匯報會上的發言
(2015年10月29日)
各位委員:榆林是全國28個“多規合一”試點中“國土面積最大、所轄縣區最多”的城市,“多規合一”的工作量也應該是最多的,難度也應該是最大的。
“多規合一”試點是要做什么?實際上,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以空間為載體,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探索。它一方面是對中央“五位一體布局”“一張藍圖干到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布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部署的響應落實,另一方面也是立足榆林轉型發展的空間規劃沖突、發展成本過高、審批效率低下以及易引起社會矛盾等問題所提出的應對方案。
過去不是沒有規劃,各種規劃也不少,關鍵是規劃科學性、針對性、操作性不強,規劃協同性差,甚至打架、矛盾沖突,技術參數不統一,等等,影響了決策的科學性,弱化了規劃的引領性、嚴肅性。從專業上講,政府職能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不高,規劃為政府治理體系不科學、治理能力水平不夠高,市場、企業、市民也不滿意。
經過一年來的努力,我市“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按要求基本完成各項試點任務。近期,市委、市政府先后向省委、省政府、國土部和中央深改辦匯報了我市的試點工作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國土部和中央深改辦的充分肯定。
剛才,發改、國土等部門的同志把情況給大家做了詳細匯報,我簡要地補充幾點。總的來講,榆林的“多規合一”試點工作,比較突出的特點有這么幾個:
一是突出“三生”空間的特點,堅持生態優先和集約節約的理念。以生態定格局,高于國家標準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立足資源環境條件,深入研究水資源承載力、大氣和水環境容量、耕地承載力,全面評價國土開發的限制性和適宜性,科學規劃國土空間格局;探索生態脆弱地區資源型城市如何在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前提下合理確定資源開發強度和時序,探索如何科學處理地上地下的矛盾。堅持底線思維,摒棄盲目求大、盲目擴張的傳統思維,先瘦身后強身,核減縣區規劃人口規模150萬人,中心城區“一城五區”調整為“一城四區”,壓縮開發邊界20 km2,砍掉產業園區12個、100 km2。
二是突出文物大市的特點,堅持保護為主的理念。專題開展了文物保護線測繪、劃定工作,將文物保護作為獨立控制紫線,劃定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4個、62.24km2,并列入禁止開發區嚴格管控,在試點城市中獨樹一幟。
三是突出地級市的特點,堅持市域一體的理念。系統思維、整體謀劃,統籌考慮市域全境資源、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需求,統一建設市縣共享共用的全市“一張圖”和“多規合一”業務平臺;建立“以市為主、市縣聯動”工作模式,充分征求縣區意見、滿足縣區訴求,市上確定原則,縣區協調矛盾,多規差異協調工作基本在縣區層面完成。
從小處說,“多規合一”試點協調了大量的多規矛盾,破解了用地指標不足、林地土地沖突等瓶頸,解決了歷史形成、法規打架、規劃混亂的難題。從大處看,摸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形成了規劃立市的共識,繪就了“一張藍圖”。從長遠講,市委、市政府將“多規合一”作為“經濟發展較快的落后地區”的破題之舉,強化了生態、集約、旅游和久久為功的理念,提升了統籌全域的能力、創新工作的能力、優質服務的能力,為全市下一階段轉型升級、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之,榆林“多規合一”試點的定位不是單一的空間規劃整合,重點是協調和應用,既能協調解決各規劃的空間沖突,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更要提升決策效率、配置效率、審批效率,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推動發展轉型和治理能力提升,實現打造理想的空間格局、提升承載力和宜居度、促進形成高效透明的公共審批管理流程和依法治市目標,最終都落腳在“大美榆林”上,這是榆林“多規合一”試點最重要、最核心的成果。這個“大美榆林”不是喊口號,而是實打實的,是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落在國土空間上的、落在一張圖上的、與“十三五”規劃緊密結合的“大美榆林”。
目前,試點成果已上報,但不是說工作就完美了、結束了,我們還在按照“多規合一”工作“三年大步”的總體部署,中改辦、國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以及結合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榆林“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在更高的戰略層面上、更遠的發展目標中完善提升各項試點成果。
下一步我們的工作打算主要有4點:一是機構不變、人員不變、措施不變、制度不變,一以貫之做好“多規合一”工作。二是頂層設計、穩步推進,集中精力加快試點成果應用。盡快印發施行規劃管理辦法,加快構建市級規劃新體制;制定“一張圖”控制線管控辦法,全面開展“多規合一”業務平臺應用,實現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將“多規合一”成果與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設結合起來。三是超前謀劃、主動作為,研究探索試點深化工作。四是強化學習、加大宣傳,凝聚“多規合一”應用的共識。
為了用好“多規合一”試點成果,借此機會,我談幾點自己的想法,供各位委員參考:
一是建言獻策。希望市政協充分發揮智力庫的作用,整合各方面的人才,通過協商討論、專題調研等方式,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發揮優勢,盡智出力,建言獻策,為“多規合一”提供智力支持,對各個規劃繼續進行研論、修改、完善,這也充分體現了規劃的開放性、民主性。
二是凝聚共識。雖然“多規合一”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要更科學、更權威、更有針對性,還需要在更大范圍內加大宣傳、統一思想。這次給市政協作專題匯報,征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就是為了集思廣益、反映民意,也讓大家對榆林搞“多規合一”試點是要做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樣用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參與中加深了解,在協商中形成共識,營造全社會重視、支持、落實“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是強化監督。希望市政協今后把促進“多規合一”成果完善和應用,作為履行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落實到開展工作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在視察和調研方面,以“多規合一”為依據,看規劃是否只是墻上掛掛,能不能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