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領導言論

領導言論您當前位置:首頁 >>領導言論

政協榆林市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788次     時間:2013年01月11日

                                            政協榆林市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011年2月19日)
                                                                 劉漢利
各位委員:
    我代表政協榆林市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10年工作回顧
    2010年,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組織動員各黨派團體和全體委員,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圍繞中心,政治協商取得新成效市政協常委會始終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重點工作,主動服務發展大局,認真做好協商議政。
    一是組織全委會議搞好整體協商。在市政協三屆一次全委會上,政協委員提交提案598件;圍繞“一府兩院”和發改、財政等報告,委員們提出了7個方面37條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部分政協委員,針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振興傳統輕紡工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民營企業發展等20多個議題在大會上作了專題發言,提出有關意見建議100多條,被相關部門及時采納,政協委員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是圍繞重大問題,認真開展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市政協常委會議協商討論了《關于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調研報告》,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以《建議案》呈送市委、市政府,引起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重視。協商討論了我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40多條,以市政協《送閱件》呈送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和部門,為我市編制“十二五”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協商討論了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推進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物流業發展等四個專題調研報告,提出有關意見建議,以《建言獻策摘編》的形式報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和部門參閱。
    三是以關注民生為重點,努力做好主席會議重點協商。主席會議先后就統籌城鄉發展、城鎮就業、全市旅游業發展、市政協機關工作科學化等議題展開重點協商討論,確保機關各項重要工作的貫徹落實。同時,各專門委員會就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保護與開發、榆林城區交通擁堵、文化產業發展等問題與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對口協商,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黨政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以人為本,民主監督邁出新步伐市政協常委會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認真實踐履職為民宗旨,積極探索民主監督的有效途徑,有組織、有重點、有計劃地開展監督。
    一是扎實推動提案辦理。廣大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政協專委會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撰寫提案,經審查立案558件,分別交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部門、縣區政府和中省駐榆有關單位等共77個承辦單位辦理,21個單位參考。在有關領導和部門的精心督辦下,所立提案,得到解決或基本解決143件,正在解決或已列入計劃逐步解決371件,轉為社情民意供有關單位參考40件,因客觀原因和政策所限需待后解決44件,不少提案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統籌安排委員視察。組織委員視察了公正執法、城市客運、全市民政等工作,提出意見建議30多條,以《建言獻策摘編》送交有關部門后,得到重視和采納。
    三是積極開展專項監督。先后組織30多名委員旁聽了具有重大社會影響案件的庭審8次,委員們就涉案法律方面的問題,與省市專家、審判人員積極交流和探討,有效地發揮了政協委員的民主監督作用。
    三、突出重點,參政議政作出新貢獻市政協常委會緊扣全市改革發展中的重點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深入調研,反映民意,建言立論。
    一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按照工作總體安排部署,市政協各位副主席帶領調研組深入縣區和周邊有關地市,先后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代物流業、學前教育、文化產業、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保障性住房建設等課題作了專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6篇,提出意見建議90多條。這些調研報告成果引起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重視,有的已轉化為部門的工作舉措,有的已納入了《榆林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有的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是及時反映社情民意。搜集社情民意信息100多條,編發《社情民意信息專報》60期,呈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后,引起高度重視,解決了部分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三是精心舉辦專題研討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后圍繞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十二五”規劃、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黨政關注的重大問題,開展專題研討論證,向有關職能部門提出意見建議80多條,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
    四、凝心聚力,服務中心呈現新氣象市政協常委會積極動員廣大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聚集各方力量,自覺將增進大團結、實現大聯合貫穿于政協各項工作之中,努力營造萬眾一心、共謀科學發展的生動局面。
    一是組織廣大委員積極參與“三下鄉”服務活動?萍、文化、衛生界委員、有關專家和文藝演職人員120多人,深入到靖邊縣黃蒿界、定邊縣白泥井等鄉鎮,把科技送到了田間,戲臺搭到了村頭,醫藥送進了農戶。
    二是動員廣大委員踴躍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支援玉樹地震災區、扶持貧困村產業發展、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中,委員們累計捐款達2億多元,以關愛社會、無私奉獻、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的義舉,塑造了新時期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
    三是認真做好其他工作。圓滿完成了包抓新農村建設、包扶全市重點項目和“雙創”等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務,為推進全市有關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四是努力為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參政議政創造良好條件。重視發揮民主黨派在例會協商中的重要作用,保證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全委會、常委會等例會上發表意見和主張;對各民主黨派提出的114件提案,邀請他們參與了督辦;在現代物流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調研活動中,邀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參與,為其發揮職能作用搭建了平臺。
    五是重視聯誼和接待工作。全力支持市各界人士聯誼會做好各項工作,為聯誼會工作成為政協工作的延伸提供了必要條件;全年共接待中央、外省市等來榆視察調研團50多批500多人次,交流了經驗,增進了友誼,宣傳了榆林,促進了發展。
    六是順利完成文史資料的編纂任務。堅持“親歷、親見、親聞”原則,編輯出版了近40萬字的《榆林文史》專輯——《走進榆林的他鄉人》。完成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省建國后第一批重點人物史料征集任務,達到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目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七是加強對縣區政協工作的聯系與指導。利用政協例會、調研視察、學習培訓、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與縣區政協不斷交流信息,及時總結和推廣縣區政協工作經驗,促進全市政協工作不斷邁出新步伐、跨上新臺階。
    五、夯實基礎,自身建設獲得新成果常委會堅持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為抓手,以加強委員學習培訓為重點,切實推進政協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一是進一步加強委員和機關干部的學習培訓工作。先后舉辦各類學習培訓活動10余次,其中,赴北京、上海等地舉辦專題學習培訓班4期50多人次,使培訓人員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拓展了思路,增強了履行職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進一步加強機關“三化”建設,健全了機關各項工作制度。修訂完善了委員、財務、車輛、機關日常工作等十多項管理制度;制定了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秘書長會議等議事規則,明確了有關例會的職能和工作范圍。
    三是進一步加強政協宣傳工作。重點與市電臺、電視臺合辦了“政協論壇”“政協工作巡禮”“委員風采”和“政協之聲”等專題欄目;編輯出版了《榆林政協》《榆林政協簡訊》等政協內刊。全年共播發、刊出宣傳稿件達800多篇,為政協履行職能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是進一步加強機關黨建、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扎實開展了“三明兩創”“機關作風整頓”“創先爭優”和“書香政協”建設等活動,干部職工在工作作風、精神面貌等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履職為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各位委員,三屆一次會議以來,新一屆常委會所取得的工作成績,是市委正確領導和省政協正確指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府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縣區政協、全體政協委員和廣大政協工作者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協常委會,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政協工作與新形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如何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履職水平、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等方面,深入探索研究,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動政協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榆林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協工作,對于促進我市“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市政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市委二屆八次全委會議精神,以富民強市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作用,為促進榆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強化理論學習上要有新起色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搞好人民政協工作的生命線。要認真學習新形勢下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準確把握黨和國家對國內外形勢的科學判斷,清醒認識市委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深刻理解“十二五”時期是榆林加快建設“一極、一高地”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充分認識全市經濟綜合實力、百姓生活質量和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是榆林人民的強烈愿望,切實把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建設魅力、和諧、強盛新榆林的生動實踐上來。要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要活動為契機,不斷深化對新時期人民政協使命和責任的認識,努力做到在加強學習中凝聚共識、在把握大局中明確方向、在深化認識中推動實踐。
    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在推動科學發展上要有新作為
    富民強市是全市工作的主題,也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建言獻策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到在服務大局中發揮作用、在積極參與中有所作為。一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圍繞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管理和園區建設等,組織好常委會議專題協商。圍繞公正執法、食品安全、預防青少年犯罪、保障性住房等事關國計民生問題,適時召開主席會議重點協商。二要密切關注“十二五”規劃的啟動實施和市委重點工作的推進,采取聘請專家學者參與調研等方式,重點圍繞發展高端低碳產業、推進金融業發展、宗教文化建設、文物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內容開展調查研究。三要緊緊圍繞市委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市政府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抓住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專題協商會議、委員提案、委員視察、政協論壇、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履行民主監督職能,促進有關政策和工作舉措落實到位。
    三、始終堅持履職為民宗旨,在構建和諧社會上要有新成就
    履職為民是政協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要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為履行職能的關鍵環節和重要任務,進一步暢通信息渠道,經常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愿,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為促進黨政科學決策服務。二要以民生建設為重點,認真做好重大民生工程項目視察、包村扶貧、包抓“雙創”和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工作。三要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關愛困難群眾,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協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順民情、解民憂工作,肩負起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社會責任。
    四、切實增強界別活力,在凸顯團結民主上要有新突破
    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工作的兩大主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是人民政協的神圣使命。我們要做好團結聯誼工作,努力營造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和諧環境。一要進一步加強與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發揮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在政協中的作用,充分反映他們的愿望、要求、意見和建議。二要注重發揮政協專委會和委員界別的作用,加強專委會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協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界別活動,不斷拓寬專委會工作領域。三要繼續做好文史資料的征集和編纂工作,完成《榆林文史》第十二輯征編出版和建國后文史資料的搶救等工作。四要進一步加強對縣區政協和各界人士聯誼會的聯系和指導工作。
    五、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政協工作科學化上要有新舉措
    加強政協自身建設是提高政協工作水平的內生動力。要不斷深化對政協工作特點和規律的認識,調整工作重點,拓寬履職領域,創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制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履行職能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增強政協工作的凝聚力、創造力和影響力。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委員和機關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二要進一步優化提案和建議案、專題調研、委員視察、社情民意的工作方式,切實發揮好政協專門委員會的基礎作用。三要進一步加大制度執行力,注重發揮制度的引導和約束作用,保證機關工作協調統一、精干高效。四要進一步加強政協宣傳工作,不斷擴大政協工作影響力。
    各位委員、同志們:未來五年,是榆林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的機遇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指明了方向,新的任務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開創全市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建設魅力、強盛、和諧新榆林而努力奮斗!B①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1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