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選登: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建議
案 由:
疫情防控與垃圾分類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工作,但從“大衛生”“大健康”角度看,疫情防控事關公共衛生與健康,兩者之間有內在關聯,疫情防控與垃圾分類有機結合,有望達到“1十1>2”的效果。一方面疫情防控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安全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做好垃圾分類,有助于完善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我市榆陽區垃圾分類試點,正在給榆林市社會管理和城市治理帶來重大積極變化,推動公共衛生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逐漸邁上新臺階,同時也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建議、辦法和要求:
一是加強領導,政府統籌。通過垃圾分類阻斷來自垃圾方面的“物傳人。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把垃圾分類納入各級領導的城鄉治理范圍,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深入市場督導檢查食品安全及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市場監管系統要持續推進所有進入我市貯存、生產、銷售以及餐飲服務環節的進口冷鏈食品,并堅決落實食品及其外包裝以及從業人員和環境核酸檢測要求。突出源頭管控,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源頭監管,統一進行消殺和核酸檢測,嚴格做好出庫和入庫管理,切實抓好“人物共防”,堅決做好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全市“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垃圾分類從投放開始。加快建立分類投放設施,以利于垃圾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形成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加大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指導生活垃圾投放,在生活垃圾投放地點張貼宣傳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指南資料,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對不符合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要求的行為及時糾正,對拒不改正者,報告所在地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同時隨時制止翻揀、混合已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的行為。學校加強垃圾分類教育,教育學生發揮垃圾分類宣傳、監督作用,以影響家庭,帶動社區,厚植垃圾分類社會基礎。
三是完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拓寬融資引資渠道,引入社會資本,合理籌措垃圾分類處理資金,建設完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逐步提高城鄉生活垃圾的分類及無害化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加強基層治理創新、強化制度保障,補齊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監管短板,用制度推進垃圾分類簡便化、參與全民化、管理長效化。按照可回收、剩余、有害垃圾分類標準要求,購置垃圾分類設備,使居民便于分類投放可回收垃圾,并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的方式獲得紅包獎勵從而調動垃圾分類積極性。
(劉挺)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