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調研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調研報告

關于優化我市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9713次     時間:2021年10月29日

為全面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深化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提升我市營商環境改革質效,提高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按照市政協年初安排,8月上旬,市政協副主席楊揚帶領部分市政協委員、市政協提案委和市發改委的相關人員,赴貴州省貴陽市、遵義市對營商環境進行考察,以座談、走訪、專題協商等方式深入我市縣區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營商環境的現狀及成效

近年來,我市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發展理念、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機制,通過《榆林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榆林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考核辦法》《榆林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新一輪《榆林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及《榆林市“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專項行動方案》等文件保障,使我市“互聯網+政務服務”穩步推進,市縣兩級“一網通辦”比例均超過90%;以“信用榆林”APP為平臺,積極構建“政銀企民”四位一體的智慧信用生態圈;完善以項目落地為核心的全流程服務機制;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地市級“營商環境平臺”,自主研發推出發票自助蓋章機,實現自助辦稅全程“零接觸”;構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 “一張網”,實現“智慧+公積金”業務全覆蓋等。我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從2017年的全省倒數第一躍升至全省第一方陣;城市信用綜合指數排名實現了“三年三躍升”,從2017年底排名全國倒數第三提升至2020年底排名第22位,位居西部第二、穩居全省第一。政務服務、政府采購、納稅等指標在2020年度全省營商環境第三方評價中位列前茅,全市的營商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二、存在問題

(一)營商環境工作合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斑@個不歸我們管,我們不知道,你去問……”走訪中發現,群眾和企業在辦理業務時經常會遇到這樣回答。一是有些部門對“放管服”改革工作認識不到位,認為營商環境工作主要靠發改委和行政審批局的推動,一些部門主動性不夠,推動不夠有力。二是部門之間職責沒有完全厘清,致使工作不平衡、銜接不暢通,全市上下營商環境“一盤棋”還未形成。三是窗口工作人員主動服務意識不強。部分窗口服務人員業務不夠熟悉、態度不夠熱情,推諉扯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二)部分政務有 “牌”無服務。一是“一網通辦”進展緩慢。市縣兩級政務平臺已進行多輪建設,仍未實現互聯互通,政務服務網絡暫未覆蓋至街道(鄉鎮)、社區(村)!疤撞褪健狈⻊帐马棙O少,政務服務事項多為分散辦理,聚焦辦成“一件事”的流程再造未實質性落地。二是政務集中“人進事不進、事進權不進”的現象還存在。雖然各縣市區都設立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行政審批權,但有些縣區政務大廳授權不充分、運行不規范,辦事流程不夠優化,個別審批事項存在互為前置現象,導致辦事企業、群眾多頭跑,影響了行政審批效率。一些已進駐的單位存在“人進事不進、事進權不進”的問題,部門窗口僅有“收發室”“中轉站”功能,只能咨詢不能辦事。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執行還不夠到位。三是部分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較慢。項目申報未形成較為統一的企業投資項目《需辦理事項清單(指南)》,“標準地”、區域評估等改革舉措未實質性推開,影響企業投資信心,比如精細化工技術更新換代較快,企業對因項目落地慢導致的技術落后、投資難以收回等問題有極大隱憂,影響了企業投資信心。

(三)監管工作存在“過”與“不及”。 “過”,監管過度現象依然存在,多頭監管、重復監管還沒有根除,加重了企業的迎查負擔。如部分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后,會有執法部門扎堆下達處罰的現象,缺乏利企便民的具體舉措!安患啊,對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監管不到位,中介機構業務主管部門缺少約束中介機構服務端有效抓手,部分中介機構違規收取代理費、專家服務費等情況時有發生。

(四)數據共享“朋友圈”不夠廣泛。數據不能共享,是影響電子政務的直接原因,因我市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共享沒有硬性文件和措施,牽頭部門與技術支撐部門又無隸屬關系,以及職能職責、人員編制等原因,部門信息互聯互認程度較低,仍存在“信息壁壘”和信息“孤島”現象,由于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導致相關部門在辦理時,需重復錄入信息,影響群眾辦事效率。

(五)部分惠企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在2020年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突破1000億元的良好勢頭下,對本土企業的栽培和扶持不夠有力,有“外面熱里面涼”的現象。尤其是惠企政策由于宣傳不到位,公開形式單一,市場主體知曉率不高,尤其在執行層面不及時、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極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發揮。各級在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上,多是照搬上級政策文件上,有針對性的措施較少,很多時候看到政策,無法享受;看到空間,無法進入;看到機會,無法把握。

三、意見建議

(一)緊抓作風建設,提升服務“軟實力”。一是以干部作風集中整頓工作為契機,層層傳導、壓實責任。從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抓起,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的效果,將解決群眾訴求,為群眾辦實事的要求,傳達到最基層、最末端,形成為民辦實事的良性循環。二是加快建設本市的“數字政府”建設?山梃b杭州市“親清在線”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數字平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著力打通政企溝通渠道,通過流程再造、數字賦能、系統優化,最終實現‘零紙質’‘零人工’‘零時限’‘零跑次’的‘四個零’無感智慧審批,讓群眾和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三是加強窗口從業人員培訓。通過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禮儀培訓,強化服務觀念,提高服務水平。培養工作人員樹立“以人民為中心”、愛崗敬業的服務意識,讓干部思想從“官老爺”向“店小二”轉變。

(二)全面推進四個“一”改革。一是切實做到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加快市縣政務服務平臺的互聯互通,將政務服務網絡覆蓋至鄉鎮(街道)、社區(村),著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二是深化“一窗”改革。通過“部門一窗”、“分類一窗”等形式,圍繞自然人和企業兩類“生命周期”的政務服務事項,以“一窗”辦成“一件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遵循事項關聯度和緊密度,將“集成套餐”融入“一窗式”改革。三是打通數據共享,形成信息“一個圈”。建議出臺我市數據共享實施方案,進一步理順工作體制機制,構建數據共享統籌協調體系、共享支撐體系、資源服務體系、供需對接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解決部門對數據“不敢共享、不能共享、不愿共享”的核心癥結,形成“用數據對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四是建立幫辦“一支隊伍”。借鑒貴安新區恒力(貴陽)產業園從引進簽約到建成投產僅僅9個月時間的有益經驗,加快建立健全工業園區代辦、幫辦服務機制,特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幫辦代辦”服務專窗,建立一支專人負責隊伍,精準踐行“保姆式”服務,切實解決企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創新舉措,讓監管更有“溫度”。一是深入推進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執法,做到進一次門、查多件事,避免部門輪流執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造成干擾。二是推進“互聯網+監管”,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探索建立“不罰”或“輕罰”清單,對新型產業采取包容創新,支持企業自我糾錯。三是推進中介服務費用和時間雙下降、質效雙提升,建立涉批中介服務隨機抽查機制,在聯席會議制度的基礎上,加強紀檢、宣傳、督查等部門與營商環境主管部門間的聯動,對于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匯總、結果通報、線索移交,用好通報、約談等機制,由監管部門及時督促整改。

(四)強化宣傳,助力優化營商環境。一是做好惠企政策解讀、投放和落實,選取各產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做成“政策套餐包”,使用“案例法”進行政策宣講和示范,讓盡可能多的企業獲得政府提供的精準化、個性化的政策扶持,做到應享盡享。二是加大對優秀企業的宣傳力度,為優秀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廣泛宣傳企業引進人才、激勵人才,發揮人才作用,促進事業發展的典型事例,推進線上線下招聘融合發展,有效搭建人才資源供需對接渠道。三是廣泛開展“榆快辦”品牌宣傳,多渠道提升公眾知曉度,通過各級各類媒體及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廣泛宣傳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精神、決策部署和進展成效,公開各類審批事項辦理流程和時限,全面系統地向社會公眾發布我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和成效,提升市場主體感知度,在全市形成“處處優化營商環境、人人提升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市政協提案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86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