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調研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調研報告

關于我市工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調研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2694次     時間:2020年12月18日

為學習借鑒各地工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先進經驗,充分發揮園區在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我市工業園區改革創新發展,10月25日至10月31日,市政協人環資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市發改、人社、資源規劃、生態環境,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與園區負責同志,赴成都、重慶、長沙、貴陽等市開展實地調研,并進行專題座談。調研結束后,召集調研組、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交流外地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市實際就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提出對策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業園區發展現狀及成效

我市自1994年創建神府經濟開發區以來,經過20多年快速工業化進程,到2017年建成或規劃在建各類產業園區44個,其中工業園區25個。2018年7月以來,我市以整合優化空間布局為基礎,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以激活市場化運營為方向,以提升園區自身發展能力和水平為目標,全面推開了產業園區改革工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全面加快,現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主要載體。2019年,全市產業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7億元,同比增長32.8%,占全市41%;實現工業總產值2104億元,同比增長14.6%,占全市43%;入園企業綜合滿意度達到92%,同比提升11.4個百分點。

經過多年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工業園區改革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園區整合優化提升成效明顯。一是按照“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原則,以國家級和省級園區為主體,合并、托管區位相鄰、產業相近的園區,園區數量由“十三五”規劃的44個整合為23個,全面改變了“散亂多”的局面。二是積極推進園區法定化,府谷高新區、神木高新區和榆佳經開區獲批省級開發區,靖邊經開區等3個園區已上報省級相關部門待批。三是全面加快園區規劃修編,已批復總規5個。統籌確定園區功能定位,出臺《化工產業投資指導目錄》,有效解決同質化競爭問題,形成了差異化發展的新局面。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出臺《深化產業園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榆林高新區、榆神工業區已組建審批服務局,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運行。榆林高新區政務服務“線上+線下”雙結合,已實現190項行政審批事項、364項公共服務事項和91項省市下放事項集中辦理,試點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容缺辦理、告知承諾制、并聯審批等改革;榆神工業區政務服務中心設辦事窗口22個,已入駐稅務、公安、工商、質監等13個部門單位,承接各類行政審批事項137項。推行項目審批“全程代辦”制度,試點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和容缺審批改革,加快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園區事園內辦”正在逐步落地。

(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突破。一是因地制宜推進“鎮園一體”,錦界等8個鎮黨委書記兼任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或黨委副書記,有效解決了園區與鄉鎮職能交叉問題。二是園區內設機構進一步優化,17個園區設立了行政審批局和綜合執法局,審批事項和執法管理進一步集中,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三是市場化運營加快起步,榆神、榆橫、科創新城平臺公司在園區融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園區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能力正在加快提升。四是強化頂層設計,出臺專門意見,支持科創新城建設。

(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神木市率先推開產業園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實現全員聘用、競爭上崗、按崗取酬。通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園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明顯提升。榆橫、榆神、榆佳管委會已完成人事薪酬改革實施方案,即將報備試行?苿撔鲁枪芪瘯耸滦匠旯芾碓囆蟹桨敢延“l,內部人事薪酬制度和績效考核細則正在制訂之中。

二、園區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尚未到位。一是縣市區政府履行主體責任不到位?傮w看,除神木市、佳縣外,其他縣區政府對園區改革創新工作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導致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二是統籌協調力度不夠。多數縣區未成立園區黨工委并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兼任黨工委書記。三是園區領導班子配備不全。約一半縣(市區)管園區管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內設機構負責人未正式任命,個別園區管委會及內設機構甚至未指定臨時負責人。四是部門派駐機構體制未理順。如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區分局和經開區分局雖已成立,但編制和人員仍未劃轉,不能正常開展工作。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亟待突破。一是多數縣區政府未出臺園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未列出授權、委托和“見章跟章”等事項清單。二是相關部門未積極下放權限,賦予園區或派駐機構行政審批職能,部分項目審批仍需通過縣區上報,沒有真正實現“辦事不出園”。三是多數園區未設立政務服務大廳或在縣市區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園區審批窗口”,園區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專業人員缺乏,無力承接行政審批權限,“見章跟章”機制未試行,審批業務銜接不暢。四是區域評價工作受資金制約實施困難,投資項目承諾制和容缺審批改革推行緩慢,項目審批“全程代辦”制度未全面推行。

(三)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進展較慢。一是多數園區對人事薪酬改革有顧慮,自主創新、主動改革主動性不夠。除神木市和榆橫、榆神工業區外,其余縣區的園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還未實質推開。二是部分涉整合園區僅進行了形式上的整合,機構撤并、法人證書辦理、編制劃轉、人員轉隸及人事調動、任免等相關工作進展緩慢。三是現有在編在冊正式人員、掛職兼職借調人員、市場化新進人員等不同類型的人員,在編制身份、薪酬待遇、養老保險等方面有待統籌管理。四是在干部人事檔案封存之前,亟需解決部分干部的編制身份歷史遺留問題。五是園區干部與市縣黨政部門和其他園區、國有企業交流任用常態化機制不健全,干部思想顧慮較大,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受挫。

(四)園區市場化運營改革水平較低。一是園區開發建設公司基本上采取國有注資方式,債務風險高,運營機制不靈活,自我發展能力不強。二是縣市區管理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全部依靠財政資金,財力弱的縣市區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體系不完善。三是招商機制企業化、市場化改革滯后。獎勵政策力度不夠,落實的不好,“飛地園區”共建共管共享機制不健全,距公司化運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的目標尚遠。

(五)園區對規劃的剛性約束執行的不夠到位。就當前而言,一些園區的規劃與土地利用、城鎮建設等規劃銜接不夠,部分園區規劃“高大上”,但建設標準較低。各園區集中區建設性規劃、總體規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資金、土地指標、自然地理條件等限制,實施進程不太理想。規劃受主要領導變動而不斷調整,隨意性大,缺乏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剛性約束。在用地方面,有的園區拍出地塊占據有利位置,項目卻遲遲落不了地。而招進的好項目卻因為沒有用地指標開不了工,嚴重影響和制約園區發展壯大。

(六)園區人才短缺創新能力不強。受園區生產生活環境及薪資等眾多因素影響,不論是園區管理型人才還是技術人才都普遍缺乏,招不來留不住成了困擾園區企業創新發展的瓶頸。由此導致園區管理水平不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竟爭力很難得到提升。

三、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園區領導體制改革力度。一是配備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為加強統籌協調,建議配備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縣(市、區)管理的產業園區,由縣(市、區)委書記兼任園區黨工委書記,縣(市、區)長或常務副縣(市、區)長兼任管委會主任。二是建立工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聯席會議制度。每月或固定時間,由市委改革辦組織,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重點工業園區、園區所在地縣市區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參加,舉全市之力解決工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盡快出臺園區的各類規劃。加快編制出臺《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總體規劃》《榆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榆林市現代產業體系規劃》。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產業園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各園區管委會加快完成園區總體規劃修編和報批工作,加快推進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和省級工業園區申報工作。各工業園區、縣市區要按照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方案開展招商引資,不明確的提請市政府相關部門研判,避免同質化競爭。

(三)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各縣市區政府加快研究出臺所轄園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授權、委托和“見單跟章”事項清單,進一步明確工業園區相關職能權限,編制園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流程清單。園區管委會主動與審批局對接,在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園區審批窗口”或在園區設立政務服務大廳,政務服務中心指派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園區行政審批事項的集中受理、組織協調和幫辦代辦工作。

(四)大膽改革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一是打破現有機關事業單位用人體制,除主要領導由同級黨委、政府領導兼任并配備一名常務副主任外,其他人員一律實行聘用制,形成良性競爭機制,實現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原有人員首次聘用不上,由同級政府安排。人才引進方面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二是加快推行薪酬制度改革。薪酬待遇在崗位競聘時予以明確,實行一崗一薪、以崗定薪。明確崗位的同時,明確崗位職責、目標任務、聘用條件、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及年績效增資比例;竟べY不低于同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按月發放;崗位績效工資按考核實績發放。引進的人才按照“以事取酬”原則,實行一事一薪或科研項目入股取酬。

(五)全面實行市場化運營模式。一是縣市區管理的園區如果固投和產值都達不到全縣區10%以上,建議撤銷園區管委會,引進專業化公司運營,或成立園區開發建設公司,通過控股、參股、相互持投等方式,吸收民間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公司,完全市場化運營。二是工業園區要全力推進園區“五個一體化”建設。按照全市總體規劃科學編制園區規劃,統籌園區要素,以公用工程集中建設、專業運營、統一管理的方式,建設一體化的供排水、蒸汽、工業氣體、公共管廊和倉儲罐區等公輔設施,為符合產業規劃的項目入駐提供可靠公用工程保障。

(六)加強和規范園區派駐機構管理。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等垂直管理部門的園區派駐機構人事和業務管理要以派出機關為主,考核以園區為主,派駐機構經費由派出機關撥付;跨行政區域的派駐機構管理范圍要及時確定,同一園區不能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一部門派駐機構來管理。依法難以授權、委托或向園區派駐機構行使的行政職權,由相關部門派出熟悉業務的科長作為“首席代表”進駐園區靠前服務,全力推動實現“園區事園內辦”。

(七)提高園區安全環保生產水平。建立市、縣(市區)、園區三級安全環保立體化協作化監管體系,推動安全環保應急工作智能化、自動化、封閉化?茖W規劃建設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和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廢物、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高水平的應急管理中心,實現轄區數據全集成、監控全覆蓋、值守全天候、應急聯動一鍵響應,確保工業園區安全平穩運行。


(市政協環資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525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