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調研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調研報告

關于榆林市脫貧攻堅情況的調研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066次     時間:2020年04月09日

為積極化解新冠肺炎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根據省政協的總體安排,3月24日至25日,省政協副主席王二虎帶領部分省政協委員赴榆林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榆林市政協主席劉春橋,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賈正蘭陪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榆林市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的進展情況

榆林全市12個縣市區全部是革命老區,其中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橫山、定邊8個縣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除定邊縣外,其他7個縣區同時是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2014年底,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28萬戶48.63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6.34%。2017年數據清洗之后全市剩余貧困人口9.03萬戶22.91萬人,貧困發生率為7.7%。目前,榆林市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9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39.6萬人脫貧,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了根本解決,全市剩余貧困人口1.8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

在調研中發現,榆林市各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研究部署全年脫貧攻堅工作,制定出臺了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研究完善了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分析應對機制,制定出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條措施及市委貫徹落實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實施意見。市委書記戴征社、市長李春臨等市級領導多次深入基層檢查指導工作;市委常委班子成員下沉一線包抓縣區,檢查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深入縣區,排查脫貧退出問題和短板?偟膩砜,榆林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特殊時期,狠抓“工作部署、督查督導、工作落實、排查清零”四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效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報告的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疑似病例16例均已排除。從2月21日至今,全市實現新增病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零增長,為疫情較低風險區。涉及脫貧攻堅方面,截止目前,我市貧困人口、扶貧干部沒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

(二)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恢復有序。2019年底,全市務工就業貧困人口11.3萬人。截止3月18日,返崗務工的貧困人口已達8.05萬人,占去年底務工人數的71%。其中,省外務工人員0.71萬人,省內縣外務工人員3.97萬人,縣內務工人員3.35萬人。跨省點對點輸送貧困勞動力100人,目前還有意愿外出務工貧困人口5.4萬人。有各類扶貧龍頭企業115家,已復工84家,復工率73%,復工總人數2159人,其中已復工的貧困人口數235人。共有扶貧車間57家,已復工44家,復工率77%,其中復工的扶貧車間吸納就業人口1237人,其中貧困人口為353人。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產生收益金額1318.26萬元,設置公益崗位773個,安排貧困人口就業1169人。

(三)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情況良好。2020年,全市計劃安排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29.58億元,實施項目3832個,其中產業類2134個,基礎設施類1576個。截止目前,基礎設施類項目已開工226個,開工率14.34%。未開工項目主要受氣候條件制約,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4月份解凍后隨時開工。產業類項目已開工413個,開工率19.35%。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共266家(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龍頭企業71家,市級龍頭企業191家),截止3月18日,累計復工173家(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52家、市級龍頭企業118家),其中加工型企業74家,生產型企業99家,復工率65.1%,共設農民工崗位6550個,已復崗2137人,復崗率32.7%。  

(四)滯銷農畜產品逐步消化。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共266家。目前,涉及農畜產品銷售的有162家。自疫情發生至今,累計實現銷售收入7362.95萬元。但當前農產品庫存量仍然較大,其中雜糧20861噸、各類油料1530噸、紅棗5620噸、蘋果319噸、有機肥10900噸、中藥材414噸、各類酒1717噸、飼料438噸、種子260噸、豬肉等畜產品100.5噸、雞蛋162.3噸。

(五)春耕備耕農資供應充足。截至目前,從種子儲備情況來看,預計我市年度雜交玉米需種量600萬公斤,市內種子企業和經營門店已調運儲備種子達461.775萬公斤,品種可選擇余地較大,完全滿足用種需求。從化肥儲備情況來看,預計全市春季需肥實物量約30萬噸,目前已調用化肥11.2459萬噸、農藥566.7噸、農膜2187.03噸。當前,我市神木、府谷肥料企業均保持正常生產,周邊省市肥料企業生產正常、庫存充足,待調運全面正常后,完全能夠保障春耕生產需求。從農田機械準備情況來看,目前全市春耕前檢修農機具3.8486萬臺(套),能確保及時投入春耕生產。

(六)移民搬遷、住房和飲水安全有序推進。移民搬遷方面,全市“十三五”易地搬遷13273戶46154人,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已全部入住。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項目共6個,目前正在推進前期手續辦理或進入招投標程序階段,4月份將陸續開工建設。危房改造方面,建檔立卡貧困戶、四類重點對象均有安全住房,沒有危房改造任務。安全飲水方面,監測了224處供水工程的水質全部合格,未發現有影響保障供水安全的問題。

(七)因疫情返貧致貧影響較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市扶貧辦第一時間組織縣級扶貧部門對貧困戶受疫情影響情況進行排查,貧困人口中沒有確診、疑似病例。期間,隔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人,居家隔離2人,現已全部解除隔離,無因受疫情影響返貧和致貧戶。

(八)低保、醫保、救助供養等兜底均有保障。農村低保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農村低保對象8.5萬人,其中納入扶貧建檔立卡的有6.01萬人,為低保貧困戶發放低保資金5580萬元;為3.02萬建檔立卡低保戶發放分類施保金2790萬元。認定兜底保障對象1.8萬人。救助供養方面,全市共有農村特困供養人員12944人,其中納入扶貧建檔立卡范圍12161人,發放供養資金2105萬元。健全完善了臨時救助“分級審批”“先行救助”和“主動發現”工作機制,支出2000萬元為1.05萬人次困難群眾解決了突發性重大困難。醫療保障方面,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和實地走訪中發現,當前榆林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個有弱項、四個支撐不夠”上:

一是“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有弱項?h鎮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有待提升,部分貧困戶慢性病簽約服務流于形式;異地搬遷和危房改造總體完成,但安置點社區管理不夠規范;部分貧困戶雖然飲水安全有保障,但受水源制約,水窖水質不夠穩定,季節性缺水依然存在。

二是產業發展對脫貧攻堅的支撐不夠。一方面是受生產條件局限,榆林市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六縣山區,致貧原因復雜,自然生態條件差,靠天吃飯,山大溝深,以傳統產業為主,生產經營粗放,土地集中整治難,發展集約化和機械化現代農業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另一方面是受勞動力局限,部分縣區常住剩余人口勞動力嚴重不足,年齡偏大、勞動力弱,但是這部分群體有發展產業的愿望,且占有相當比例,但無法承擔產業振興的重任,全市在冊貧困戶中,整戶無勞動力的共2.8萬戶,占39.5%,鄉村一級人才、勞力資源匱乏已成為限制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部分企業和項目不能開工或開工較晚,對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造成影響,使得“產業發展對脫貧攻堅的支撐不夠”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三是村集體經濟對產業扶貧的支撐不夠。在貧困地區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中,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提升效果暫不明顯;在盤活集體資源、入股或參股、量化資產收益等渠道,對集體經濟收入的帶動有限,帶貧效果不明顯。同時,技術創新、農技推廣力度還不夠大,使得村集體經濟發展還處于低端化階段,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深加工滯后,生產經營主體培育不足,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甚至由于嚴格質量檢測體系,難以進入市場銷售,生產技術水平亟待提升。

四是市場推廣對農產品銷售的支撐不夠。在此次新冠肺炎影響下,榆林162家涉及農畜產品銷售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都存在農產品庫存量較大的問題,部分貧困村扶貧產品銷售難,山地蘋果、小米、紅棗、雜糧等不同程度存在積壓、滯銷現象。除疫情影響之外,究其根本原因,更主要的是市場主體不夠強、市場機制不健全、市場推廣不成熟的原因。榆林屬于雜糧、果類等優質生產區,但農產品品牌營銷各自為陣,“榆林尚農”等公共區域品牌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未形成品牌優勢,市場競爭力亟待提升。

五是扶貧扶志對貧困戶內生動力提升的支撐不夠。榆林雖然在扶貧扶志方面有很多創新舉措,但貧困戶教育引導還不夠到位,走訪中發現,部分貧困戶脫貧主體意識不強,思想觀念沒有得到有效轉變。個別縣區新民風建設推進力度不大,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扶志六法運用不充分,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手段較為單一,貧困戶“等靠要”思想依然難以得到根治。

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產業扶貧。產業發展有它的特殊性、復雜性、周期性,要正確的看待產業扶貧,產業扶貧的成績常常不是立馬可以見效的,很多產業發展都有周期,種植業、養殖業等形成優勢產業鏈都需要一個過程,即便是短期產業,要讓貧困的農民掌握技術,然后形成穩定的市場渠道,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對產業扶貧的考核和評價應該以貧困地區、貧困戶增收為目標導向,遵循市場規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要給予產業發展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防止急功近利,被詬病為形式主義,造成返貧現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要抓住春耕、春種關鍵時期,引導、支持和幫助貧困群眾抓好當前春耕備耕工作。加快特色產業培育,支持有勞動能力、因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貧困群眾,積極恢復生產,開展生產自救。

(二)更加重視科技扶貧。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產業扶貧“科技含量”,實現脫貧攻堅的可持續性。在“軟”支撐方面,要繼續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全力推動科技人員下基層,“領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賺”,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發揮人才、成果、基地等方面的優勢,為貧困地區培養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發布一批“農村科技口袋書”,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將科技優勢與貧困村產業開發深度融合。在“硬”支撐方面,要打造貧困地區創業載體,在貧困縣區建設“星創天地”和科技園區,發揮星火科技12396、農技110、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服務站等作用,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開放性綜合服務平臺,引進和孵化一批科技型企業,推進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三)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從點上來看,要將成為全國首批推廣的20個產改先進典型之一“榆陽模式”總結好、推廣好,要加快推進橫山山羊、吳堡掛面、佳縣紅棗酒、定邊馬鈴薯、清澗粉條等產業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明顯、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典型范例在全市推廣覆蓋。從面上來看,要整市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壯大集體經濟“強村計劃”,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完善市級“三資”管理信息平臺,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制度體系,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四)切實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根據中省關于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要求,抓住化解此次疫情影響拉動消費市場的契機,發揮榆林國企眾多、民企活躍的優勢,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線上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銷售渠道,加大對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力度,扎實推進電商扶貧工程,進一步提高扶貧產品電商銷售份額。線下動員機關、學校、醫院、銀行、企事業單位、軍分區等部門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切實解決貧困縣區增產不增收、銷售渠道窄、標準不統一、組織化程度低、宣傳推廣不足等突出問題,使得貧困戶脫貧有尊嚴,收入可持續。

(五)努力激發內生動力。要繼續開辦“農民夜!薄暗赖轮v堂”等,每年對貧困人口進行全覆蓋培訓。對“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戶,由鄉鎮組織,以村為單位,舉辦學習班集中教育培訓。要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模范脫貧戶等評選,強化正面引領。充分發揮“扶貧扶志勵志基金”和“愛心公益超市”作用。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機制,有效調處貧困群眾婚姻家庭、鄰里矛盾等糾紛。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高額彩禮、子女不贍養老人等問題進行專項治理。要鼓勵支持各縣市區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動員貧困群眾投工投勞增加收入,積極化解疫情對貧困群眾收入的影響,有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六)全面建立防返貧機制。建立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預警機制,全面摸底分析匯總全市易返貧群體基本情況,依據致貧原因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險分析,重點鎖定無勞動能力、因病致貧、單獨老人戶等特殊群體。針對易返貧群體的致貧特點,在產業、就業、社保等方面給予傾斜性支持,切實鞏固脫貧成果。堅持系統思維,找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結合點,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對脫貧貧困戶加大貧困監測力度。充分利用系統分析、實地研判等手段,加大易返貧群體信息監測力度,及時掌握相關情況。

(七)積極關注非貧困村。榆林市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居住在非貧困村,現在扶貧的人力、物力、財力主要投向貧困村,而非貧困村投入偏少,要及時出臺相關支持性政策,向非貧困村選派駐村干部,加強非貧困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加大非貧困村脫貧攻堅支持力度,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做好系統謀劃,統籌兼顧,實現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


(市政協教科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091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