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視察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視察報告

關于推進我市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視察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2174次     時間:2022年09月15日

根據市政協年度協商計劃安排,6月下旬,王志強副主席帶領市政協經濟委、部分市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我市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到市郵政管理局及相關快遞企業等進行視察,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一)行業貢獻日益凸顯

2021年,全市快遞業務量完成2067.14萬件,同比增長23.95%,快遞業務收入完成4.53億元,同比增長32.99%。快遞業務投遞量完成18573.48萬件,同比增長30.17%。全市現有快遞品牌10個,快遞服務網點1080個,菜鳥驛站330余家,網路條數145條,路長2.88萬公里。全行業擁有各類車輛2124輛,從業人員達5288人,年服務人次超過2.5億,年人均快遞使用量逾70件。全市現有快遞物流園區5個,除清澗縣由政府出資建設外,其余榆陽區、府谷縣、綏德縣、定邊縣快遞物流園區均由第三方投資建設。目前定邊、靖邊、神木、府谷各寄遞企業主要經由西安直達,其他縣市區主要經西安、太原達到榆林集散,分揀運輸到各縣市區網點。

(二)行業發展質效不斷提升

一是市縣鄉村四級配送體系不斷完善,快遞下鄉進村覆蓋率、行政村直接通郵率、縣級城市黨政機關黨報黨刊當日見報率均達到100%。二是陜甘寧蒙晉交界快遞物流樞紐中心取得階段性成果,京東榆林共享經濟產業園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建設并投入運營,榆林順豐、中通、圓通、京東等5家品牌快遞企業入駐。三是“郵政快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暢通我市紅棗、小米雜糧、羊肉等農特產品銷售渠道,現有4條航線用于外銷本土農特產品, 2021年全行業帶動農特產品銷售額41470.35萬元,帶動快遞業務量822.94萬件,帶動快遞業務收入6506.46萬元。

(三)行業安全形勢不斷鞏固

一是夯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把寄遞渠道關口,全市配置安檢機94臺,實名收寄率持續穩定在99.5%以上。涉槍涉爆、涉恐涉毒、;穼m椪喂ぷ髟鷮嵧七M,省十七運等重大活動寄遞安保工作有序部署。二是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郵政快遞業生產操作規范建議及工作指南,做好進出港郵件快件消殺和從業人員基本防護以及國際進口郵件處置等工作。

(四)快遞員權益保障有所改善

統籌推進末端派費核算、職業發展保障、社會保險參保、集體合同落實、非公黨團建設等各項工作落實。指導行業協會與行業工會聯合會簽訂集體合同,明確快遞員工資薪酬、休息休假、勞動衛生安全、女職工權益保護等多方面權益。堅決遏制以罰代管,督促各品牌落實好“0.1元派費”直達,保護快遞員合法收入。設立快遞員法律援助站,實現快遞員群體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詢服務全覆蓋。

二、存在問題

(一)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

全市郵政快遞業務量突破2億件,規模以上快遞企業9家,但全市目前尚無綜合物流商貿園區,也無一確定地塊指定為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嚴重影響快遞中轉效率和規;l展,與打造陜甘寧蒙晉交界快遞物流樞紐中心存在較大差距。京東共享產業園項目現有5家快遞企業入駐,目前前期手續尚未全部辦理完成。其余快遞企業均租賃老舊庫房、廢舊工廠等分撥場地運營,面臨電線老化、消防不達標等嚴重安全隱患。由于我市總體規劃調整(新的規劃西環線以東500米為綠廊),現有郵政郵件倉儲(處理)中心、西北物流集散中心、京東共享經濟產業園3個項目都在綠廊范圍內,面臨無法再建、擴建或者拆遷的問題,項目由此擱置、無法推進。

鎮村兩級快遞綜合服務站點建設推動難度較大,缺乏物流資源集聚集地,運輸組織固有場所較少,導致難以整合物流資源,不利于節約成本和提升效率,尤其定邊、靖邊、神木、綏德、子洲等縣區建設快遞園區需求迫切。

(二)服務關聯產業能力有待提升

行業服務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差距較大,對接廣度和深度不夠、保障能力不強,產業協同效應和聚焦效應未充分發揮,與地方優勢產業、支柱產業關聯度不高,嵌入產業鏈程度不深,產品體系和服務鏈還不能適應個性化定制的發展趨勢。

(三)企業末端網點運營不規范

一是郵件快件拋件、踩踏、著地擺放等問題依然存在,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將快遞投入驛站、快遞柜,甚至放在小區物業門口等現象比較普遍?爝f丟失損毀時有發生,延誤損壞賠償難問題突出,消費者投訴處理渠道不健全,服務滿意度有待提升,影響終端用戶。二是快遞投遞車輛通行難、?侩y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在擁堵和限行路段、區域,仍未能享受優先通行便利,已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投遞時效和消費者的用郵體驗。

(四)行業監督力度不足

一是監管力量薄弱?爝f行業的主管部門郵政管理局僅設市級機構,人員編制少,卻需承擔行業發展、郵路安全等多重職責,監管力量嚴重不足,尤其對縣域寄遞企業安全監管工作存在“鞭長莫及”的監督困境。二是由于行業發展迅速,現有行業監測平臺已經無法滿足日常監管需求,比如不具備疫情防控在線功能,不能搭載“快遞進村”打卡系統。

(五)快遞從業人員能力有待提升

快遞業務技術含量低,企業多數雇傭農村轉移勞動力、失業人員等,缺乏工作技能、職業素質和崗位精神的培訓,薪資待遇不高,員工流動性大,服務質量不高?爝f企業管理層本身素質不高,導致管理松散?爝f員群體職業歸屬感不強、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在改善生產條件、融入城市生活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困難。

三、意見建議

(一)強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規劃布局全市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明確項目建設用地地塊,積極協調項目前期手續尤其是土地手續辦理,加快推進現有項目建設進度,滿足全市快遞企業生產運營需求。協調解決郵件倉儲(處理)中心、西北物流集散中心項目用地問題,合理規劃各縣區快遞企業項目建設用地,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協調將陜甘寧蒙晉交界快遞物流樞紐中心建設納入榆林市國際綜合物流園區(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榆林分中心)總體規劃及建設范疇,大力推進快遞分撥中心建設。

加快推動縣級快遞物流園區及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將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納入地方政策和資金支持范疇,對站點建設、配送車輛購置及農產品上行等給予財政補貼。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前期規劃,提交規劃方案,同時配合相關部門完成好物流園區場地選址、部門對接等工作。

(二)加快產業聯動發展機制

強化農村寄遞物流與農村電商、交通運輸等融合發展,補齊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提升“快遞進村”服務水平,完善農產品上行發展機制,將農村電商納入全市產業建設體系,助力精準實現鄉村振興。針對榆林農產品寄遞尤其是新鮮羊肉、應季水果,定制化開展產地直發、冷鮮直寄、專線運輸等寄遞服務,通過定制包裝、立體運輸、優先中轉、營銷賦能、特征碼追溯等方式,滿足不同群體服務需求。因地制宜開展一體化、供應鏈入廠服務,穩步提升郵政快遞業服務本土企業的深度和能力。督促快遞企業規范完善服務范圍基礎地址庫,推動與電商平臺系統對接。

(三)開展企業末端網點治理工作

一是改善網點發展環境,規范末端投遞行為,防范和治理拋件、踩踏、著地擺放等問題。通過百姓問政、12345熱線、局長熱線等形式拓寬申訴渠道。建立快遞公司等級評定制度,對于受投訴較多的快遞公司,經查實后責令整改,并將網絡監管系統與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掛鉤。二是加強快遞車輛規范管理,對符合標準的快遞專用車輛,由市郵政管理部門按照“統一車型、統一編號、統一標識、人證對應”的原則進行備案登記管理,公安交管部門科學合理劃定快遞服務車輛準行時段、路段,允許其在劃定的范圍內通行,逐步解決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通行難的問題。

(四)加強快遞行業監管

一是強化監管力量。各縣市區比照市級郵政業安全中心成立縣級郵政業發展中心,開展本地區郵政業安全生產監督、統計等工作,補充行業監管力量,減少我市郵政快遞業發展面臨的風險隱患和不確定因素。二是升級改造市郵政業監管與服務平臺。政府給予資金保障對平臺進行升級擴容,補充數據資源共享系統,補建應急指揮系統,強化數據中心服務能力、安全防護能力和存儲能力,融入物聯網設備系集成、GIS地理服務、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高新技術。

(五)加強快遞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對各快遞企業進行安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規范操作指導,努力提升規范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從而提升全行業整體服務質量。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快遞從業人員的工作素養。快遞公司加強與客戶的互動,設立隨機回訪制度,并將此回訪意見作為公司服務水準的重要內容,納入快遞公司等級評定范圍。進一步強化快遞員群體權益保障工作,在全市形成對快遞員理解、尊重、關愛的良好社會氛圍,增強快遞員行業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


(市政協經濟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49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