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及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情況的視察報告
根據市政協年初工作安排,7月15日上午,市政協社法民宗委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在曾德超主席、任靜波副主席的帶領下,對我市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及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先后到榆陽區文化南路棚戶區改造現場、青山路街道文化路社區等處實地視察,并召開了協商座談會,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進展情況
棚戶區改造是作為提升榆林城市品位、造福榆林人民的大事業,是建成陜甘寧蒙晉最具影響力城市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決策,啟動了西沙文化路南路片區的改造項目,交由榆陽區政府具體負責實施。文化路南路棚戶區改造項目于2022年3月25日啟動,征收范圍東起文化南路、西至由北向南分別為榆林大道、建榆路、尚德名苑小區東圍墻巷,南起榆陽西路,北至人民西路,征收占地面積895.11畝,拆遷建筑面積約57.45萬平方米(其中商業約9.68萬平方米、住宅約47.81萬平方米),計劃分四期實施。該項目是榆林城市建設史上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具有里程碑意義。目前,項目一期的征遷工作僅用43天已完成,房屋拆除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拆除,各項工作正在順利開展。計劃今年12月底前完成道路拓寬改造項目并通車,同步完成項目二、三、四期土地征收任務。
(二)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情況
社區服務中心作為服務群眾,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市委、市政府對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非常重視,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意見,強化工作舉措,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榆林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于2022年全面啟動,在八個片區控規的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15分鐘生活圈居住區的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的用地布局。目前,在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中已把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納入規劃,《榆陽區棚戶區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中明確提出,小西沙片區建設社區服務中心3個,其中青山路街道辦規劃鄰中心A類一處,位于青山路北,文化路西,用地面積約20.3畝;鄰中心B類一處,位于青山路南,建設路西,用地面積約5.7畝。崇文路街道辦規劃鄰中心A類一處,位于聚才路南,文化路東,用地面積約9.8畝。與棚戶區改造項目同步實施建設。
二、整體評價
通過實地視察和協商座談,視察組認為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工作進展非常順利,社區服務中心規劃也較為合理,反映了廣大市民群眾改善住房條件、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強烈意愿,也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履職擔當和為民情懷。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視察組認為在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和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整體方向上,要繼續踐行超前規劃,科學布局的工作理念,著力破解當前建設和長遠規劃、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難題,助推榆林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城市面貌品質雙提升。
三、幾點建議
(一)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方面
1.科學編制規劃,統籌謀劃棚改。建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啟動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建設規劃,統籌考慮中心城區幾大棚戶區組團改造,如東山、南郊、紅山等片區,編制各組團的棚戶區改造建設規劃,并制定近期建設計劃,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棚戶區整體改造建設。這樣既能徹底改善城市建設面貌、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也符合市委、市政府對城市有機更新的要求。通過人居環境的改善,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廣大市民的文明意識提升,對創建榆林全國文明城市也將有著積極的推動效應。
2.提升棚改品質,助推城市更新。建議相關部門在規劃設計的細節上,注重棚改區新建建筑的風貌特色,從建筑的風格、形態、色彩等方面挖掘體現榆林特有的文化內涵。在西沙片區的改造中,考慮到西沙片區接壤高新區新城區,可以多體現一些現代建筑設計原素。濱水西岸與老城區、老城墻隔河相望,應該運用一些與古城相呼應的元素,并在建筑天際線上不宜過于高大突兀,影響古城周邊整體環境和建筑美感。在棚改區建筑施工時應該注重新的建筑科技手段應用,做一些嘗試性的突破,如使用裝配式建筑、綠色節能建筑等,打造榆林中心城區建筑科技手段運用的“樣板房”。
3.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基礎設施。建議相關部門在編制規劃落地后,既定的規劃一定要嚴格執行實施,杜絕擅自調整、修改規劃的行為,以免引發拆遷戶不滿情緒導致的群體上訪事件發生。同時在棚戶區改造建設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根據市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造,不能急于求成。在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設中,要對學校、商貿區、醫院等人流密集區重點研判,提前規劃立體交通、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工作理念落到實處。
(二)社區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方面
1.科學合理布設點位。棚改區現有設計規劃的社區服務中心或鄰里中心點位布設相對較少,特別是面對大規模的城市居民區、龐大的市民群眾服務群體,再加上城市老齡化和生育政策的調整,“一老一小”的問題,未來都需要社區服務來幫助群眾解決。因此建議,相關部門要充分調研論證,超前規劃,合理的多布設一些社區服務中心點位,充分考慮社區服務、功能、空間的留足,彌補過去城市建設中的“歷史欠賬”。
2.提高社區建設標準。今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榆林市城市社區服務用房和養老陣地建設兩年行動方案》,方案中明確要求“擬新建小區應根據《城市居住區劃設計標準》配建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服務用房”、“社區基礎設施按照每百戶居民擁有不低于30平方米標準進行建設”,建議在棚改項目建設中,嚴格執行政府政策文件,按照標準進行配比建設,將部分社區服務用地并入安置居住用地,社區服務用房在住宅樓底商業中統籌解決,同時統籌規劃養老、托幼、黨群陣地等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3.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榆林中心城區共有103個城鎮社區,占全市城鎮社區總量的39%。社區體量整體上看不少,但有些社區存在服務功能不足、服務內容不多的現象。雖然現在不少社區建立了社區服務站,但社區服務整體水平仍然偏低,存在服務領域不寬、服務設施不足、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投入不多等問題,很多社區陣地淪為了“麻將館”、“象棋攤”。建議民政部門要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加大社區文化教育投入,可以通過開展道德講堂、基層宣講、文藝匯演等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讓老、中、少不同年齡的社會群體都能融入社區活動中,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充分發揮社區服務助推社會治理的重要功能。
(市政協社法民宗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