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視察報告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視察報告

關于菊芋產業發展的考察報告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4131次     時間:2021年10月15日

為探索榆林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市政協惠德存副主席帶領經濟委、部分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菊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先后走訪了中科院研究所、北京菊芋產業研究院,與杜昱光、殷洪等專家進行了會談研討,8月份赴定邊縣菊芋種植基地、榆陽區金雞灘鎮智慧生態農業項目、商洛市商州區菊芋種植基地和數字化加工廠進行實地調研,并召開了調研工作座談會,F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前景

菊芋, 俗稱洋姜、洋蔓菁,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為世界三大健康糖源之一。耐寒、耐旱,在瘠薄土壤、沙漠地區、丘陵地帶均可種植,且種植成本低、管理簡單、無病蟲危害和農藥污染。菊芋全身是寶,塊莖富含果糖多聚物,可生產菊粉、低聚果糖、高果糖漿,具有控制血脂、降低血糖、防治便秘、促進礦物質吸收、防止腐生菌生長、減肥等功效;可生產天然益生素,廣泛應用于醫藥行業和飼料添加劑行業;還可通過轉化酶將能源糖轉化為乙醇、丁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或生物材料。莖葉是優質的粗飼料。嫩葉屬高檔蔬菜,可制作罐頭;ǖ纳镡}含量豐富,可作為花茶沖泡飲品。

歐洲是菊粉最集中的產區,菊芋(苣)種植面積達數萬公頃。當前,全球食用級菊粉的總產量約為35萬噸,其中西歐產量30萬噸,智利4萬噸,而菊粉目前在歐盟市場的消費量為每年22萬噸,北美8萬噸。與國外相比,菊芋在我國只有零星種植,多用來加工腌菜食用,附加值低,利用量小。我國于1998年開始進行菊芋產業化研究和開發,2007年菊芋法菊粉技術中試生產成功,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從2001年起,受國家經貿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青海、寧夏、甘肅、江西、湖北等省將菊芋作為新的農業經濟作物加以推廣種植,發展種植面積幾十萬畝,在西寧市建成國內首家菊粉加工廠。

我省商洛市商州區菊芋種植、數字化制造成果顯著。該區從2017年推廣試種到現在,菊芋種植面積穩定在4-4.5萬畝,產量5萬噸以上,產值8000余萬元。年加工菊芋10萬噸,生產菊粉6000噸及纖維飲料、軟糖等終端產品,年產值3.6億元,帶動全市約3萬農戶增收致富,其中1.44萬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我市榆陽區金雞灘鎮智慧生態農業項目菊芋產業計劃投資5億元,推廣種植菊芋8萬畝,年收購加工菊芋25萬噸,實現年產1.5萬噸菊粉,2萬噸菊芋粉,副產1.5萬噸益生飼料的產能。目前,項目論證可研設計都已完成,處于征用土地啟動階段。

菊粉優良的益生作用,以及對諸多慢性病的康復治療效果,使它成為大健康產業研發和應用的熱點之一。菊粉產品供不應求,暢銷國內外市場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據統計我國擁有7000萬的肥胖癥患者、1.3億的糖尿病患者,2億~3億人有高脂血癥,相關營養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斷上揚。未來十年內,全球食用菊粉消費量將超過一百萬噸,占世界膳食纖維消費總量的百分之五。我國菊粉未來將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增速發展,巨大的市場缺口將為菊粉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菊芋也可加工成營養價值很高的綠色飼料,在全面禁止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大背景下,該行業每年360億元的市場空間全部留給了抗生素的替代品--益生素。菊芋殘渣是比較理想的抗生素綠色新型替代品。

二、發展菊芋產業的意義及優勢

(一)發展菊芋產業的意義

一是社會效益好,可促進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榆林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農林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后,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菊芋產業,擴展了綠色礦業發展的內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資源富集、生態本底脆弱區域的生動實踐和創新,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重要指示的現實需要。

二是生態效益顯著,可發展有機生態農林業。菊芋根系發達,繁殖速度快,可達到固沙、治沙,改變荒漠化的生態效果。莖葉枯落后經分解成為肥料,對改良土壤、增強有機質含量、改善沙地結構有重要作用,進而為退沙還田、還林創造有利條件。有科研院所多年實驗證明,種植過菊芋的鹽堿地,可間種棉花、玉米等經濟作物,收獲多重效益。菊芋適宜在我市中低產田種植 ,也可在渠邊、路邊零散土地種植,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地利用。

三是經濟價值高,可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菊芋年均畝產2000公斤以上,畝均收入2500-3000元,利潤比馬鈴薯高出20%以上,比玉米高出80%以上,而且種植投資少、回收期短, 具有極強的抗風險能力,可以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每個村種植100畝菊芋,至少幫助3個貧困戶帶動5個勞動力脫貧致富。菊芋深加工效益可觀,產值可達種植業產值的3-5倍。發展菊芋產品精深加工,有利于促進醫藥、化工、食品、保健品等相關工業的發展,從而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菊芋花期長,花朵艷麗,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菊芋花開時,可帶動我市旅游觀光業的發展。

馬鈴薯、玉米、菊芋效益分析表

作物 投入(元/畝) 畝產(公斤) 單價(元/公斤) 畝收入(元/畝) 利潤(元/畝)

馬鈴薯 3500 4000 1.2 4800 1300

玉米 750 750 2.2 1650 900

菊芋 900 2100 1.2 2520 1620

(二)發展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榆林位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還是陜甘寧、呼包銀榆、“三西兩東”三大國家經濟戰略區域交匯之地,承東啟西、連接南北,交通便利、物流通達、信息暢通,為榆林菊芋產業區域合作和市場開拓提供了有利條件。二是自然條件優勢。榆林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通風透光好,有利于菊芋塊莖膨大和干物質積累。沙化和半沙化土地較多,土壤富含鉀,具有大面積種植菊芋的良好條件。中科院曾在全國試種菊芋,榆林為最適生區。榆林市撂荒耕地面積100多萬畝,主要分布在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溝壑區等偏遠、交通不便的分散地塊及沙地、鹽堿地等類型區。菊芋耐鹽堿、耐瘠薄的生長習性可以充分利用撂荒土地,增加菊芋產量。三是能源富集區經濟優勢。我國有關科研院所已經積累了菊芋種植大量的實踐案例,但缺少規;a經營,缺少資金的有力支持。榆林是能源大市,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4089.6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06.22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682元和14319元,具備了財政支農,以工補農的財力基礎。四是菊芋種植歷史優勢。榆林菊芋種植歷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市12個縣市區,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區、土石山區、白于山區均有零星種植,農民很早就已經掌握菊芋的種植技術和生理習性。

三、意見及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從維護全民健康的高度看待菊芋產業發展。菊芋不是大眾主糧作物,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營養保健型產品。倡導大眾補充膳食纖維,對健康國民、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具有重大意義。二是研究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做好菊芋產業發展規劃,并在創新研發、土地供應、稅費減免、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扶持菊芋產業發展。加強菊芋種植、加工利用和相關健康食品的法規、標準建設,引導行業有序發展。三是發揮我市農業研究所技術研發優勢,農技推廣中心示范推廣作用,做好技術支撐及宣傳推廣工作,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輔助工作。四是落實資金保障。統籌鄉村振興配套銜接資金,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推動資金向菊芋產業培育聚攏,項目向現代農業發展聚合。啟動荒漠化治理資金、礦山生態修復資金等,鼓勵農業基金、社會資本投入菊芋產業,引導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菊芋產業開發。

(二)加強示范引領推動產業鏈集聚發展。一是將菊芋產業發展作為榆林市的農業特色產業,科學規劃,先行試點,市場化運作,分批推進,逐步建立菊芋種植、養殖、加工全產業鏈。二是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開展菊芋三產融合的試點示范,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農民參與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推進菊芋產業發展的市場運作機制,加快構建菊芋全產業鏈開發制造體系,促進菊芋產業向規模、協同、高端、智能方向發展。同時,借鑒商洛模式,政府給予種植補貼,派出專技人員現場指導,各部門聯動實施訂單收購,全力推動榆陽區金雞灘鎮智慧生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試驗示范區項目落地。三是在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及時歸納總結工作中的成效、經驗和不足,組織專家論證,制定出臺實施意見,逐步全面推廣,使我市成為以菊芋產業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桿城市,塑造菊芋城市品牌,全面建成以榆林為中心的健康糖都。

(三)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大新品種引進、改良與試驗示范,加快標準種植基地建設,提高菊芋種植科技含量。研究發展菊芋新技術,研發菊芋藥物、保健品及應用于安全食品生產的關鍵技術,積極申報保健食品證書,推動產品上市。研制菊芋生物農藥、可替代抗生素的菊芋飼料添加劑,實現菊芋生物農藥和飼料的產業化。二是積極引進菊芋種植、深加工等領域高端人才,打造項目科研團隊,為他們提供科研經費支持并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同時,大力培植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菊芋龍頭科技企業。三是建立和保持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菊芋產業研究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榆林學院、榆林特色作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團體的合作,充分利用科技優勢,推進與菊芋有關的科技成果落地,更好地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四)加強市場服務保障。逐步規范企業與農戶的產銷合同, 完善雙方的主體地位和相應的權利義務。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的技術服務,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 建立和完善市場預測系統。在生產全過程中為農戶和加工企業提供科技、市場供求及國內外貿易信息, 以適應科技現代化、市場國際化的現實需要。積極探索產銷直掛、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的流通方式, 提高營銷效率,拓展銷售渠道。擴大農業保險,積極將菊芋種植納入產業保險,降低種植風險,提高群眾積極性。

(五)加強優質飼草生產基地建設。隨著榆林羊子“雙千萬”工程推進,牧草對羊產業發展制約明顯,經調查,榆林優質飼草平衡兩年內將被打破。菊芋莖葉生物量大、塊莖營養豐富,畜禽喜食,為畜牧業良好的粗飼料來源。充分利用榆林荒沙林地、鹽堿地,在我市試種同樣具有抗旱抗鹽堿的甜高粱、蛋白桑等適口性、營養性強的植物,與菊芋全莖混合成供牲畜食用的混合飼料,已經有一些成功實踐。如果我市能夠加大投入,在飼料發展上闖出一條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又能解除我國飼料短缺難題的模式來,將為西北地區大力發展畜牧業提供可靠保障。


(市政協經濟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114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