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社情民意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582次     時間:2010年12月27日
      現代特色農業是依托當地鮮明的區域特點、獨特的資源條件和產品品質,通過使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生產工具、先進科學管理和經營體系,在較為廣泛區域內形成較強競爭力、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和諧并可持續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農業產業。榆林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統籌城鄉發展,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拉動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確保農村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為此,建議:
      1、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主導產業。按照抓大品種、抓大產業、抓大鄉村的思路,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主導產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按照“三沿三型”布局,以建設全省綠色現代特色農業基地為目標,全面實施現代特色農業“56965”工程,突出抓好“草、畜、薯、菜、糧、棗”六大特色優勢產業。
      2、加大對現代特色農業的財政支持力度。一是建立財政支農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支持“三農”的增長幅度不低于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二是建立財政支農資金引導示范機制。要把市場配置資源和財政支持多種手段有機結合,通過財政投入的示范引導作用,逐步建立政府投資、銀行貸款、民間集資和市外引資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建立起工業反哺農業、社會資金向農業農村投入機制,形成多元化投資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的新格局。三是整合財政資源,要形成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管理規范、運轉有序的資金使用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政府支持保護“三農”的能力和效率。
      3 、加快榆林市南部山區農業產業化建設。南部山區的資源優勢是土層深厚,土質較好,光熱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山坡和山頂通風性好,在山頂和山坡的林草和農作物抗旱性強。所以,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提高旱地農業生產水平,成為南部山區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的關鍵舉措?茖W合理地挖掘利用資源優勢,按照旱作節水農業的發展模式,走“立足生態建設、注重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民生水平”的路子。
市政協委員:劉曉明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29443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