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培育本土文學創作人才的建議
黨的二十大中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近年來,我市文學創作人才隊伍也依然存在新生代少、缺乏有效組織和平臺,活動經費不足,場地有限等情況。以榆陽區為例,雖然地處市中心,經濟繁榮,氛圍活躍,各行業基層都有不少文學愛好者想從事文學創作,但他們很少接觸到正式的創作培訓,也不具備專職寫作的條件,沒有創作理論知識,加之文學創作周期長、成本比較高、產出效益小、傳承難度系數較大,導致文學創作人才的流失,不利于高素質文學創作人才隊伍建設。
為此建議:
1.一是加大資金投入。設立高端文學人才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文學人才的引進補貼、教育培訓、承擔重大課題以及作品獎勵等工作的專項投入;設置專項經費,有策劃、有目的創作反映地方特色、提升地方影響力的作品。
2.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文化主管單位建立常態化培訓機制,深入調查研究文學創作人才成長要素,走訪文學創作人才成長需求,確定培訓重點方向,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每年分批次開展文學寫作課堂培訓、文學采風實踐活動、知名作家文學講座、重要作品文學研討等。同時大力開展網絡培訓,提升培訓課程的覆蓋面,讓更多基層文學創作者參與進來。
3.重視對本土協會的扶持。市作家協會、詩詞學會作為文學創作者的專業性社會團體,在發現、培養、宣傳本土文學創作人才工作中起著巨大的作用。主管部門盡力為他們提供創作交流場地,下撥?睿ㄟ^指導、扶持、鼓勵協會開展活動,挖掘、發現越來越多新人,不斷壯大文學創作人才隊伍。
4.豐富文學作品傳播方式。加強與專業媒體合作,為本土作者出版發行文學作品提供機會,大力推進文學創作向網絡化和數字化轉型,在注重技術利用的同時加強內容把控,讓數字技術與優秀文化相得益彰,堅持“走出去”策略,加強優秀文學作品的向外傳播,多層次、多角度展現榆林文學的樣貌和價值。
(榆陽區政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