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社情民意

石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需強力推動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1331次     時間:2021年05月17日

位于榆林神木的石峁遺址,是東亞地區已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是四千年前后中國北方區域性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多重中心的所在地,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起源地,對研究早期中華文明和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全新的意義。2019年4月,國家文物局將石峁遺址納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顯示了國家層面對石峁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視。

世界文化遺產要求對珍貴文物達到國家文物保護相關標準,而石峁遺址博物館自2018年動工建設,截至2021年1月底仍未完成內部裝修,征集流散文物和展陳設計等工作仍處于前期準備階段。石峁遺址不可移動文物體量極大,尤其是經過考古發掘后尚處于裸露展示的部分建筑,面臨較大風險,水害、鹽害、風化等自然病害仍無法有效遏制解決。

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與規范來看,石峁遺址在遺址本體保護和展示利用層面尚有巨大差距:

一是管理保護機構力量弱小。2015年9月,榆林市批準設立石峁遺址管理處,核定編制30名,截至2021年1月在編在崗人員只有16人,警務室僅有2名輔警,空崗比例接近50%,依靠現有人員僅能滿足日常保護管理工作,距離高水平管理保護展示利用尚有較大差距。

二是未成立省級和市級相關機構。2017年神木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申遺領導小組,榆林市級和省級的申遺指導機構截至目前仍未成立,部分涉及全局性的工作無法推動。

三是土地征收尚未正式啟動。石峁遺址保護地帶涉及集體土地約8000畝,戶籍人口1100余人。神木市于2017年啟動石峁遺址移民征遷工作,現有考古發掘土地和展示土地均為租用村集體土地,尚未明確土地征收指導原則,近幾年以來未取得實質性進展,F有考古、文物保護用地均為臨時租賃,共租賃集體土地500余畝,保護地帶內村民只能耕種淺根系苗木,并不得新建住所,文物保護管理壓力和村民生活困難較大。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艱巨、浩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方面利益,需要多層次、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僅靠一個縣級市的力量遠遠不夠,需要省級層面的大力支持。

石峁遺址作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實證標志,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行動。石峁遺址申遺是榆林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撐性項目,建議:從省級層面在組織保障、文物保護、項目建設、環境整治、營銷推廣等方面給予石峁遺址申遺更大的支持。

一、成立省、市級常設性申遺指導機構,組織專家團隊全程指導申遺工作;榆林市成立常設性申遺領導小組,列出工作清單和完成時間表,定期對涉及業務的單位進行調度和指導。

二、增加石峁遺址管理工作力量。結合石峁遺址工作需要,采取專項招聘、內部調動等方式配齊空缺崗位,做好石峁遺址組織保障。

三、加快石峁遺址保護和展示利用工作進度。組織常設型文物保護專業專家團隊,對石峁遺址作出整體或局部保護方案,為申遺工作奠定強有力前提。

四、立即啟動石峁遺址保護地帶土地征收。政府部門實地調研,研究判定土地征收安置補償最佳方式,盡快完成遺址移民征遷工作。


(民盟榆林市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068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