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近年來,由于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很多中小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多年來,我國各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從總體上來看,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發展的不均衡。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均衡,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較高,而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鄉村及少數民族地區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速度較慢,有的沒有起步,甚至還是空白。
二是名存實亡,流于形式。一些學校形式上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是沒有師資,沒有教材,沒有開展相應的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落到實處,沒有持之以恒堅持開展,甚至存在喊口號、走過場、撐門面,應付檢查的情況。
三是理解不夠,認識不透,產生誤區。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歸同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問題、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將校醫當作心理輔導人員等問題。
四是師資隊伍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特別是一些農村中小學均無專業師資。當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大多是半路出家,對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為此建議:
一是增加投入,加大科研力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必須做到科學評估、系統研究、科學落實。
二是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一門獨立課程,編寫統一教材、教參,制定統一的開課計劃、課時安排,統一配備師資。把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質量評估。
三是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聯盟建設。以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好的省市、地區、學校為先導,逐步擴大,加強溝通、聯合與協作,建設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庫,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加快校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貫通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四是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地位,并得到政策的支持。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編制、待遇、職稱評聘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從而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從政策上實實在在提高他們的地位,才能讓他們用心、安心、專心搞好這項工作。
五是經費的大力支持。要保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進行,就必須有大力的經費支持。唯有如此,師資的培訓、設施的配備、教學資料的購置、活動的開展才能得以保障。
六是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從本地本校實際出發,因地因校因人制宜,保證實效,切忌不顧實際效果的搞形式、走過場。
(市政協委員 張弛)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1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