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社情民意您當前位置:首頁 >>政協業務 >>社情民意

打造沿黃經濟帶 建設榆林經濟新的增長極

編輯:admin     來源:榆林市政協    點擊數:673次     時間:2016年07月04日


黃河流經我市府谷、神木、佳縣、吳堡、綏德、清澗六縣,由于地理、歷史、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我市沿黃區域總體來看仍是“經濟發展較慢的落后地區”。加快沿黃區域經濟發展,對于縮小我市區域差距,促進協調發展,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意義重大。

在戰略方面,沿黃區域發展缺少專門規劃。而涉及我市沿黃區域發展的規劃和戰略很多,國家層面的有《呂梁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等,省、市、縣的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及統籌南北協調發展的振南戰略等,但缺乏針對沿黃這一特定區域發展的專門規劃和戰略,導致沿黃區域發展戰略不夠清晰,發展路徑、目標、任務和措施不夠明了,部分干部群眾對未來發展感覺迷茫。

建議抓住“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契機,搞好頂層設計和規劃,實施沿黃經濟帶發展戰略。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沿黃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或組建由市直有關部門牽頭、沿黃各縣參加的規劃建設工作委員會,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區域范圍內的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盡快編制《沿黃經濟帶發展規劃》,按照統一規劃、明確分工、統籌安排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扶持措施和支持政策,進一步激發沿黃區域發展潛力和內生動力,逐步形成我市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二是做好規劃銜接。沿黃區域既是貧困地區,又是革命老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應與國家《呂梁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和《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相銜接,以便更好地爭取中省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

三是搞好先行試驗。可選擇部分區域或積極性高的部分縣率先建設沿黃區域示范經濟帶,為全市沿黃區域開發提供樣板和先期探索。

四是加大資金扶持。積極申請設立中、省、市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加大對沿黃區域生態補償力度,建立支持沿黃區域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綠色發展。

(市政協經濟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27870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