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創文工作

創文工作您當前位置:首頁 >>創文工作

全民數字閱讀時代將至 用戶已近3億人 市場規模將超百億

編輯:admin     來源:人民政協報    點擊數:739次     時間:2016年04月21日


新華社記者 高亢 劉碩 商意盈


清晨,在地鐵車廂里打開手機翻看一段文字或視頻,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統計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接近3億人,其中通過手機進行閱讀的用戶占一半以上,是電腦閱讀用戶的2倍。手機成為近四分之一中國人閱讀的首選載體,數字閱讀悄然興起將給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哪些改變,文化傳播方式的轉變對于中國意味著什么?

我國已進入全新數字閱讀時代

2013年,我國人均年閱讀量達到4.72本書,近年來數字閱讀量和比例呈現逐漸增長趨勢,書籍對于國民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國家的大力重視以及推動和支持,“全民閱讀”已經三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13日,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5年度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總體產業收入已超過4400億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2.96億,網民數字閱讀的使用率連續三年保持在40%以上。

“現在數字閱讀率已經超過58%,數字閱讀最有效的、最大限度地消滅了城鄉之間、不同地域間信息獲得的鴻溝。”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說,數字閱讀解決了過去傳統出版物所不能覆蓋、不能到達的人群,提供了獲取信息新方式。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數字閱讀習慣正在向由淺入深轉移,從短的零碎的閱讀向系統性的閱讀發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表示,2010年以來,數字閱讀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移動端的收入逐年攀升,突破百億規模指日可待,數字閱讀市場開始進入蓬勃發展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數字閱讀市場總營收中,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占比接近了90%。

據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沙躍家介紹,中國移動整合成立的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中探索內容聚合、版權交易變線、內容創新創業幾大平臺,已成為國內最大正版數字內容聚集平臺,累計培養了4.5億用戶的閱讀習慣。“手機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閱讀的主要途徑,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彼f。

“IP”走紅催生產業新生態

近期,“IP”一詞可謂紅遍大江南北。到底什么是“IP”,它為什么那么火?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張春河認為,IP原本是一個法律概念,但如今被很多人在概念上與BE(品牌資產、品牌權益)混淆,現在大多數人將其理解為Idea-propagation。原始IP概念上認為“這棵樹上結的果子屬于我”,而現在IP概念是“這棵樹結的果子可以拿來做什么賣”。從一個IP改編到另一個IP,然后變成產品,甚至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優質的改編及卓越的市場運作至關重要。

據張毅君介紹,2015年我國數字閱讀呈現3個特點:第一,閱讀類型高度集中,玄幻、都市、仙俠等內容受追捧;第二,作品同質化趨向明顯,迎合作品偏多,缺乏新意;第三,原創內容造就了IP。《花千骨》等被改編為熱播的電視劇,很多原創作家成為雙創明星:前不久公布的2015年第10屆中國作家榜,在版費收入排名前10的作家,網絡作家占據6成,優質文學IP成為新業態的催化劑。

《白皮書》顯示,IP個性化數字閱讀正在催生粉絲經濟新生態。網絡作家的固有粉絲,具有較強的黏性。社交工具使網絡傳播更加快捷,通過評論、分享、打賞等方便了讀者和讀者、讀者和作家之間交流和互動。90%讀者表示對再次改編為漫畫、電視等周邊產品很感興趣,潛在市場和用戶群體巨大。

“目前部分數字閱讀平臺已嘗試根據粉絲的意愿,作者提供多線條故事結構,伴隨粉絲經濟的發展,必將產生新興的業態發展!睆堃憔f。

業內人士認為,IP熱不僅是市場作用的結果,更是文化企業的自我覺醒,是文化供給側創新發展的成果。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凸顯IP的超強產業屬性,以及在品牌影響、分眾營銷和產業鏈帶動等方面的實力。成熟的IP產業運作,將幫助企業提高抗風險和盈利能力,為國民提供更豐富的文化原創內容選擇。

數字閱讀來了,我們準備好了嗎?

據了解,我國數字閱讀產業規模自2011年后開始進入高速發展井噴期,伴隨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2015年數字閱讀市場發展勢頭趨于平穩,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1億元。

“版權保護依然是制約數字出版和數字閱讀發展的主要問題。”魏玉山說,以前對于網絡上傳播的盜版產品等管理并不嚴格,法律不夠規范,目前情況并不樂觀,政府在逐漸完善法律環境、相關法律條文,包括互聯網傳播條例、版權局網站轉載新聞的專門規定,進一步從法律制度上完善網絡轉載、發表期刊等版權作品的規定。必須通過制度堵上漏洞,方能助力產業發展。

掌閱科技CEO成湘均認為,國外版權使用保護非常嚴格,立法很規范,對于盜版的懲罰力度也非常大。我國相對來說,監管單位維權周期較長,懲罰力度一般,出現糾紛往往花一年半載也就罰幾萬元,讓原創作者維權路上杯水車薪,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創作積極性。

據介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正在從事國家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通過技術手段給予版權保護,通過大數據手段對侵權行為進行追蹤和限制,將可減少作品在互聯網環境中被盜用或侵權。魏玉山建議,國家應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版權保護意識,推廣付費觀念,引導讀者到正規網站閱讀。

“我們仍需下大力氣探索和研究,如何運用新技術讓數字閱讀在提高國民素質的同時傳播社會正能量和民族文化,推動書香社會和全民閱讀發展任重道遠。”吉林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張顯吉說。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1406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