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鄉村,草長鶯飛,金黃的油菜花盛開在中國無數片田野。從陜西、重慶,到湖南、江西,眾多鄉村紛紛舉辦“油菜花”節,鐵路部門聯手旅行社還開出了“賞花專列”。
“油菜花熱”能否帶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如何使更多的農民借此脫貧、致富?
如何變身“常年游”
油菜花雖美,但光看油菜花還是未免有點單調。各地鄉村使出渾身解數,為油菜花搭配“游點”。湖南省瀏陽市達滸鎮把油菜栽種在“小象鼻山”景區旁,排練了木排上“劉三姐”對歌的情景劇。
在安仁縣,既可現場目擊春分開耕儀式,還可體驗農家小吃,游覽國內首家稻田公園!斑h近高低各不同”,江西婺源推出索道、熱氣球、玻璃棧道等不同角度的空中賞花游項目,金黃的油菜花和層層梯田、傳統民居相互襯托。
油菜花開時間只有1個月,鄉村旅游如何改變“周末游”“月游”為“長年游”?瀏陽的古港鎮頗富“心計”。走入這個鎮的梅田湖村,可見油菜花旁矗立著各式各樣“稻草人”,關公、櫻桃小丸子、八仙過海、趕牛扶犁耕田的農民……它們是去年秋收之后,由當地村民,用一雙雙巧手,將收割稻子剩下的秸稈編制而成的。
雖然時間過去半年,“稻草人”仍然奪人眼球,栩栩如生。在“稻草人”問世之前,古港鎮還結合空中定位技術,在田野里用彩稻精心栽種了“吉祥中國娃”圖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
借助油菜花旅游,3月中旬,瀏陽市公布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包括“花炮之都、禪宗祖庭”“回家之旅、客家原鄉”等。結合“幸福屋場”建設,瀏陽近年來很多村莊都保存維修了祠堂,挖掘整理鄉土名人事跡,為鄉村旅游增添了人文內涵。讓更多的游客進農家,嘗農家食品,住鄉村,體驗農耕生活,這應該是延長鄉村旅游鏈條的應有之義。
如何引入市場力量?
每到周末,油菜花盛開地區的鄉鎮干部全員出動變身“交警”,疏散蜂擁而來的車輛!坝筒嘶帷北┞读肃l村道路狹窄的短板。
不像很多景區的開發由專業公司在建設、運營,鄉村休閑旅游還是地方政府尤其鄉鎮政府在唱“主角”。政府有責任加大投入,加強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規劃引導,但長遠來看如何把握在鄉村旅游中的角色定位,值得思考。
例如停車場是發展鄉村旅游必不可缺的“硬件”,耗資不菲,主要靠鄉鎮政府投資。油菜花開得美的地方,往往是農業鄉鎮,工業不發達,鄉鎮財政不寬裕。鄉村旅游可以富百姓之腰包,揚地方之美名,對鄉鎮財政的稅收貢獻并不大。
政府適當時候“淡出”鄉村旅游“主角”,不僅是緩解財力負擔之需,更是因為很多事情只能由市場主體來承擔。從湖南了解的情況看,除少數地區成片流轉委托給合作社種植,大部分地區的油菜花,還是政府引導農民自發種植。如果龍頭企業、合作社或者大戶出面,就有利于推動土地流轉,依靠成規模的土地,做旅游文章。即使出現風險,承擔的責任主體也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