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工作
現狀“不理想” 前景“很遠大”
近期發生的“上海福喜集團事件”表明,企業形象危機與社會責任管理已經超出了單一企業的范疇。做好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形象危機預警和社會責任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7月31日,一份來自中國社工協會企業公民委員會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職業狀況報告》(簡稱《報告》)指出,企業在供應鏈的社會責任管理方面做得不夠好。而且,在公司治理與運營層面,企業社會責任仍然難被稱為“核心工作”。
眾多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并不看好現階段的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因為它較易出現職業“天花板”,也常!案冻鎏喽鴽]有獲得回報”;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又非?春眠@項工作的前景,認為其價值重大。
“高學歷、年輕化、從業短”的特征
今年35歲的周曉,在一家跨國公司在華分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上班。平時,他的主要工作是與基金會及各類公益機構對接,發動和組織員工志愿活動,同時,負責撰寫部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
“我身邊有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的小圈子,既有各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者,也有公益機構和媒體人士,大家不定期地開展交流活動。”周曉告訴記者,“大部分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跟我的狀況都差不多!
《報告》指出,高學歷、年輕化、從業短是這一群體的顯著特征。
從學歷上看,碩士以上學歷占了一半以上;從年齡層次看,超過六成的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人員都在25歲至26歲之間;從企業社會責任的從業年限來看,從業2年以下的占據近一半的比例,從業3年至5年的占26%。
“高學歷和年輕化等特征,將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的重要優勢,也為他們帶來更多職業機會;但由于從業時間較短,原職業背景或所學專業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度較低,專業能力和專業優勢還處在積累之中!眳⑴c《報告》調研的一位專家表示。
他還認為:“由于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在不同企業中的定位不同,職業通道和職業空間也存在較大差異,這些都決定了這一從業群體的職業化進程中會出現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階段性特征!
不滿現狀卻認同價值
從職業發展空間來看,眾多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認為,這項工作更容易出現職業“天花板”。
近55%的從業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在就業和擇業中優勢不明顯。此外,還有超過35%的從業者認為,公司的晉升標準不明確。
天津一家外企的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人員吳燁告訴記者,像她這樣的工作人員,所在部門在企業管理體系中不算核心部門,升職的機會不多,且在部門間流動難度不小。
《報告》顯示,有55.6%的從業者認為:“在現在的公司中,很難獲得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現狀確實不太理想,做這份工作可能只是短期的,長遠來看,我還是要想辦法去其他部門工作!眳菬钫f。
與吳燁有同樣想法的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不在少數。但有意思的是,他們對這項工作的價值非常認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看好這項工作的前景。
“這項工作的前景的確很遠大,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全球趨勢,在未來,企業將在這方面投入更多,我們這類從業者的發展空間也將逐漸變大!敝軙哉f。
《報告》顯示,有71.2%的從業者表示未來會繼續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工作。
“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對于幫助企業營造良好的公共關系、提高員工滿意度、引領企業轉型升級、貼近客戶需求、提高股東滿意度等方面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眳菬钫f。
社會責任應融入公司每個環節
從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對自身職業的價值感來看,超過半數的從業者價值認同度較高,但有65.8%的受訪者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在公司的決策中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還有超過四成的從業者認為“在工作中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對職業價值的感受,除了自身職業選擇的原因外,也與日常工作內容、工作評價方式、內部溝通機制、責任治理體系等綜合性因素有關。
從工作內容看,“社會責任項目策劃與執行”、“利益相關方溝通”、“社會責任報告編寫”為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從績效考核內容看,主要側重于“項目執行與成本控制”、“公益捐贈”、“員工志愿服務”以及“媒體報道”。
“大部分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還存在誤區:把這項工作簡單地理解為做公益或編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往往處于邊緣的地位!眳⑴c撰寫《報告》的一位專家說。
研究發現,大部分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與公司戰略嚴重脫節,由于缺乏對本企業的社會責任核心議題的識別,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在企業的管理流程中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超過半數的從業者認為,公司社會責任工作缺少規劃,常常無所適從。周曉告訴記者,公司設立了專門的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但對其工作業績僅僅從部門或崗位的層面來評價,顯得不科學。
“社會責任工作的效應應該影響到公司管理和運營的每個環節,我認為,應該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周曉說。
中國社工協會企業公民委員會副會長兼總干事劉衛華也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應與公司的戰略有機融合。在評價方面,應該結合本公司的社會責任核心議題,將責任指標融入公司運營管理的全部流程,形成覆蓋全員的社會責任評價機制。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