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工作
2014上半年中國經濟十大關鍵詞
編者按:世界杯激戰正酣之際,2014年也轉眼步入了下半場。回想這半年,你都做了什么事情?也許你可能一時間也想不清,不過中國經濟發生的變化,卻讓人記憶猶新。我們選取了10個關鍵字作為代表,如果你也有不同的想法,歡迎給我們留言。文章較長,請看官細細品味。
10大關鍵字:小組;打虎;新常態;微刺激;反恐維安;寶寶;IPO;人民幣;BAT;限購。
關鍵字1 小組:從頂層部署改革全局
田享華
在中國,從權力之巔到基層角落都有“小組”的身影,擔任“組長”的人物既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有在村民小組任職的一介村夫。
權力或有大小,但是稱呼一樣,如此反差讓“小組”這兩個普通的字眼成為上半年的熱詞,中央層面一個又一個小組亮相,吸引了外界廣泛的關注和解讀。
其實,梳理中國近現代史,小組并不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匯。中共建黨前夕,中國各地成立的共產主義小組就奠定了建黨的組織基礎,建黨后又成立了若干黨小組;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曾設置過許多臨時的辦事小組,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又成立了多個小組沿襲至今。
十八大領導集體換屆后,“小組”更為流行,尤其在更新一些小組成員之后,又成立了多個小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8個“中”字頭小組,而這些小組,多為“領導小組”和“協調小組”。
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身份主持會議。這也是自十八大以來他公開的第4個小組組長身份。此前公布的三個小組都是新設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及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
當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可以追溯到1980年3月,其前身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更是成立于1949年7月,不過就其決策效力而言,還是難以與當下的小組可比。在此之前還成立過中央政法小組、中央港澳小組、中央對臺工作小組等。除了中共中央系統外,國務院系統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先后成立了引進技術領導小組、港口口岸工作領導小組等。
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向經濟建設轉移,在眾多小組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遂成最重要者,外界視之為中國經濟的核心領導和決策部門。
1989年7月,中共中央通知撤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到了1992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再次成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此后,公開報道都再未披露過財經小組組成人員的信息,只不過由于朱镕基、溫家寶兩位總理在經濟領域都扮演很重的角色,以至于外界認為他們是當時財經小組的實際負責人。
相對于財經小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也備受關注,它的職能被概括為: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外界因此也把小組成員視之為中國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團隊。
“組長”固然備受關注,“副組長”也頗有權重。比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央小組中就多以“副組長”出現,同時兼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的副組長,而他本人也還兼任一些“國”字頭的組長,包括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以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過去各類小組成員的信息多需保密,如今這些信息則更加開放。比如,大眾可以通過公開報道了解更多信息:一些小組從組長、副組長到組員都很容易在相關小組會議的電視畫面中被認出。
此外,這些小組運轉也變得更加規范化,通常在成立之初會發布小組的工作規則、細則,小組的權限、流程都漸為外界所知。當然,人們也更為關注這些小組所做出的決議,因為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眾多中央小組中均有職務,他們的表態往往透露出相關領域的政策走向。
比如今年3月15日,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岐山出席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充分發揮巡視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作用,聚焦中心任務,強化黨內監督,正風肅紀,圍繞“四個著力”發現問題,形成持續有力震懾。隨后,中紀委網站“周一見”成為常態,幾乎隔幾天便有小老虎、大老虎落馬的消息。
當然,在中央層級成立各種小組之后,地方也會成立相當層級的小組與之對應。而習近平身兼多個小組組長,充分顯示了他對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高度重視,以及加強頂層設計的意志。這種無畏挑戰的擔當,對克服改革路上的各種束縛意義深遠。
小組
1949年7月
名稱: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
主任:陳云
副主任:薄一波
領導機關:中央軍委
1957年1月
名稱:中央經濟工作五人小組
組長:陳云
成員:李富春 薄一波 李先念 黃克誠
領導機關:中央政治局
1958年6月
名稱:中央財經小組
職能:從領導國家經濟工作的機關變為一個咨詢機構
領導機關:中央政治局
1979年3月
名稱: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負責人:陳云 李先念
領導機關:國務院
1980年3月
名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組長:國務院總理
1989年
名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組長: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
1990年代至今
名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組長:中共中央總書記
副組長:總理 副總理
關鍵字2 打虎:層級躍升,鐵腕反腐
張流常
6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給予徐才厚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受賄犯罪問題及問題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消息一出,引發全國熱議。
就在這幾天,中央“打虎”呈現了高峰態勢:
一個“副國級”,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被調查;一個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被開除黨籍,移交司法機關;兩個正部級,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公安部原副部長李東生(享受正部級待遇)被開除黨籍,移交司法;兩個副部級,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王永春,一個被調查,一個移交司法。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中央“打虎”呈現了梯隊效應。
所謂梯隊效應:一方面,十八大之后,前期被調查的副部級以上官員,相繼進入司法程序,如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內蒙古統戰部原部長王素毅、廣西政協原副主席李達球、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等,同時又有一批高官被調查。
另一方面,反腐外圍突破取得一定成果后,被反腐的官員層級開始上升,從副部級、省部級,躍升到“副國級”,范圍也從黨政機關延伸至軍隊。
第三方面,很多腐敗案件中,一只“老虎”帶出一群“蒼蠅”,或一群“蒼蠅”帶出一只“老虎”,從上到下,出現了“窩案”格局。
十八大后33名副部級高官被查
從李春城開始,中共反腐戰略之一的“打老虎”開始發力。
李春城是十八大之后第一個被打掉的“老虎”。
那是2012年12月6日,一個周四的中午,很多人家正在準備午餐,很多上班族也正琢磨著午間娛樂活動的時候,甚至很多人準備趁中午時光小憩片刻的時候,手機的新聞軟件、電腦屏幕上的新聞快訊都在反復播放這樣一段話:
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證實,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于是,那天中午,李春城成為大家的主要談話主題。
自李春城之后,從副部級以上官員這一層面而言,似乎“安靜”了半年,直至2013年6月初,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因嚴重違紀被調查,“打老虎”的呼聲再度高漲。
其實,那半年也并不平靜。
這期間,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公訴,涉及重慶不雅照事件的一干人等被處理,山東省原副省長黃勝案開庭,陜西省安監局原局長、“表哥”楊達才被移送司法機關,山西太原公安局原局長李亞力被撤職……
這些事件,都極具眼球效應。
自倪發科之后,副部級以上官員落馬的新聞呈現出加速度,時至最近的徐才厚、萬慶良等人,人數總和已經達到33人。
2013年10月22日,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時表示,2008年1月到2013年8月的五年多時間里,共有32名省部級官員被立案偵查。
也就是說,十八大之后至今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因被調查而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已經趕超了上述五年的人數總和(注:時間和人數存在交叉)。
上半年查“虎”14人
據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14只“老虎”被查。
他們分別是,海南省原副省長冀文林,2月被查;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祝作利,2月被查;山西省委原副書記金道銘,2月被查;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3月被查;江西省原副省長姚木根,3月被查;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申維辰,4月被查;華潤集團原董事長宋林,4月被查;西寧市原市委書記毛小兵,4月被查;重慶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5月被查;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6月被查;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令政策,6月被查;山西省原副省長杜善舉,6月被查;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6月被查;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6月被移送司法。
從上述被調查的高官中,分析可見,每月均有兩名左右的“老虎”落馬,而6月份人數最多、級別最高、范圍最廣。
在這些落馬官員中,事發群體呈現了一損俱損的局面。
山西省官場從金道銘開始,申維辰、令政策、杜善學等人悉數落馬。在查蘇榮之前,姚木根以及不少于5人的江西廳局級官員被查。
中紀委在反腐案件中,除了一查到底的決心,在今年上半年,還凸顯兩個特點:
其一,實實在在自身打鐵。
在體制上,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紀檢監察體制開始變革。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要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落實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
中紀委本身則查處了副局級紀律檢查員曹立新和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的違法違紀行為。
其二,反腐無小事。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被查處的官員中,雖然科級、處級官員占去大半,但是對于省部級官員違紀的行為,也給予了處理。截至5月份的統計資料顯示,共有2名省部級官員被處分。
打虎
2月
海南省原副省長冀文林
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祝作利
山西省委原副書記金道銘
3月
云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
江西省原副省長姚木根
4月
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申維辰
華潤集團原董事長宋林
西寧市原市委書記毛小兵
5月
重慶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
6月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
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令政策
山西省原副省長杜善學
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
6月30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關鍵字3 新常態:中國經濟換擋新周期
王子約
“新常態”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最時髦的詞之一。連“超人”也潮了一把。
近日,香港富豪李嘉誠出席汕頭大學畢業典禮并發表題為《無心睡眠》的致辭,他提到了自己的憂心之一: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時代,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
好在,追求更加平衡發展的中國經濟“新常態”并不令人憂心。作為一個內涵并不十分固定的名詞,新常態并非新名詞,但它卻較為準確地表達了中國現階段尤其是經濟方面的時代特點。
作為近年來重要的經濟術語,“新常態”最先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在宏觀經濟領域的定義被西方輿論普遍形容為危機之后經濟恢復緩慢而痛苦的過程。
今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在外界看來,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
在這之前,中國學術界對“新常態”有過諸多探討和研究。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一篇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的文章中提到,全球危機步入“新常態”。一名部委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呈現出“新常態”,“從近兩年的宏觀數據和工作實踐來看,我們應該盡快轉變認識,從過去的‘常態’轉變到‘新常態’”。
另一名官方人士提出,經濟增速的下滑是經濟增長“轉階段”的必然過程,“基本快調整到位了,低也低不到哪里去,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大家要適應”。
中國經濟總量2010年攀升至全球第二至今,出現了明顯不同于前30年的特征。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4%,用央媒的話來說,國內外形勢異常復雜,宏觀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本月,國家統計局將發布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
國內很多經濟學者試圖從理論和未來宏觀政策的層面論述中國經濟出現的這種“新常態”。從高層最近的密集表態來看,其理念和內在邏輯幾乎相同。中國經濟處于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這是高層對經濟放緩最精確的歸因分析。有學者用經濟學術語將“三期疊加”概括為,中國經濟面臨基欽周期(存貨周期)、朱格拉周期(資本支出周期)與庫茲涅茨周期(房地產周期)的疊加。
難以否認的是,“新常態”下的舊危機更甚,諸如產能過剩嚴重、地方債務高企、要素價格上升、貧富差距拉大等。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就曾表示,“新常態”下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四點:第一,產能過剩矛盾趨于突出;第二,生產要素成本加快上升;第三,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第四,財政金融風險有可能增大。
但這些都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鳳凰涅槃之機。
習近平曾強調,我國經濟不可能也不必要保持超高速。新一屆政府在反復釋放“經濟增速放緩處于可容忍范圍”信號的同時,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既定經濟步調,其態度和政策力度都表現出少有的“定力”和“決心”。
這種對“新常態”的冷靜俯瞰,意味著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操作趨勢發生改變。不搞大規模刺激,強化市場、放松管制和改善供給將取代需求管理成為新政府的施政重點,這已成為共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培林對本報稱,中國現階段的“新常態”,有兩方面主要任務:眼下比較緊迫的是,化解舊常態下形成的一些經濟、金融和社會風險;同樣緊迫但意義更加重大、影響更為深遠的任務,則是推動轉型升級。
具體來說,劉培林認為,能否推動設備更新升級,盡快取代房地產成為帶動投資增長的新力量,已經成為攸關全局的關鍵。
關鍵字4 反恐維安:內涵和外延更豐富
李秀中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
兩個半月前,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習近平指出如上形勢。
習近平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從習近平的講話看,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在接受人民網連線采訪時稱,此次會議的召開發出兩個鮮明信號:國安委的核心是國家政治安全,內涵是總體安全。
在國安委第一次會議召開10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進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
在主持這次學習時,習近平再次強調,必須清醒地看到,新形勢下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特別是各種威脅和挑戰聯動效應明顯。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對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十分緊要!绷暯皆谥鞒稚鲜鰧W習時強調。
今年以來,暴力恐怖事件呈現多發狀態。昆明的“3·1”事件,新疆的“4·30”和“5·22”事件等嚴重“暴恐案件”,都引起巨大震動。
專家稱,我們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嚴峻的恐怖威脅態勢,恐怖案件從局部向全局擴散,活動數量高發,手段更加多變。
在新疆“5·22”事件爆發后,經中央批準、國家反恐怖工作領導小組決定,以新疆為主戰場,其他省區市積極配合,開展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有效應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反恐怖斗爭形勢,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與此同時,5月28~2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也在時隔4年后第二次召開會議。習近平強調,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總目標。“必須把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作為當前斗爭的重點,高舉社會主義法治旗幟,大力提高群防群治預警能力,筑起銅墻鐵壁、構建天羅地網。”
6月16日,全國公安機關視頻會議召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強調,各級公安機關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
郭聲琨要求,要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始終把工作基點放在隨時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上,認真檢查落實反恐維安各項措施。
“做到預知預警預防,打早打小打苗頭、防微防漸防端倪,嚴防形成現實危害。要進一步推進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舉報獎勵制度,廣泛發動群眾舉報線索。” 郭聲琨強調。
專項行動取得積極進展。6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聞辦發布消息稱,自5月23日啟動嚴厲打擊暴恐活動專項行動以來,全疆公安機關共打掉暴力恐怖團伙32個,抓獲暴恐團伙犯罪嫌疑人380余名,抓獲涉暴涉恐逃犯65人,查繳爆炸裝置264枚、制爆原料3.15噸、各類管制器具357把。查處教經習武點21處,收繳一批存儲、傳播暴恐、宗教極端思想等內容的電腦、移動存儲介質、光盤和宗教極端書籍以及一批暴恐訓練器材等物品。
在打擊暴恐的同時,中央也加大對新疆的扶持力度。習近平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就業第一和教育優先。要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重點向農牧區、邊境地區、特困人群傾斜,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對南疆發展,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實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規,特事特辦。
上述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必須做好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做好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工作,從制度、機制、政策、工作上積極推動社會矛盾預防化解工作。要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
這樣的維安新思路對于各級政府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同樣具有啟發意義。今年上半年,杭州發生垃圾焚燒項目選址等導致的群體訴求表達,再早一些時間,在甘肅蘭州、廣東茂名也發生了自來水苯超標和PX項目導致的突發性公共事件。
一系列公共事件凸顯了民眾在環保、信息公開等領域的意識覺醒,同時也倒逼著政府的信息披露以及公共政策協商機制的完善。
關鍵字5 微刺激:瞄準“靶點”節約彈藥
林小昭
新一屆政府履新以來,國務院所推行的經濟刺激政策相對溫和,被外界解讀為“微刺激”。即便是在今年以來經濟不斷下行的壓力下,“微刺激”的主基調保持不變。密集的政策,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功夫。
微刺激主基調
在4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這三條被不少市場人士解讀為“微刺激”。
一方面,政府要考慮此前4萬億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銀行盈利空間被壓縮,因此貨幣政策寬松可能性不大。同樣是保經濟,不少研究人士認為此輪“穩增長”從本質上有別于過去,側重的是“微調”。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外貿不振和內需開拓尚需時日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增長仍然需要適度的投資,但目前產能過剩嚴重,繼續加大工業投資可能加劇經濟負擔,因此最有效的投資集中在城鎮化和基礎設施等領域。不僅僅是換來GDP,對整個經濟質量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都很明顯。
在隨后4月10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演講時說,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采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發展,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已經確定的方針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
這種“微刺激”或者說“定向刺激”一直是上半年的主基調。4月以來,包括加快長江經濟帶的交通體系建設;三次調高鐵路投資;向民間資本開放80個重大領域;擴大服務行業的增值稅轉型改革;下調縣域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啟動地方政府發債試點等,以“定向”及“微調”為主。
這其中,在“全面降準”與“定向降準”的爭論聲中,6月9日,央行再次宣布“定向降準”,對涉農貸款和向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降準。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認為,“定向降準”體現了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特點和要求。與以往簡單的、重復性的調控思路不同,定向、微調的措施安排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短板”,目的是要解決問題、取得實效。
注重定向調控
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召開。同一天,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在中南海舉行!案母铩迸c“增長”,同時成為關鍵詞。只是改革和增長,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例如,6日的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挑選的8個省份都很有代表性,既有黑龍江、山西這些一季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能源重化工業省份;也有江浙、廣東這些沿海出口大省,同時還有四川這樣的中西部大省。在專家看來,選擇這些省份一方面要考慮如何穩增長、保增長,但同時又不能盲目刺激、過度刺激,現在更多的是微刺激、定向刺激,這樣也更符合需要。
此后的6月16~20日,國務院多位高層到地方,就國企改革、農村改革等問題展開密集調研。目的也是更多了解各地、各行業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地施策,使得政策更加有效果。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本屆政府不再出普遍性的刺激,更著重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這些政策措施對市場也是刺激性的,但不是普惠性的刺激政策。
他說,這種定點刺激政策既刺激了經濟的增長,同時有利于調結構的實現,通過這種途徑,促使調結構向著穩增長的方向發展,通過調結構,把希望發展的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處理好。比如通過重點打造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或者基礎設施建設,來實現調結構。
6月10日,李克強在兩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時指出,“我們要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豐富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在堅持區間調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瞄準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確定調控‘靶點’,在精準、及時、適度上下功夫,做好預調微調,未雨綢繆、遠近結合、防范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一系列密集“微刺激”政策出臺后,5月的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其中尤以“克強指數”三大指標受到關注,例如, 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3%,高于4月的4.6%,同比增幅亦較4月高0.7個百分點。月新增信貸規模大幅超出市場一致預期,新增信貸達8708億元,創10年來單月信貸數據的新高。
目前,中國經濟在二季度短期企穩成為市場共識!耙酝碳ふ呤堑靥菏睫Z炸,導致很多浪費、產能過剩等問題!迸砼煺f,現在從地毯式轟炸改為定點轟炸,節約了很多彈藥,同時又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微刺激
4月2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
4月16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決定延續并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的稅收政策。
4月23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部署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工作。
5月14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和薄弱環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5月15日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
5月30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發放“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準備金率。
6月9日
央行發布公告稱,決定從6月16日起,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外,還下調了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6月16日
本報獲悉,央行已將定向降準的范圍擴大至股份制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在此之列。
6月30日
銀監會宣布,自7月1日起,對存貸比計算口徑進行調整。計算存貸比分母(存款)時,增加兩項:銀行對企業或個人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外資法人銀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凈額。
關鍵字6 寶寶:混戰之困
李靜瑕
2014年6月,余額寶上線滿一周年,貨幣基金市場產生了爆發式的增長。但隨著監管的收緊、收益率的下滑,十字路口的“寶寶”們又將何去何從?
銀行系加入混戰
面對“寶寶”洪流,多家銀行今年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寶類產品,有效進行了反擊。如民生銀行以如意寶打頭陣,平安銀行推出平安盈,興業銀行的掌柜錢包、興業寶,工行薪金寶,中行活期寶,包括中信銀行上線的“薪金寶”等都是銀行對寶寶們的反擊之作。
銀行的進入,開辟了一條顛覆傳統模式的互聯化道路。今年5月份,正式上線不足3個月的民生銀行直銷銀行(下稱“民生直銷銀行”)就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單:截至5月15日,民生直銷銀行開戶數35萬戶,如意寶規模為139億元。3月底興業銀行的直銷銀行也正式上線,上線了貨幣基金產品。興業銀行銀銀平臺推出的“掌柜錢包”產品,5月規模則已經突破400億元,表現出強勁的吸金能力。
相對于中小銀行,大型銀行推“寶”類產品顯得低調很多。例如今年初工行推出的“薪金寶”產品,僅在部分分行推行,中行的“活期寶”推出之時并沒有做大面積的宣傳。
近來在電商系“寶寶”七日年化收益率紛紛跌破5%之際,銀行系“寶寶”仍然有不少七日年化收益率還保持在5%以上。
收益下滑之困
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攪動了整個金融行業尤其是基金行業。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5月底,貨幣基金規模達到1.92萬億,相比整個公募基金3.92萬億的規模,貨幣基金占比高達48.93%,而去年底這一比例僅24.9%。
2014年以來,貨幣基金規模增速驚人,在2013年底,貨幣基金整體規模僅為7475.9億,而今年前5月共增長了1.2萬億左右,增幅157%。從具體數據來看,1月至5月,分別增長了2056.52億、4701.37億、344.13萬億、2937.64億和1687億。
在余額寶效應下,巨頭們紛紛涌入,如BTA、京東小金庫、三大運營商等已經進入,基金公司們開始搶占更多的入口。然而隨著寶寶們收益在今年以來一路下滑,也促使貨幣基金規模增速出現下滑趨勢。
Wind數據顯示,2013年四季度,貨幣基金寶寶(可實現T+0的貨幣基金)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4.73%,2014年這一數值為5.13%,而到了二季度下降至4.44%。統計顯示,今年前5月,貨幣基金寶寶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別為5.59%、5.53%、4.47%、4.55%和4.30%,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
然而,銀行系寶寶的強勢加入、收益率下滑趨勢明顯等方面的影響,互聯網貨幣基金寶寶開始表現出疲態。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余額寶規模曾出現下滑,貨幣基金整體的規模增速也出現放緩,而且在余額寶之后,行業也沒有出現新的亮點。
監管之爭
寶寶們面臨的困境不僅限于市場競爭以及收益的下滑,還有監管的“緊箍咒”。
近期,市場傳出貨幣基金“提前支取不罰息”已經被監管叫停。此前一位基金行業人士就告訴本報,部分銀行實質上已經開始在協議中加入了“提前支取罰息”的條款。
“綜合來看,貨幣基金之所以敢把超過七成的倉位配置協議存款,其提前支取不罰息的優惠是一個基本條件!比A泰證券相關報告稱,如果這一優惠沒有的話,也就使貨幣基金成為了一顆定時炸彈,以攤余成本法計價的貨幣基金將變得不堪一擊,因此貨幣基金必然會尋找其他的投資標的進行代替,目前貨基的運作通用法則也將有所改變,貨基的玩法將全部重來。
除了“提前支取不罰息”逐步取消之外,寶寶的監管討論從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今年2月份,銀行業協會就提出應將“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為同業存款,按規定繳納存款準備金。
隨后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也兩次撰文表示,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投資存款應繳納存款準備金。
除取消不罰息特權,存款準備金等也是央行監管寶寶的手段。這也使得寶寶們的收益存在更多的變數。
關鍵字7 IPO:“東風”漸起
彭潔云
當全球市場IPO普遍情緒高潮之時,中國A股IPO終于再度開閘。全球IPO“東風”吹響,中資企業將擺脫無法在境內上市而選擇出走境外的命運。
IPO半年兩度重啟
在“停擺”一年多以后,于去年末初露曙光的A股IPO,卻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罕見地經歷了兩次重啟。根據安永最新發布的《全球IPO市場調研報告》,A股經歷了1月份的短暫重啟和6月末的再次重啟,上半年共成功實現52宗IPO,總融資額為35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均為零。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提“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證監會的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隨之出臺。
去年12月13日,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并于同一日發布新股上市首日交易機制、網上市值配售辦法、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以及IPO預披露辦法、IPO網下發行實施細則等六套政策性文件,均為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系列配套措施。
“靴子”落地,首次引入“老股轉讓”機制的IPO迎來重啟。但好景不長,“奧賽康事件”的發生讓監管層猛踩了一記“急剎車”。
1月10日,擬登陸創業板的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發行規模過大、老股東套現過多暫緩發行。
隨后IPO再度“停擺”5個月,在此期間,滬深交易所修改IPO網上按市值申購實施辦法,證券業協會修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范》等,在打了多個政策“補丁”后,IPO于6月18日二度重啟,證監會明確表態,從6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
根據證監會6月23日發布的信息,目前按照新規則啟動發行的首批10家公司,市盈率平均為17.76倍,較年初48家公司平均定價市盈率(29倍)低38.8%,有9家公司發行市盈率未超過同行業市盈率,平均低29%。
而新股在二級市場遭遇爆炒也引發了對于本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一些爭議。有觀點甚至認為,監管部門偏離了新股發行改革的市場化方向,使得發行體制的市場化改革重新回到了行政管制的原點。
“在家長式的威懾力下,這半年來我們可謂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但好在也算有驚無險,希望沿著注冊制的方向越來越市場化吧。”一位資深保薦代表人向記者表示。
證監會發言人上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正在研究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方案,計劃今年底以前提出具體方案。
中概股再掀熱潮
當A股尚在磕磕絆絆時,海外市場的“中概股”則上演的熱鬧景象。
安永審計部合伙人湯哲輝表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迎來新高潮,共有10家企業在美成功首發上市,共融資31億美元,融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8倍。
湯哲輝稱,TMT企業繼續成為中國赴美上市的主力軍。其中大型IPO京東的成功上市,融資額占上半年總數的57%。而下半年,值得期待的則是阿里巴巴的上市,其有望成為繼臉譜之后全球最大的IPO。
全球交易所融資額排名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排在前三的分別是紐交所(209億美元)、倫敦證券交易所(154億美元)和納斯達克交易所(141億美元),港交所以104億美元位居第四,滬深交易所榜上無名。而在IPO宗數方面,深交所以45單IPO排在全球證券交易所第三位,僅次于納斯達克交易所(102單)和紐交所(60單),港交所以44單位居第四。
而得益于A股在上市進程上的走走停停,不少原定A股上市的企業選擇轉道香港,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在A股IPO停擺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從A股上市方案改道H股的企業明顯增多。
在今年上半年香港前十大IPO企業中,哈爾濱銀行、青島港、保利文化都有曾經A股上市的計劃和實質性動作。去年9月,保利文化在證監會披露的IPO申報表中的狀態已經由“落實反饋意見”變成“中止審查”。董秘陳鵬就曾表示,公司是主動向證監會提出中止審查,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內地遲遲不見IPO開閘。
附表 IPO
上市日期
股票名稱 融資規模
1月28日
山西煤業 4000
2月11日
海天味業 3836
1月17日
紐威股份 1457
1月28日
牧原股份1456
1月21日
炬華科技1096
2月10日
晶方科技1086
1月24日
貴人鳥943
1月29日
綠盟科技867
1月28日
金貴銀業821
1月21日
新寶股份798
注:以上為2014上半年A股前十大IPO。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安永統計
關鍵字8 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不再
孫紅娟
時至年中,盤點上半年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人民幣數月內貶值超3%算一樁。其間,人民幣匯率創下匯改以來的最大貶值幅度,同時也是第一次真正在市場上打破了單邊升值預期,為雙向波動奠定了市場基礎。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本輪走勢大致自1月中旬持續到4月底。在3個多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從1月14日的6.0402變為4月30日的6.2596,下跌2194個基點,貶值逾3.5%,創出了自2005年匯改以來最大貶值幅度,同時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單邊下跌走勢。
公開數據顯示,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走勢大致上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民幣快速升值時期。2005年8月~2008年8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年內累計升值約15%。
第二階段:橫盤波動時期。2008年8月~2010年8月,人民幣對美元基匯率波動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兩年內累計升值幅度不超過100個基點。
第三階段:單邊升值時期。2010年8月至2014年1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以約每年2%的漲幅穩步上升。
第四階段:單邊貶值時期。2014年1月中旬~2014年4月底,人民幣對美元一個半月內貶值超3%。
第五階段:雙邊波動擴大時期。2014年5月開始至今,市場對于未來人民幣走勢的判斷已經明顯分化,人民幣匯率日內波動幅度明顯加大。
經歷了本輪貶值,加之中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確實存在一些壓力因素,市場上對人民幣未來走勢的判斷已經明顯分化。3月15日,央行宣布自3月17日開始,人民幣對美元日內波幅由原來的1%擴大至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波幅進一步擴大。
《第一財經日報》從眾多機構對人民幣未來幣值的判定結論來看,看漲和看空兩派仍舊“水火不容”。
看漲派認為,鑒于人民幣已經在短期內貶值超過3%,貶值基本到位,因此后續應該是震蕩上行,持有此觀點的機構代表花旗集團(Citigroup)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到今年年底應該會達到6.12元人民幣水平,在當前水平上有所升值。
當然,也有明顯的看空者。荷蘭合作銀行最新報告顯示,人民幣匯率目前仍被高估約10%,預計年底將跌至6.3,明年貶值至6.4附近,其判斷的依據主要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能會爆發的風險因素。
無獨有偶,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從中國出口增長實現7.5%的目標來測算,認為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人民幣美元匯率市場價應從年初的6.07回調到6.43。
而花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則給《第一財經日報》一個非常大的預測區間,“人民幣會在6~6.3之間波動”。
附表 人民幣
2005年8月~2008年8月
第一階段:人民幣快速升值時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三年內累計升值約15%。
2008年8月~2010年8月
第二階段:橫盤波動時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兩年內累計升值幅度不超過100個基點。
2010年8月
~2014年1月中旬
第三階段:單邊升值時期。人民幣對美元以約每年2%的漲幅穩步上升。
2014年1月中旬
~2014年4月底
第四階段:單邊貶值時期。人民幣對美元一個半月內貶值超3%。
2014年5月開始至今
第五階段:雙邊波動擴大時期。市場對于未來人民幣走勢的判斷已經明顯分化,人民幣匯率日內波動幅度明顯加大。
關鍵字9 BAT:下一波圈地目標何在?
易藝
“不會花錢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在中國,BAT(百度、阿里、騰訊)將這句話詮釋得淋漓盡致。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阿里已經花掉超過300億元,騰訊也花掉至少150億元,而去年花掉超過200億元的百度今年上半年雖稍顯沉寂,但年初也表示將“加大投入”,正蓄勢待發。
而連續兩年的并購大戰,也讓三巨頭基本完成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布局。下一步,已經在手機上站穩腳跟的三巨頭,或許會將并購延伸到家居等更廣泛的“入口”之上。
格局漸定
相較去年,今年上半年巨頭們的并購策略開始有一些變化,目的也更為清晰。
阿里與UC的攜手,或許會成為阿里上市之前,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最終勝負手。這筆交易與去年百度入主91手機助手的交易,兩次刷新中國互聯網的并購紀錄,也清晰地表示出,面對微信,移動互聯網“船票”仍然是百度與阿里最為關心的。
之前,騰訊微信一枝獨秀,百度則在收購91助手之后,以“移動搜索+地圖LBS+App分發”與之抗衡。而阿里數度重金推廣“來往”未果,在移動互聯端的勢力一直顯得較為單薄。在擁有UC之后,阿里總算有了移動互聯網的重武器。UC瀏覽器+支付寶錢包+高德地圖,使得阿里也形成了移動互聯網的戰略縱深。
與之相比,手握“重武器”——微信的騰訊更關心的是,如何圍繞微信構建起一個廣泛的生態系統。為此,騰訊一改過去以絕對控股為目標的投資方式,而大量采用入股,甚至“倒貼嫁妝”的方式來完成布局。
騰訊總裁劉熾平不久前對本報記者表示,騰訊最關心的是在社交服務里建立人與商戶、人與服務的關系;在整個O2O領域,騰訊看到的是大版圖;“在O2O生態體系里,騰訊的投資態度是開放的,在有潛力的領域要和有能力的人合作;不一定要在騰訊內部做,未來會引入外部力量。
短短半年,騰訊已經構建起了以微信為中心,大眾點評、京東、58同城、樂居、華南城和同程網等各種生活服務為輻射的生態環境。用騰訊科技中心前總監程苓峰的話說,騰訊仿佛忽然有了“聯邦”的架子!爸髋炛車幸蝗杭泉毩⒆灾饔窒嗷f調的副艦!
家居或成下一個競逐點
今年上半年,三巨頭之外的一起收購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就是360與樂視網的緋聞。而這,也許昭示著,智能家居將成為互聯網企業下一輪“圈地”的重點。
事實上,在這一領域,三方也早有布局。尤其是與“客廳”相關度最高的視頻、游戲等娛樂領域,三者都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實力。百度旗下的愛奇藝與PPS合并后,形成了搜索入口、版權資源和發放渠道的全流程覆蓋;而阿里則通過入股優酷土豆強勢介入視頻產業,并通過華數傳媒、文化中國的投資,構建了一個覆蓋軟硬件和內容資源的文化版圖;與此同時,騰訊游戲和騰訊視頻也自成體系。
不過,要入主客廳,BAT最大的對手不是彼此,而是小米、樂視,以及國外的巨頭。目前,小米盒子、樂視TV,以及此起彼伏的“智能TV”產品,正在努力改造人們傳統的客廳生活。與此同時,蘋果、谷歌、三星等企業已經著手在這一領域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今年6月,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推出智能家居管理應用HomeKit,并發布首批合作伙伴名單,中國家電巨頭海爾榜上有名。而谷歌更是在這一領域豪擲幾十億美元進行收購。
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未來3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增速將不斷提升,到2016年預計可達到29.17%,到2017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0億元。
而對BAT來說,市場規模只是一個方面,智能家居背后的“入口”才是其關注的。例如,可感知內部食物存量的智能冰箱與電商的聯動,就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產業“閉環”。也許,BAT遲遲未出手,是在靜待出手的最佳時機,一旦某款“殺手級”應用真正推動智能家居開始落地,BAT的重金就會砸向這一領域。
BAT
1月15日
騰訊以15億美元收購華南城9%股份,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商貿布局
2月18日
同程網獲得騰訊等三家機構共5億美元投資
2月19日
騰訊注資大眾點評,占股20%,完善線下商業布局
3月10日
騰訊支付2.14億美元,入股京東15%,強力介入電商領域
3月11日
阿里62億元入股文化中國60%股份
3月31日
阿里53.7億港元投資銀泰商業
4月2日
阿里33億元收購恒生電子
4月8日
馬云和史玉柱聯手斥資65.37億,收購華數傳媒20%股份
4月11日
馬云13.5億美元全資收購高德地圖,加強O2O布局
4月28日
阿里聯合云鋒基金,以12.2億美元入股優酷土豆,持股比例18.5%
6月11日
UC“全面融入”阿里,成為阿里旗下的UC移動事業群。
關鍵字10 限購:終于松動
柳九邦
今年上半年,一場看起來毫無預兆的樓市寒流,讓不少房地產產業鏈上的人們措手不及。
年初,雖然一二手房的成交已經顯現出降溫跡象,但多數人將其歸結為“春節因素”,與此同時,剛剛經歷火爆樓市的各大開發商們亦完全不顧市場的微妙變化,仍在土地市場上“揮金如土”。
1月28日,方興地產以101億元的總價競得上海閘北區大寧路街道325街坊地塊,溢價率111.59%,折合樓板價47609元/平方米;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個城市1月份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創紀錄地突破1000億元。
土地市場仍在火上澆油,樓市轉折點卻意外浮現。2月下旬,杭州樓市率先傳來大幅降價聲,接著,被媒體稱為“鬼城”的常州迅速跟進,雅居樂、九龍倉等大型房企開始在常州等城市“貼成本”賣房。
資本市場也被一則壞消息引爆——興業銀行被證實停止房地產夾層融資和供應鏈金融業務。金融與降價聲的共振,讓地產股在短期內經歷斷崖式下跌。一時間,幾乎所有業內人士都在問,中國樓市到底怎么了?然而,還沒等多數人回過神來,樓市降價潮已從長三角蔓延開來,中國樓市崩盤論一度甚囂塵上。
更多的壞消息接踵而至:李嘉誠拋售部分內地地產項目、流動性持續偏緊、部分中小房企陷入倒閉危機,龍頭萬科“看空”后市、銀監會警示樓市風險、中介關店潮“啟幕”……在一連串負面消息的轟炸下,購房者的預期最終被逆轉,持幣觀望成為多數擬購房者的首選。
需求急速萎縮,樓市開始“速凍”。數據顯示,1~5月,房地產的各項核心數據全面下行,如脫韁野馬般的房價數據亦開始穩步回落,流拍、底價成交在土地市場上蔓延,部分地方政府果斷出手“救市”,呼和浩特更是直接取消限購。
時至年中,雖然“崩盤論”仍被認為是危言聳聽,但樓市將經歷一次較大幅度的調整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今年肯定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之年,但調整的幅度我覺得是有限的,不會出現過太過深的調整!弊〗ú空哐芯恐行闹魅吻睾绫硎,“目前,市場上的剛性需求依然比較強勁,樓市整體沒那么悲觀!
億翰智庫董事長陳嘯天認為,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已經確定無疑,預計至少要到今年四季度才有可能完成探底并開始筑底;一家香港上市房企董事長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的調整才剛剛開始,樓市最寒冷的時候還沒有到來。
上述房企董事長表示,本輪樓市的調整并非政策因素導致,而是市場的供需矛盾發生變化!耙郧昂芏噘Y金是在需求方,但過去兩年,因為樓市限購,這些資金通過影子銀行流入了供給方,所以造成許多企業自有資金缺乏卻在很大膽地買地,以致整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一旦樓市出現長時間的調整,不少資金鏈緊張的房企將會倒閉!
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認為,在經歷這波調整后,不同城市的樓市將出現不同的走勢。“一線城市和一些人口導入能力很強、有產業優勢的二線城市,我覺得它會走V形,當地樓市短暫調整后,會很快地恢復回去;部分二線城市以及有人口導入能力、有產業優勢的三四線城市會走U形,就是回來的時間會被拉長。有些城市會走出L形,可能未來三五年不一定能回得來,特別是一些人口凈流出、沒有產業優勢的三四線城市!
不過,在林中看來,中國樓市在未來十幾年內均不可能崩盤,旭輝對這個行業中長期的發展仍有很強的信心。“但在這個曲線上升的過程中,房地產一定會受到政策、經濟因素的影響,出現一些波動。”林中如是說。
限購
2月22日
有消息稱,興業銀行暫停了一切與房地產開發相關的貸款,還將暫停房企上下游的企業融資。此后,興業銀行公告表示,其將在3月底出臺新的房地產授信業務管理政策,在此之前,將暫緩辦理部分房地產新增授信業務,停辦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
2月24日
杭州部分樓盤降價,引發A股市場的地產板塊整體暴跌。隨后,常州等城市迅速跟進,引發“貼成本”賣房潮。
4月28日
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了名為《北部灣經濟區北海等五市戶籍居民可參照南寧市戶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寧市購房》的文件,這意味著南寧打響了地方限購松綁的第一槍。隨著南寧松綁消息傳開,一時間,各地限購松綁的消息撩動了樓市和購房者的“神經”。
5月13日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商品房銷售額18307億元,下降7.8%,降幅比前三個月擴大2.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9.9%,辦公樓銷售額下降10.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增長3.5%。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