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創文工作

創文工作您當前位置:首頁 >>創文工作

中國智慧城市現狀與建設存在問題和路徑選擇

編輯:admin     來源:網絡    點擊數:862次     時間:2014年04月22日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城市運行負荷加 大,為打破傳統城市管理,建立新型政府、市場和居民關系, 智慧城市應運而生。智慧城市是當今世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城市信息化進城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實踐,是提升城市 競爭力的必然趨勢。

智慧城市,又叫智能城市,借助新一代的物聯網、云計算、 智能化的方式,將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 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成為新一代的智慧 化基礎設施,使之成為可以智慧決策、實時反應、協調運作 的“系統之系統”,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 中國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在戰略上應注重綠色、泛在和協 同的綜合應對方案。綠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靈魂,智慧城市 的基本要素以綠色為核心,圍繞節能減排和優化環境進行謀 劃建設,以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藉以提高城市的 宜居度。泛在城市即實現各城市內和城市間在智慧技術支持 下的跨越時空的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網絡數字信息聯 系,使各類資源的效能最大化和最優化,藉以提高市民生活 和工作的便捷度。協同城市就是要實現城市社會管理各要素 間的整合轉型,以信息集群為基礎,實現跨系統應用集成、 跨部門信息共享、跨網絡融合互通,體現城市反應的即時性 和適時性,藉以提高城市管理的靈敏度。智慧城市的設計應 借鑒全球智慧城市的設計經驗,注重結合中國智慧城市建設 的特色和各城市與城市群智慧城市發展的特點,因地制宜, 實施區別化和層次型的發展戰略,以示范引領,積極穩妥推 進。 智慧城市智慧在哪里?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中國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確定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3 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 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試點城市數量遠超市場預期。盡管 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公布進度較計劃有所延遲,但數量 超過市場預期的50 個。智慧城市試點規模擴張大大超出市 場預期。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又如 何呢?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智慧城市,但是似乎離百姓的生 活還很遙遠,為什么呢? 智慧城市的定義 2010 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 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IBM的《智慧的城 市在中國》白皮書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智慧 城市基本特征的定義為如下方面。 全面物聯:智能傳感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對城 市運行的核心系統實時感測; 充分整合: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對接融合; 激勵創新:政府、企業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 務的創新應用; 協同運作:城市的各個關鍵系統和參與者進行和諧高效地 協作。 發展至如今,智慧城市已是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與城市可持續發展需求相結合的產 物,代表了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體現了工 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為實現智慧城 市,IBM推出了各種“智慧”解決方案,包括智慧電力、智慧 醫療、智慧交通、智慧供應鏈、智慧銀行等等。 推動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有兩種驅動力,一是以物聯網、 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 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清華大學公共管 理學院書記、副院長孟慶國教授提出,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 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兩大基 因,缺一不可。 中國智慧城市現狀 智慧城市被IBM提出之后引起了中國的極大興趣,并被 正式列入中國的城市發展規劃。今年1 月,住建部正式公布 了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啟動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 作。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90 個,其中地級市37 個,區 (縣)50 個,鎮3 個。 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智慧”應該體現 在領導的決策和應急能力、城市運行的綜合能力、經濟活力 與產業井真理、市民素質與幸福指數、信息化統籌管理與服 務能力。通俗地說,就是從政府和市長角度,促使城市“不 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諧發展; 從企業角度,利用智慧城市技術手段,提升企業自身運營效 力、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競爭力;從百姓角度,讓百姓感受 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便民”、“利民”和“惠民”,給百姓 生活方式帶來更好的變化。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 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約230多個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計劃投資規模近萬億元。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10 年智慧 城市投資規模有望達到2 萬億元。

為什么感覺不到智慧城市。 當前,我國城市不“智慧”的主要約束因素有大數據處理滯 后,三網融合水平低,城市管理柔性差,基礎軟件開發能力 弱等技術障礙;有部門分割導致信息封閉和壁壘,互聯互通 共享難,電子政務重復建設十分嚴重等體制弊端;還缺乏專 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同時觀念落后,城市管 理重“管”輕“理”,法制觀念、人本觀念、服務觀念均非常缺乏。 智慧城市應堅持以民生的改善為主要方向。政府應該創造 基本環境,鼓勵民間創新,發揮各種資源水到渠成地實現信 息化的目標。不應將智慧城市工程理解為政府單一主導的建 設過程。否則,就可能使智慧城市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政績 工程。除了技術、人才、體質等原因,時間也是一大智慧城 市智慧慢的一大因素。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2009 年到2011 年是探索期;2012 年到2014 年是快速建設發展期;2015 年之后是運營階段。 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城市是否已經 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城市當前的智慧度如何,城市建設是 否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等,都是比較緊要的問題。住建部對智 慧城市的評定也是給予智慧城市的試點城市3 至5 年的創建 期,然后才由有關部門組織評估,評定等級。 其實,智慧城市還是在我們身邊的,只是顯現的還不夠因 為質變而已。例如,北京公交提供WIFI,全部公交車都將安 裝“GPS 定位系統”,市民可通過智能手機獲悉下一班公交車 何時到達等公交運行情況。地鐵東單站等5 座車站將在站外 設置“流量引導牌”,用不同顏色實時播報站內擁擠程度;佛 山通過建立“家具企業大規模定制生產系統”,南海維尚家具 “先接訂單后生產”,材料利用率從70%提升至90%,出錯率 從30%下降至10%,交貨周期也大大縮短;廣州計劃在2015 年前投入超過200 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TD-LTE 網絡,讓 wifi 信號實現廣州的全覆蓋,打造國內領先4G 的智慧城市; 遼寧省新民市在今年4 月正式啟動數字化智慧城市建設,推 進“市民卡”工程和“數字鄉村”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逐步實 現衣、食、住、行、購、金融等公共服務“一卡通”,計劃于 2017 年建成“智慧新民”;昆山,與IBM合作,實施「城市控 管指揮中心、政府并聯審批、城市節能減碳」等三大智慧城 市軟件解決方案,解決城市管理的現實問題。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尚存在問題和路徑選擇 “智慧城市”是20 世紀末21 世紀初以來在全球展開的未來 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實踐。至今年9 月,中國已有95 個城 市(區)將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規劃或制定了行動方案。 認真探討借鑒全球的智慧城市設計經驗并進行中國路徑的 選擇已成為中國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中國與世界已經進入城市社會。根據2009 年6 月發布的 《世界人口趨勢》,2008 年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 預計2050 年,世界人口的70%是城市居民。2011 年全國人 口普查顯示,全國城鎮人口達到6.7 億,占總人口的49.68%。 人類面臨著城市社會來臨的共同挑戰。 智慧城市在國外的發展 “智慧城市”最早出現在1984 年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家以 “智慧城市”命名的產業技術協會組織,其主要側重信息技術 在產業中的應用,與今天的理解有很大區別。1992 年,美 國13 個州的城市興起智慧增長運動,主要是環保主義者發 起,強調土地集約使用,經濟重要性讓位于環境和生活方式。 1999 年,新加坡等城市發起了智慧城市運動,旨在通過信 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推進產業升級和交通智能化管理,解決 能源消耗、城市污染、交通堵塞問題。2005-2006 年,美國 芝加哥大學的貝瑞和哈佛大學的格萊瑟提出,智慧城市不僅 基于信息通訊基礎設施的接入性和質量,人力資本在其中也 發揮關鍵作用。2007 年10 月,歐盟在《歐盟智慧城市報告》 中率先在城市發展傳統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智慧城市”的創新 構想,成為世界上較早的智慧城市推進設計框架與探索實 踐。2008 年至2009 年,IBM公司在推出智慧地球創新戰略 過程中,將智慧城市納入發展戰略。智慧城市作為信息化城 市的升級,必須利用新型技術改造城市的核心系統,從而使 城市更加智慧。2007 年以來,全球智慧城市的探索實踐在 世界各地展開,據國內外文獻統計,至2011 年9 月,全球 有194 個智慧城市的項目在進行中,較多集中在美歐地區。

智慧城市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智慧城市在借鑒全球經驗的基礎上成為工業化、 城市(鎮)化、信息化在特定歷史時期交匯的產物。2005 年開始介紹國外智慧城市的經驗。2009 年11 月,溫家寶總 理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的《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報 告中對“智慧地球”、“物聯網”等進行了科學詮釋和目標展望, 標志“智慧城市”研究和實踐引起國家層面重視。2010 年12 月,有學者提出智慧城市指標體系的研究命題,至2011 年 七八月,上海浦東新區和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先后制定“智慧 城市指標體系1.0”和“中國智慧城市(鎮)科學評價指標體 系”。同時,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還制訂了《中國智慧城市(鎮) 建設行動綱要(建議案)》,提出未來5 年發展100 個智慧 城市(鎮)、200 個智慧城區示范區的建設構想。2011 年7 月至9 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著的《智慧城市 論叢》和《智慧城市辭典》先后出版,為國內較早研究智慧 城市的學術成果。 2010 年以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興起高潮,在中國已列 計劃和在建的95 個智慧城市(區)中,較多集中在沿海城 市,上海、廣東、江蘇三省市共有32 個,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強。如寧波、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區)先后提出并 啟動“智慧城市”戰略規劃和實踐項目,上海等城市將智慧城 市建設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 年)。許多城市進行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積極探索,如寧波依托港口的智慧物 流和智能交通,無錫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的物聯網和云計算 等智慧產業,長沙梅溪湖的技術推動試點,上海的智能惠民 行動方案等,智慧城市成為國內新一輪城市發展與轉型的創 新引擎。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尚存在問題。一是缺乏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國家級的政策 規劃和法律法規等尚不完善,存在項目一哄而上、基礎參差 不齊、定位各自為政的現象。二是未能透徹領會智慧城市的 內涵和精髓,建設停留在技術層面和個別領域或發展帶有相 當程度的盲目性。三是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與各 方的合作存在安全問題。由于缺乏國家指導和統籌協調,各 城市的建設規劃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孤島”現象,存在 資源浪費、效率低下、城市安全的風險,新興產業、基礎設 施、城市管理流程等尚缺乏整合協同與標準規范,迫切需要 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包括戰略研 究、統籌規劃、設計引導和安全控制。

智慧城市的中國路徑選擇。中國步入城市社會的進程呼喚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需要 加快實現三大轉變:一是從數量擴展型向內涵提升型的轉 型,應當追求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從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和投資拉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 和增加科技含量、市民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三是從自 發獨立分散的城市規劃建設向統籌協同規范的科學發展轉 變。智慧城市正是實現以上三大轉變的未來城市發展新機 遇。 中國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在戰略上應注重綠色、泛在和協 同的綜合應對方案。綠色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靈魂,智慧城市 的基本要素以綠色為核心,圍繞節能減排和優化環境進行謀 劃建設,以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藉以提高城市的 宜居度。泛在城市即實現各城市內和城市間在智慧技術支持 下的跨越時空的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網絡數字信息聯 系,使各類資源的效能最大化和最優化,藉以提高市民生活 和工作的便捷度。協同城市就是要實現城市社會管理各要素 間的整合轉型,以信息集群為基礎,實現跨系統應用集成、 跨部門信息共享、跨網絡融合互通,體現城市反應的即時性 和適時性,藉以提高城市管理的靈敏度。中國城市化在經歷 了外延式發展的快速擴張階段之后,遇到了世界發達國家曾 經和正在經歷的發展困境和挑戰,包括生態失衡、交通阻塞、 能源危機、城市安全、數字差距等,且中國所面臨的同類問 題規模更大、范圍更廣。依靠智慧城市的四大體系,即無所不在的感知體系、高速通暢的信息傳輸體系、大體量的計算 體系、豐富的智慧應用體系,通過綠色、泛在和協同的綜合 應對方案,城市管理和發展具有了空前的協同和動員能力, 從而超越技術層面,為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理念和 新愿景。 中國智慧城市的設計應借鑒全球智慧城市的設計經驗,如 以哥本哈根為代表的低碳節能為特征的綠色城市,以韓國松 島新城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驅動為特征的泛在城市,以新加坡 為代表的城市運行流程優化為特征的協同城市等。這些模式 的成功為中國多元化和不平衡的城市發展格局下的智慧城 市建設,提供了多樣化的借鑒方案。同時,中國智慧城市的 戰略設計也要注重結合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和各城市 與城市群智慧城市發展的特點,因地制宜,實施區別化和層 次型的發展戰略,以示范引領,積極穩妥推進,走出中國特 色的智慧城市發展之路,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全球智 慧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 添磚加瓦。 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山東8地上榜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2013 年度國家智慧城市 試點名單,103 個上榜城市中,山東省煙臺市、曲阜市、濟寧 市任城區、青島市嶗山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 中德生態園、濰坊市昌樂縣、平度市明村鎮等8 市、縣(區)、 園區、鎮上榜,成為上榜城市最多的省份。 智慧城市是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信息資源、 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新模式。按 照現行的指標體系,試點城市應該在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智 慧建設與宜居、智慧管理與服務、智慧產業與經濟等4 個一 級指標上著手,在網絡基礎設施、公共平臺與數據庫等11 個 二級指標上全面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達到 智能交通、智慧國土、智慧家居、智慧支付等57 項三級指 標要求。 試點城市將經過3 至5 年的創建期,由有關部門組織評估, 對評估通過的試點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 星和三星。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896

久久综合影视,国产亚洲福利一区,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久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執行時間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