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協商
關于對我市綜合醫改試點建設專題協商情況的報告
為貫徹落實中省市關于深化醫改工作決策部署,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重點,統籌做好深化醫改各項工作,推動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市委要求,根據市政協年度工作安排,七月上旬,市政協副主席惠德存帶領市政協教科委、部分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赴神木市綜合醫改試點醫院及社區進行了視察并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F將協商情況報告如下:
一、醫改工作進展情況
(一)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以打造“一主三副”區域醫療服務中心為重點,全力推進縣級二甲全覆蓋、標準化鄉鎮衛生院、規范化村衛生室三大達標創建工程。南部,將市一院綏德院區(老二康)確定為南部醫療服務副中心,推進與南五縣二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組建緊密型醫聯體。北部,以打造神木市為全國縣級醫院醫改示范點為抓手,建設北部區域醫療服務副中心。西部,以創建靖邊、定邊縣鎮村一體化管理試點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西部醫療服務副中心。在榆林中心城區,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的全市區域醫療服務中心,目前有市第一醫院榆林醫院、市第二醫院共2所綜合三甲醫院,榆林市中醫醫院1所中醫三甲醫院,星元醫院1所綜合三乙醫院,市傳染病醫院(市三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強制醫療中心)2所三級設置?漆t院和榆林高新醫院(醫養結合、腦癱患兒康復)、榆林微創外科醫院(頸肩腰腿疼痛康復)等民營醫院。
(二)構建分級診療制度速度加快
全面推進各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市域內牽頭組建醫聯體36個,其中醫療集團1個、醫共體12個、?坡撁22個、遠程醫療協作網1個。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基層組建縣、鄉、村三級醫療人員服務團隊,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著力在簽約服務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技術支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集中精力建設中心衛生服務站,加強對周邊行政村的輻射服務作用,實行人員調配、業務培訓、設備配置、藥品配送、績效考核、收入分配“六統一”管理,為全面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醫療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所城市公立醫院與省直及西安市10所知名醫院建立了12個專科聯盟。引進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省腫瘤醫院、西交大口腔醫院等知名醫院,與我市4所城市公立醫院建立專科聯盟12個。建成國家級重點?3個、省級重點?6個,培育的3個省級重點?、16個市級重點?仆瓿缮陥蠊ぷ鳌=⒘耸、縣、鄉三級醫療服務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市一院、市二院作為三級醫院幫扶12個縣級公立醫院,市中醫醫院幫扶縣級中醫醫院。同時,組建省市級流動醫療專家站,定期赴基層開展巡回醫療服務。全市初步形成“三級擎領、二級支撐、?瓢l力、鄉村兜底”的醫療服務集群。
(四)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全力督促指導子洲縣人民醫院做好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國家試點,市第二醫院、市中醫醫院、神木市醫院、定邊縣人民醫院、清澗縣人民醫院做好省級試點工作。出臺了《榆林市市直公立醫院改革實施方案》(榆政辦發﹝2018﹞27號),對市級公立醫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并根據方案制定了完成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同時按照市編辦批復要求,為市直公立醫院選派總會計師和總藥師。實施《榆林市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榆政衛計發﹝2018﹞247號),在市二院進行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在市三院、市五院(精神衛生中心)實行去行政化改革試點。
(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工作有序推進
我市榆陽區、神木市、府谷縣、子洲縣和清澗縣被確定為全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及時在《榆林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出工作任務要求,召開專門工作推進和培訓會議。各縣市區均成立了政府分管領導或衛健局長任組長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領導小組,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和業務人員考察學習各地先進經驗,深入推進此項工作。
(六)人才引進與培養不斷加強
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即在“十三五”期間,引進培養十名以上領軍人才(團隊),百名高層次專業技術青年骨干,千名在基層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技術人才。采取“剛柔并濟”創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其中剛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6名,柔性引進128名;為市級醫院招聘醫學類碩士研究生245名、本科畢業生569名;為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定向招聘本科以上醫學類畢業生1031名;為鄉鎮衛生院招聘大專以上醫學類畢業生366名。招聘村衛生室協管員村醫700多名,極大緩解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短缺問題。先后派出57名中青年醫學人才到國家衛健委、北京知名醫院進修學習;鶎俞t療機構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培訓人員達11404人次,全面提高了市內各級各類醫療專業人才的能力水平。
二、存在問題及分析
(一)公立醫院資源配置不夠合理
市級公立醫院床位和規模擴張過快,重點?平ㄔO發展緩慢,導致城市醫療資源總量大、品牌效應不明顯,服務能力較低。區域之間、縣域之間發展差異較大,服務能力參差不齊,特別是貧困縣區衛生健康事業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還有,隨著城鎮化程度不斷提高,大量農村人口流入縣城和中心城區,造成城區的社區醫療資源相對不足。
(二)體制機制障礙尚需進一步破除
人事、編制政策壁壘還未完全打通,“兩個允許”的政策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還比較短缺。特別是公立醫院缺乏用人自主權,現行人事編制管理和崗位設置與醫改要求不一致,嚴重制約著專業人員聘用、活力激發和職稱晉升等,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調動不夠。醫藥費用增長較快,醫療保障水平較低,“看病貴”問題依然突出。
(三)分級診療制度推進不夠有力
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提升速度較慢,患者下轉渠道不夠通暢,受到醫保藥品目錄分級使用等政策環境制約,緊密型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推進較為遲緩。目前醫保藥品目錄中限制2級及以上醫院使用的常用藥品有30多種,部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鄉鎮分院,因2級醫院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下沉服務,導致藥品不能滿足業務需要。
(四)醫療改革協同發展不夠平衡
醫改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改革的多項內容相互影響,甚至互為因果,如果不能協同推進相關改革內容,很可能未改革領域會將改革效應對沖掉。如醫保部門持續開展藥品、耗材集中議價、帶量采購,取得巨大成果,但是醫療服務價格優化調整卻比較滯后。如果價格調整不能及時跟進,就會失去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黃金窗口期”。
三、意見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健全工作機制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醫改工作,醫療改革是“一把手”工程,關鍵在黨政“一把手”主抓。福建三明醫改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政“一把手”擔任雙組長。建議由市委市政府牽頭,堅持協同多部門共同推進,建立更加高效的協同機制,建立更高站位的試點推進機制,建立更高標準的督導考核機制,健全更高水平的決策機制,為醫改創造外部政策環境,優化政府治理方式水平。
(二)聚焦重點任務,深化醫療改革
按照中省“三醫聯動”改革要求,抓住藥品耗材降價和醫院控費的改革窗口,常態化開展藥品耗材聯合限價采購,降低虛高價格,暢通集采藥品耗材進入醫院的渠道,加強價格和供應異常監測預警,避免百姓常用藥、低價藥短缺斷路。將降價騰出空間的80%用于動態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提高的技術服務價格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與此同時避免藥品耗材價格和醫療服務價格之間出現簡單的“蹺蹺板”關系,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鹂沙惺堋
(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基層待遇
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政策,充分履行政府辦醫職責。落實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投入等六項投入政策,在確保不產生新增債務的情況下逐年化解公立醫院歷史債務,確保各醫院在深化醫改的時候輕裝上陣。逐步提高基層醫務工作者基本收入和養老保障水平,加大對偏遠地區鄉村醫生的補助力度,不斷提高其待遇水平,從根本上解決村醫在薪酬、養老等方面的后顧之憂。探索對取得執業(或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的村醫,工資待遇參照事業單位執行,實現“招得來人、留得住人”以此筑牢基層醫療網底。
(四)轉變服務理念,創新用人機制
加快推動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基礎上,堅決落實“兩個允許”要求,以醫療服務收入為基數,核定醫院薪酬總量,切斷個人薪酬與科室收入之間的直接聯系,逐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對公立醫院實行人員編制總額管理,建議人事、編制部門轉變管理服務理念,按照國家醫改政策要求,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真正建立靈活用人機制。
(五)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分級診療
促進優質資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持續落實《榆林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補齊醫療服務短板,減少群眾跨區域異地就醫。持續提高縣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按照縣鄉一體化、鎮村一體化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實現上級醫院“舍得放”,基層醫院“接得住”,進一步提升群眾就醫滿意度。
(市政協教科委)
版權所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榆林市委員會
地址:榆林市高新區榆溪大道 聯系電話:0912-3598656 傳真: 0912-3598676
備案許可證編號:陜ICP備09011148號-1 技術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訪問人次:4205644